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麦卡锡(Joseph R McCarthy)并非当年反共产主义的领袖人物。美国政府对苏联共产党的渗透和间谍活动的追查,在二次大战时就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成立于1938年。在麦卡锡参议员声名鹊起之前,这个属于众议院的委员会已经办了一系列著名的“间谍”案子。而在麦卡锡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反共产主义的努力并未终止。FBI的局长胡佛到六十年代还在从事“反共大业”。然而,麦卡锡被看作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目无法律的蛮干,他对行政部门和军方肆无忌惮的挑战,他操纵媒体造势的娴熟技能,的确把反共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而 他自己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共和党参议员,借着民众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恐惧心理而一夜成为最受媒体追捧的明星政客。
谁知,这场听证直接导致了麦卡锡的覆亡。本来,听证就在麦卡锡的“永久调查委员会”进行,他算是至少占了地利人和。但是因为利益冲突,听证必须由另一个参议员主持(他也是麦卡锡的朋友)。而且以前抵制委员会活动的民主党成员也都回来了。这样,麦卡锡就不能一手遮天了。更重要的是,在参院民主党领袖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暗中推动下,这个听证全程在电视上转播。以往,麦卡锡的“行政听证”是不公开的,但麦卡锡常常在会后召开记者会,介绍听证的情况,成了媒体的唯一信息来源。现在全程转播,至少麦卡锡的对手在美国公众面前取得了和他同样的话语权。
听证一开始,麦卡锡就连遭挫折。陆军方面的律师韦尔奇(Joseph N. Welch)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利用麦卡锡篡改照片和信件的两件事大做文章,大大打击了麦卡锡的可信度。麦卡锡在会上飞扬跋扈的做派也引起了普遍的反感。麦卡锡恼羞成怒,终于走出了注定自己败局的一步棋。
其实,麦卡锡(Joseph R McCarthy)并非当年反共产主义的领袖人物。美国政府对苏联共产党的渗透和间谍活动的追查,在二次大战时就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成立于1938年。在麦卡锡参议员声名鹊起之前,这个属于众议院的委员会已经办了一系列著名的“间谍”案子。而在麦卡锡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反共产主义的努力并未终止。FBI的局长胡佛到六十年代还在从事“反共大业”。然而,麦卡锡被看作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目无法律的蛮干,他对行政部门和军方肆无忌惮的挑战,他操纵媒体造势的娴熟技能,的确把反共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而 他自己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共和党参议员,借着民众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恐惧心理而一夜成为最受媒体追捧的明星政客。
谁知,这场听证直接导致了麦卡锡的覆亡。本来,听证就在麦卡锡的“永久调查委员会”进行,他算是至少占了地利人和。但是因为利益冲突,听证必须由另一个参议员主持(他也是麦卡锡的朋友)。而且以前抵制委员会活动的民主党成员也都回来了。这样,麦卡锡就不能一手遮天了。更重要的是,在参院民主党领袖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暗中推动下,这个听证全程在电视上转播。以往,麦卡锡的“行政听证”是不公开的,但麦卡锡常常在会后召开记者会,介绍听证的情况,成了媒体的唯一信息来源。现在全程转播,至少麦卡锡的对手在美国公众面前取得了和他同样的话语权。
听证一开始,麦卡锡就连遭挫折。陆军方面的律师韦尔奇(Joseph N. Welch)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利用麦卡锡篡改照片和信件的两件事大做文章,大大打击了麦卡锡的可信度。麦卡锡在会上飞扬跋扈的做派也引起了普遍的反感。麦卡锡恼羞成怒,终于走出了注定自己败局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