许多中国的男孩子根本没有资格当父亲

秦臻 (2015-10-12 08:17:21) 评论 (32)

男人一生最大的一次变化不是成为丈夫,而是成为父亲。

父亲是什么?
父亲不是一种岗位,不是一张长期饭票,是有温度和质感的字眼。父亲是一份重大的责任,一份无所不在的呵护,一份沉默却清晰的标杆,一个带领我们向善向美的老师,一份无须用言语表达的感召力……

父亲是孩子的胆,父亲是孩子的标杆与榜样,父亲是孩子的老友和兄弟,父亲是孩子一生都想超越的山峰。
父亲是那个孩子幼年时一刻也离不得,成长期分分钟想逃离,成熟时又无限怀念和眷恋的人。孩子一生的幸福或不幸,都与他有关。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山太低矮而海太强势,最终造成海把山给淹了的现实。这也就《爸爸去哪了》这类节目触及到社会痛痒而火得一塌糊涂的原因。一个懵懂的大男孩在成为父亲之后才成为了男人,但也有些时候,一个混账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变好,而成为更大的混账。在现实中,不配和不够资格当父亲的人比比皆是。

-----------------------------------------------------------------------------------------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删节了大部分,为只剩下观点。

上文谈过了很多中国的女孩子没有资格做母亲,其实也不光只中国女孩子,凡是女人如文中所说的不顾自身修养,爱慕虚荣,弄虚作假,偏执执拗等人品个性问题都不具备做母亲的资格。相应的也有不具备做父亲资格的男人。

一个总是按捺不住对女人兴趣的男人,外貌英武冷峻,个性豪放幽默,非常招女人喜欢。可是他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女儿,却经常对别的女人来者不拒。女儿都8岁了,他依然没有断过跟其他女人的来往。如果只是一般朋友倒也没什么,谁能只有同性朋友呢。可是他经常带不同的女人吃饭,跟同桌吃饭的哥们介绍女人时让他们叫嫂子,还带着那些不同的女人出门旅游。事情积攒多了,有一次被老婆发现,就跟他闹得天翻地覆,女儿每天在母亲恶毒咒骂父亲的声音中认为男人都是这样的。导致女儿长大之后对男人有一种早期形成的不安全感,觉得男人总会找其他女人,即使结了婚也会那样,以至于女儿到了该找男朋友的年纪,恋爱却屡屡失败,成为了那些正常男孩子眼里的怪人。

在节日里或者朋友小聚的时候喝点酒对于男人们来说太正常不过了。可是如果日常生活里也一天三顿的喝,甚至酗酒,嗜酒,更严重的是因为酒导致了家庭和工作受到影响。一个嗜酒如命的男人即将孕育生命了都不肯放弃喝酒。结果二个孩子出生后都有点轻微的智力障碍。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他喝完酒还打人,一次把正在地上玩的儿子一脚从屋里踹到屋外。二个孩子从小在父亲暴力的惊恐中长大,性格非常内向胆小,自卑,特别容易害怕。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工人后生育了一个女儿,因为婆家重男轻女,为了表示自己对婆婆的愧疚,缓和跟婆家的关系,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虐待她。那位被父亲一脚踹出屋外的男孩子智力障碍比较明显,如今已经40多岁了还没娶到老婆。

类似的例子是美国已故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父亲也是一位极具暴力的人。

一位在工厂工作的男人下班回家,总会从工厂带回来一些东西,诸如工具,制品,成品供自己家用。家里的女主人不是谴责这个男人的做法,反而认为他顾家,会过日子。孩子出生之后他依然如此,不是往家里带回来点这个就是带回来点那个。久而久之,孩子看在眼里,耳濡目染,长大之后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带回家,孩子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从小就是看着父亲这么做长大的,所以导致了孩子在青春期时,为了要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硬要从别人手里抢,引发一场群殴,孩子的后背被砍伤,更严重的是,他为了报复,跟孩子一起找到那些打架的人,失手将人家打死被判了死刑。

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与其给孩子留下一大笔财产不如给儿子一个自己获得财产的能力;给孩子一大堆玩具让他自己到一边玩去远远不能让他获得跟你一起呆着的那种心理的安全;语言上让孩子具备诚实,守信,正直,自尊等高贵品质的教导再多,也没有你身体力行来的效果显著。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他们在婴幼儿,少年,青春期间是无助的,被选择的,而这段时间在一个人的成长期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父母的资格才会显得如此重要。无论做父亲还是做母亲都是需要资格的,如果我们恰好拥有这样的资格,那是孩子的幸运,如果我们在有些地方还需要改善,就一起学习如何改善,这就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一生负责任的态度。

(特别提示,无论是我文中说到的中国男孩子,还是中国女孩子都不能代表全部,也不光指中国的。单独某一个个人或者几个人代表不了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