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bing1993

yongbing1993 名博

走资派来评判文革是很难公正的

yongbing1993 (2025-08-08 15:06:08) 评论 (3)

走资派来评判文革是很难公正的

对于受到文革冲击的走资派来说,想理智地不带任何偏见地评价文革,是不可能的。而现在对文革的评价,是在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是在走资派之间的权力争斗和思想十分混乱的年代,匆忙地进行定性的。例如走资派邓小平从来没有当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也沒当过中国的最后领导人,当时是胡跃邦和赵紫阳当政,走资派邓小平只是垂廉听政当太上皇。历史证明,由历史上文革中的走资派邓小平自己的当事人,即文革中的走资派邓小平来个人来评判文革历史,是很难公正的。时间和现实才是历史最好裁判。

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后的1981年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能不能经受历史的考验?为什么作出这个决议以后,就不再讨论这些问题了?否定一段历史以后,就不再提“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这40多年可以不用实践来检验吗?难道这个讨论只是工具,达到目的以后就丢了?为什么记者提到以前的文革历史,如今的中国特色走资派政府就简单地把问题推到《决议》中而不再回答?也不再辩论?那么复杂的历史是几句简洁的结论可以总结的吗?

同样,对1980年以来的历史,也不是现在这代人可以评价的。这里说的评价是指那种定性的、不容辩驳的评价。秦始皇2000年了,也没有统一的最终结论呢,何况现代化的人们这个时代?根据文件说《决议》征求了上千人的意见,可是大家看看《邓小平文选》中的定论和意见,这个《决议》主要的内容都是这个《邓小平文选》里面的,是由走资派邓小平一锤定音,胡乔木作为政治局委员参加的讨论也不过是聆听罢了,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

走资派邓小平一锤定音的文革是动乱吗?而在《决议》中正式给文革取的名字是“十年动乱”、“十年浩劫”。

事实上文革根本就不是动乱。众所周知,动乱是社会基本利益冲突或政权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累及社会的产物,即动乱的前提是政治危机或者社会危机。

动乱一般是自下而上的,很少自上而下的(除非是政变带来内战)。

作为当政者,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发生危机或者动乱。文革却是自上而下的,是毛泽东发动的,文革爆发前有这样动乱的征兆吗?当然是没有,不存在这样的矛盾基础。

文革前是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和学雷锋的风气,产生了王进喜、雷锋等英雄人物和“东方红”的大型歌舞剧,社会非常平静,经济已经完全好转,共产党的声望如日中天。

虽然有刘少奇的“四清”运动和一些文艺批判在前,但是,根据现在所有的回忆录都可以看出,文革的发生是突然的,任何人都对文革的爆发没有思想准备。

当时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出国半个月回来,才知道国内正在兴起文革运动,而且对于文革怎样发展,怎样进行,都是不知道的。

因此,文革是毛泽东发动的思想和社会的全面革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动乱,不是因为大家对现实不满而爆发的社会动乱,而是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反修防修反对走资派复辟资本主义的一场革命。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内的走资派的一场大革命。 是阶级斗争。

从1956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内就存在着新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还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复辟资本主义。以至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最后导致文革的发生。

当然,新生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人类理想的探索,仅仅是开始,广大工人农民是喜欢社会主义的。而美国和西方世界当时正是内外交困,整个西方是动荡的。毛泽东说“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这个话是有充分根据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当时的历史资料和报刊。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摆脱殖民统治,基本都是60年代实现的,风起云涌,的确是世界大革命的时代。

美国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被打死,以后又陷入越战和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长期的经济危机中。美国领导人出访外国不象现在这样威风,经常挨鸡蛋和香蕉皮“欢迎”。当时的美国出动军队镇压各种运动是经常的。60年代的美国青年被普遍认为是“垮掉的一代”(西方这类书籍很多)。美国社会一直到卡特时代才平静下来。本世纪美国最滋润的日子就是克林顿时期,社会阶级矛盾大大缓解。

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里,全世界的大多数人都认同社会主义被广泛认为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多,而且是“埋葬”的关系。

走资派说,文革是动乱这个性质是不准确的,它没有反映问题的实质和根本。即不是由社会矛盾才产生的“文革”,而是毛泽东自己打碎了他亲自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体系。毛泽东的理想是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社会,并从大乱达到大治。

至于毛泽东为什么采用文革这样的办法,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都是私有化的,自私自利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基因里,这种私有化的传统文化不把它砸碎是到不了社会主义的。所以要想改变就要从文化革命开始。文化革命己从五四运动就己开始,小打小闹也己一百多年了。这次必须是要来个《文化大革命》才行。文革中的《狠斗私字一闪念》《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等等都是在斗私批修,不要形成有钱人,不要让贫富差距拉大为目的。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文革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可以得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把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简单斥之为“动乱”。就算“文革是动乱”这个论点是成立的,那么,走资派邓小平的《决议》并没有回答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一场“动乱”?为什么“动乱”一直到1978年还得到中央的高度评价?

