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无名

网上无名 名博

【漫谈教育与成长】:阿小J这一年(写在前面)

网上无名 (2007-05-03 10:06:57) 评论 (13)


阿小
J最近频频出状况,隔三岔五就被老师告状告到家长这里。

其实问题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我早就有所留意。从升入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祷告,她总是求神帮助她不要被老师惩罚,不要在学校惹麻烦。我起初还偷着笑,可是如此日子久了,就担心起来。

另外一个发现就是,阿小J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不爱去学校。她刚开学的时候曾经抱怨过几次,说老师总是惩罚大家,却不给同学们任何鼓励。我当然总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给她分析,于是她对我越来越少提到学校的事情,最后只剩下这样的祷告了。我要是追问她在学校好不好,她顶多耸耸肩膀说:“not bad, I guess.

有一次,我去她的教室开家长会,发现她是一个人坐,身边没有其他同学。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上课跟她的好朋友说话,老师把那个孩子调走了;她又跟新的同桌说话,老师把他也调走了;她变成一个人坐,两边都没有同桌,她便在课堂上玩儿扎头发的头饰,被老师没收了。

我听完她的一连串遭遇,对她好生失望:“J,你要学会专心啦。你上课不专心听讲,是自己的损失,就会像现在这样,回家做不出作业。而且,这对老师和同学也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你想想,如果你正在同大家讲话,会希望别人一直插嘴打搅你么?老师教你们很辛苦,你要尊重老师,安静听课,让别的小朋友也有机会听课。”

ok”她回答得痛快,情形可是并不见有大的改善。

我跑去问老师,我能做些什么来协助孩子的学习并维护课堂纪律,老师说,她还好,没有太差;即便极差,他还可以给她罚站;罚站五次就在黑板上记名字;记名三次就上永久黑名单;两次永久黑名单进校长室;两次校长室请家长。

我当时有点哭笑不得,心想现在家长就站在这里,是您惩罚机制的最后一招,可是您却只是在对我讲解一个惩罚流程图,令我一个见多识广的家长都不寒而栗起来。

这些是大方面的感受,具体有些小事情,我不妨也在这里列一两桩出来。

就在上次我写了“从社论风格的家长信到《窗边的小姑娘》”之后不久,阿小J又带了一封信回来。交给我们时,她说:“请不要生气,I am in big  big trouble this time。”

“又被time out了么?”

No, time-out is normal.  This one is not that normal。”

信上说,上午阿小J在学校吃口香糖,老师批评她,可是她竟然在午饭之后又吃了一次。“连犯两次这样的错误,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老师愤怒地在信中写道,同时通知我们,孩子当晚要写二十遍“I will never chew gums again!”。

校规我是读过多次的,便严厉将孩子再教育了一番,并且开始对这个一向乖巧聪明的女儿一筹莫展。

果然,没过两天,她又带了一封信回来。老师在信上说:“她在走廊上给了小朋友一块糖!当时我看见她正在给小朋友一样东西,便赶过去命令她交出来。阿小J磨蹭半天才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粘乎乎的糖来,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学校不允许学生吃糖。”

于是老师劈手将糖夺下,气得全身发抖――这是阿小J向我描述的。

读着信,我对老师和阿小J都很同情。首先,学校没有规定不许吃糖,这一点我非常清楚,老师竟然被气到乱说话,实在可怜;其次,孩子之间互相赠送东西,而且不是在课堂上,那么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被大人强行干预,实在可怜;最后,老师的气恼只能体现出他的无计可施,虽然能够令孩子胆怯和沉默,却不能够防止它的再次发生,实在可怜。

我说过,我是个非常严格的妈妈,而且即便是对自己的孩子,也从来不会因为心软而溺爱他们一丝一毫。

可是我也不愿意没有原则地站在一个成人立场上去忽视孩子的感受,还有他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于是我带阿小J回到她房间,同她一起坐在她的小床上,问她为什么要给小朋友一块糖。

“因为,她对我很好的,经常送小礼物给我。我的东西都被老师没收了,没有礼物送给她。那块糖我一直没舍得吃,I am her friend, you  know.”我一时真是不知道如何答话。

唉,作为成人,我们有管束孩子的义务,更有听孩子讲话的义务。早上新闻采访有关西点军校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对军官ethics课程的褒贬,一位老师讲了一句非常好的话:it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o win a peace than to win a war. 

同样的道理:it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learning to listen to a kid than teaching her to listen to us.

我不是专门搞教育的,不会用理论来说明白一个孩子不爱去学校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又会继而造成什么后果。我也不排除我们作为家长的责任,并且愿意将我能够反省的一一加以考察。不过从阿小J此前一年在kindergarten的经历,我认识过另外一种老师,让孩子喜爱学习,开朗生活。关于这一点,我多次试图同阿小J的现任老师沟通,但是他完全都不在意。

或者教书对他而言,不过是一份工作吧。

关于阿小J那位好老师,我写过一组文章,会逐一贴上来,与朋友们探讨,也代表我在这个Teacher Appreciation Week里对于可敬佩的老师们特别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