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赫尔松地区军事管理局长普罗库丁证实,俄军近期不断以制导航空炸弹攻击该桥,仅周三一天就投下 7 枚。然而轰炸结果仅导致交通受阻,大桥结构仍可使用。乌方更表示目前无意修复,间接证实桥体依然稳固。
与桥梁的“幸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平民的苦难。普罗库丁指出,科拉贝尔已成为赫尔松“最危险的社区之一”,持续的炮击、无人机攻击迫使超过 1,000 名居民,包括 56 名儿童和 110 名行动不便者紧急撤离。俄军的“精确打击”未能摧毁桥梁,却实实在在地将恐惧和伤害施加于平民。
军事专家指出,此次行动凸显俄军在多方面存在缺陷:虽号称使用制导航弹,但命中精度与毁伤效果不足以摧毁坚固设施;无法及时修正战术,导致资源浪费与行动低效;在电子战、防空压制等领域存在系统性弱点,限制其对地打击能力。
《子桑鹰脉》分析认为,此轮轰炸可能与俄方渡河作战意图有关,试图孤立科拉贝尔岛。然而,乌克兰南方国防军发言人直言,复杂的水道与岛屿地形将使俄军渡河部队成为“活靶子”。俄军宣称的渡河作战能力自然受到严重质疑。缺乏制空权和精确火力支援的渡河部队,在现代战场环境下生存概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