 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打开了《私》的阀门以致自私自利横行霸道,贪官污吏代代相传,贪污腐败无处不在,无官不贪,反了一批新官上任继续再腐再贪,四十多年来一直喊着要“反腐“却越反越多。为什么反腐越反越多?是因为人人都有《私》。不反对《私》,不批判《私》。不人人都斗《私》。不管谁上台当官有了权力就会利用权力为自己自家亲朋好友谋《私》利。就会腐就会贪。改革开放用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就是反腐最有效方法是文革《斗私》。中国几千年的私有化社会实践证明腐败一直没有离开过人类社会。只有人人进行《斗私》才能减少腐败,只有人人不断进行《斗私》台上的官员不敢腐败。只有人人彻底经常不停地进行《斗私》才能制止腐败。这就是大民主,人人进行《斗私》监督官员。

《私》是什么?对于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之后,复辟资本主义就是《私》。贪污就是《私》。浪费就是《私》。当权者官僚主义就是《私》。行贿受贿就是《私》。偷税漏税就是《私》。盗骗国家财产就是《私》。偷工减料就是《私》。盗窃国家情报就是《私》。多吃多占就是《私》。自私自利就是《私》。损人利己就是《私》。

三反”运动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五反”运动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只是打击了的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而滋生在人们头脑中的《私》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有了《文革》。文革中的《斗私批修》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方法。

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任务,正如决议中所指出的,第一,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自私自利》。第二,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私自利》。第三,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自私自利》。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任务,   第一就是官员层面的《斗私》, 这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指共产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第二就是意识形态内的《斗私》, 这里指的是全体人民尤其是教育文艺领域里的人;第三,改革,  这里的改革指的是去除旧的私有的一切丑恶的习俗,  兴起新的社会主义的风貌!    要完成这三项任务必须要放手发动群众,  让群众自己起来《斗私》而不是群众要听官员的旨意! 目的就是要扫除这堆《自私自利》的《垃圾堆》。只有清除了这个《垃圾堆》,然后就能消灭了大老虎和小苍蝇。

毛主席经常告诉共产党人应当无所畏惧。要“敢”字当头,   敢于《斗私批修》……有些同志直到现在仍是怕字当头,有人甚至怕得很厉害,很古怪,而且越发花样多。怕 字派说:“群众乱起来了不讲道理,不守规矩,闹得很糟,把习惯秩序打乱,使事情不好办。”又说:“文化大革命妨碍生产,一闹,生产就不好进行,计划无法保 证。”又说:“文化大革命会给反革命钻空子,右派闹翻天,闹得厉害得很。如:‘不安分’、‘野心家’、‘伸手派’、‘暴徒’、‘野蛮人’等等。他们给革命 师生,革命干部加了不少头衔。于是怕群众、怕大民主就有理由了,在群众中制造分裂,挑动群众斗群众……。一言以蔽之,就是怕群众、怕革命。从好的方面说, 有的想做维持现状派,但有一种人越走越远,就只能为自己垮台创造条件。历史上从怕群众到反对群众,从怕革命到反对革命者不少。希望他们不要再蹈复辙。

有 些人口头上讲并不怕群众,不怕发动群众,但是叶公好龙,见了真龙,六神无主。毛主席这故事已讲了四十年,难道还不引以为戒吗?德国进步诗人海涅,自称是共 产主义者,但是怕共产主义革命。他说:“未来是无产阶级的,我是以忧虑的心情说这些话的。”从海涅看来,一旦共产主义革命胜利到来,无产阶级掌权,他喜欢 的艺术品会毁坏,他的诗也会毁灭。列宁说:“海涅是个无知者,他认识不到无产阶级革命在破坏旧世界的同时,还将保留人类文化的精华,并创造出资产阶级望尘 莫及的极其辉煌的新文化。”

有些同志担心的恐怕比海涅更甚些,如怕丢乌纱帽,怕失尊严等,于是就同群众,同无产阶级大革命抵触起来了。 他们挑动工农、干部斗学生,标榜自己是受到多数拥护,他们主持的机关是无产阶级司令部……,把别人打成反革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组织围攻,却说:“这不过是 辩论会。”围攻,辩论其界限是什么?其实只要我们屁股坐到群众一边,站到群众中去,这个问题是可以懂的。如果只在怎样对待群众上打主意,谁也不能代替回答 这个问题。对待革命串联也是对待群众,对待革命的态度问题。把全国文化大革命连成一片,并可识别谁是真革命,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谁是无产阶级司令部。

在 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坚持阶级路线,善于发现不带括号的左派队伍,争取许多摇摆不定的,可东可西、可左可右的人,团结大多数,彻底孤立资产阶级右派,揭露玩弄 权术的两面派。有人企图用宗派主义代替党的阶级路线,把革命原则抛到九霄云外,不理会各种派别带有政治性、阶级性,用血统论代替阶级性,企图混淆阶级阵 线,孤立无产阶级革命队伍。

各地流行一种“自来红”的谬论,宣传谬论的人利用一些青年学生天真地提出的一付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来迷惑 一些学生,实际上这是剥削阶级反动的血统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地主阶级哲学,是彻头彻尾的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唯心的, 与马列主义阶级分析相对立的。毛主席和党是重视阶级成份出身的,同时反对唯成份论,人们都需要在斗争中长期考验自己,证实自己的世界观属于哪一个阶级。思 想意识不是天生来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阶级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或者反映这一个阶级,或者反映那一个阶级。

马列主义者认为:工人阶级按照自己的社会地 位来说是容易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那个工人阶级自发创造产生的,而是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    他们在那时按其社会地位曾是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列宁、斯大林以至于 毛主席也是一样。但他们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各个时期的全部经验,创立和发展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引导工人阶级 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