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篇:力学大师当年进清华时数理化考分共25分!

黛绿年华 (2011-12-13 05:59:06) 评论 (15)

励志篇:力学大师当年进清华时数理化考分共25分!

黛绿年华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

钱伟长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家境贫寒,只读过乡村学堂和国学专科学校,没有受过初中教育。直到高中才开始接触中学数学,物理等。

1931年,19岁的钱伟长结束了高中学习,考取了清华大学,入学成绩是:国文100分;历史100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物理5分;英文0分。

报到后的第一天进行体检,钱伟长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均不合格,身高只有1.49米。

钱伟长进入清华历史系的第二天,正是1931918日,侵华日寇发动“9.18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钱伟长闻讯后拍案而起,决定不读历史系了,要改读物理系,“学造飞机大炮”!

起初,物理系主任认为他基础太差,根本不收他。经钱伟长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废寝忘食,刻苦用功。大学毕业时,成了物理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1935年,钱伟长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1939年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21946年,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和其他优秀科学家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等人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

1946年,钱伟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主授力学和应用数学。1953年,钱伟长兼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力学研究室主任。这个力学研究室有13人成为后来的力学研究所骨干。

1956年,钱伟长与钱学森,郭永怀等创建主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任所长钱伟长所长。年冬,钱伟长在力学所和清华合办的力学研究班上再一次讲授应用数学。这个力学研究班的学员后来成为中国火箭,导弹和人造卫星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1957年,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分子,停止一切科研和教学工作,保留教授职位。这一来,钱伟长反而可以全心进行学术研究。从19581966年,他完成了科学咨询,建议百余件,编写教材约600万字,为杂志审稿300余件,1982年又拿了一次国家科技二等奖。1964年他曾独立推得广义变分理论,投给《力学学报》,但因右派身份而不予发表。直到1968年和1977年,日本和前苏联数学家才推得类似理论。

1980钱伟长恢复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3年调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为上海工业大学的教学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2011年清华百年华诞,学校公布了一个百年清华“光荣榜”。有25位被引为骄傲的“清华人”光荣登榜,钱伟长是其中之一。钱伟长和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共8人,被列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

钱伟长从高考数理化三科总分25分的偏科生,成长为蜚声国际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其经历和学术成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钱伟长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说明,聪明出于勤奋。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后天的艰苦努力。具有一定天赋条件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就可以理解和掌握原先不熟悉的知识领域,而且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学术大师和巨擘,甚至进而成为新的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钱伟长的传奇经历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迪就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擅长人文科学的人也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的专家,反之亦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工作者都应增大知识面,扩大视野,这对开拓创新是有好处的。

人们说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钱伟长自己也喜欢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人是要有志气的。不管身在何处,都要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想起刚进清华时的钱伟长,正是因为有一颗爱国心,那1.49米高的身材,就迸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顿时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样高大伟岸了!

---(黛绿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