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政府削减科研预算、加强对外籍人才审查的背景下,至少85位在美国工作的科研人才已全职加入中国的研究机构。(图/达志/美联社)
在全球高端科研人才争夺战中,中国大陆正在快速迎头赶上美国。根据《CNN》统计,自2024年以来,至少85位在美国工作的科研人才已全职加入中国的研究机构,其中超过一半是在2025年做出这一转变。这一趋势在美国削减科研预算、加强对外籍人才审查的背景下,预计人数将持续扩大。
《CNN》报导指出,这批赴中发展的人才名单极为耀眼,涵盖普林斯顿大学的核物理学家、曾协助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进行太空制造研究的机械工程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神经生物学家,以及数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学者和数学家。
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向人才流失”,引发外界对美国长期吸引并留住全球顶尖科研人才能力的疑虑。正是这项能力,让美国在二战后长期领先全球科技与创新领域。
而这场人才争夺战的结果,也将影响中美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生物科技及智慧军事装备等关键未来产业的竞争态势。
中国多年来致力于吸引全球科研人才,特别是曾赴海外深造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人当中,有不少在美国科技界已成为领军人物。随著中美科技对抗升温,北京领导层将科技创新视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路径,人才政策也更加积极。
相对地,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大幅削减联邦科研预算、加强对外国研究人员的监督、调涨专业外籍人才H1-B签证费用,并以经费作为施压大学的工具,这些措施无疑正推动更多人才考虑离开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宇(Yu Xie)受访时表示,“中国的大学认为,美国的政策变动是『川普送的大礼』,有助于他们招募更多、更优秀的科研人才”,并称将会看到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新研究计划与培训计划蓬勃发展、持续提升。
中国东部一名专门为半导体等产业招募海外技术专家的猎头也透露,美国的政策变动可能使他所操作的中国政府资助计划申请人数激增。
儘管美国国会有望挡下川普政府所提出的部分极端科研经费删减案,但近几个月针对科研领域的撙节与重塑,以及对国际学生与签证申请者的严格审查,已对学术界造成影响,并让许多科学家对未来感到不安。
尤其是与中国有联繫的学者,面临的压力与焦虑更为明显。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向美国输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最多的国家。川普政府年初更将中国留学生签证作为贸易谈判筹码。7月美国国会议员更呼吁恢复“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
近年来,随著自身科研实力和野心提升,中国持续吸引来自美国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儘管部分人才的转换早在川普重返白宫前已著手,但美国政策环境的转变无疑为中国机构提供了更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