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

爱旅路 (2014-08-18 16:40:42) 评论 (54)
看了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


以前读过韩寒几篇杂文,觉得他的思想超越他的许多同龄人。这部电影是他执导的第一部,而且据说酝酿了5年之久才开拍。我就想籍此看看他如何来将自己的思想作一个比较全面表达。因为一部电影,毕竟不是一篇一掷而就的杂文,少不得须拿出自己系统的想法来做底子。于是这就可以成为了解他的一个契机。

电影情节比较简单,对话却精炼,时时机锋闪现。爱情故事当然也少不了。主要表现两个年轻男主角,在四顾无依的陌生世界里,艰难的挣扎和探索。一次次的希望破灭,一次次地受人欺骗或辜负,但生活仍然要继续、路还是要往下走。在此,电影的基调基本形成,就是人在被抛的世界里,常常要去经受痛苦和失望,屡遭坎坷,但这又决不能成为颓废和踯躅不前的理由。

两人驾车远行途中,“小学教师”在寄居的旅馆招了妓。其实并没有招,妓女自动上门来了。但就像妓女说的,那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招不招都是迟早的事儿。两人谈妥价钱,还未入港,外面就有人拍门,喊道是警察查房。等到3人狼狈攀窗、开车逃跑,又在加油站被人追上。“小学教师”才如梦方醒,敢情是一仙人跳局。
小学教师

看似熟悉的情节,韩寒诉诸了不同寓意。“小学教师”并未因受骗而幡然“悔悟”,他继续钟情那个后会无期的女人。这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贾瑞。不过贾瑞因单相思凤姐而情愿去死,韩寒却并没让“小学教师”也去为情殉命。不过两者性质相同,男女之情是许多人的生命寄托。由此牵出一个恒常的问题,那就是但凡人必有所欲、所求和希望所在。人生似乎无法断然无望。否则,人靠什么支撑自己去度过一生呢?

另一位“打鱼哥”同样遭遇爱情滑铁卢。风尘仆仆、满怀信心来找通了十几年信、却从未谋面的女笔友,却发现那个她原来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妹妹。以前的通信也只是她从父亲处领命而行的任务,而不是因为他一厢情愿的爱情。她坦率告诉他,她根本不是他的那个心上人。另外,“打鱼哥”心中形象崇高的父亲,事实上是个抛妻离子、诈死而与情人私奔的负心男。
打鱼哥

深深的失落和挫败,让两个年轻人尝到了人间的冷漠和辛酸。电影里的主角就是在这样灰暗的色调里与电影外的观众一起感受阵阵凄凉和落寞。

但这难道是韩寒想要说的话吗?这就是韩寒眼中的人生和世界吗?这就是迄今为止他对生命的思考结果吗?

我不这样认为。

“小学教师”和“打鱼哥”其实都是颇有理想的年轻人,一个心中有爱,认为所有的人都有善良之处,哪怕一个坏蛋也有“局部可信任”之处;另一个胸中有自信,想要做个有事业的男儿。在生活遭受不断的挫折之后,人应该何以自处呢?怎样看待对己不公的世界和多舛的命运呢?

这是两人在车被偷走,疲惫不堪地走了一天路,幸运发现了一处破败的路边小屋可以寄宿后,发生的一段对话:
“看,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没有道理。要不哪有那么多走投无路的人哪?”
“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乐观的人”
“是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
“睡吧。”

偷车贼

终于,走到了“小学教师”要去报到的边疆小学:
“过了那个山坡,就是我要去的学校。我们就横穿了整个中国。”
“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两个男人在路口相互道别,然后转身,各自走向后会无期的明天。。。。。。

电影最后3分钟那个“后来”,在我看来是多余的。人生既然并非喜剧,那就实话实说,何必去娱乐观众呢?或许,观众中的大多数还是要娱乐的,他们受不了后会无期的孤独。这也是韩寒的无奈吧。

结语:韩寒的这部电影挺不错。一个很有自己思想的人,用自己的艺术作品,诚邀同路人一起来思考。这种艺术所形成的思考拉动力,我认为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不妨这样来理解韩寒,他已经在思考一个颇为深刻的哲学题目,那就是人本来无路可走,但无路可走也要去走,这其中的无奈和倔强的意义。

人生从失望到不失望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向外部寻求希望转向往内部寻求的过程,就是自我发现的过程。

人的希望就是自己。

另外,我挺喜欢影片里那个“偷车贼”的一段话,这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心声的回响:“旅行者一号,1977年发射。经过了36年,36年,终于踏进了外太空的星际空间。它将在太空孤独地漂流。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只蜷在一个角落里,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我的名字,就是旅行者。。。。。。二号!” 呵呵,“偷车贼”身上也有其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