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3时10分许,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在施工作业时钢绞线断裂,造成10人死亡,4人失联,2人在塔架尚无法确认生命体征。

事发后,青海省委省政府成立“8·22”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事故应急指挥部,由青海省委书记吴晓军、省长罗东川任双指挥长,下设7个工作组,分工协作推进救援处置工作。截至8月22日14时,共出动救援车辆91辆、舟艇27艘、直升机1架、5台机器人、806人,6家医院开放绿色通道。
目前,现场正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做好医疗救治及家属安抚工作,后续将持续发布救援进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施工方:连夜赶工,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天(8月22日)凌晨三点多,青海省内正在施工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事发时有15名施工工人、1名工程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正在作业。记者获悉,截至22日11时,事故已造成7人遇难,尚有8人失联,救援工作正在开展。

据悉,项目由中铁大桥局七公司承建。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记者看到,大桥中间有数十米长的廊道脱落掉入水中,断裂发生在靠近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东侧。大桥的断裂廊道呈斜角状插入黄河河面。现场直升机探测盘旋,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等车辆紧张入场。河面有快艇在勘察搜救。施工方人员介绍,“因赶8月底合龙的时间点,此外夜间施工符合温度要求。连夜赶工发生这样的事万万没想到。”

搜救快艇正在打捞失联人员。曹继炜摄。

图为大桥断裂现场,桥面距河面180米。曹继炜摄。
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赶往现场。据现场应急指挥部介绍,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第一时间赶赴省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调度救援工作,省长罗东川随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处置工作。青海省已启动重大突发事件Ш级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消防、交通、公安、卫健、武警等多个部门投入救援工作,共出动救援车辆66辆、舟艇23艘、人员386人全力开展搜救。

合龙前资料照片。
据红星新闻,8月22日,记者采访到一位事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对方表示事故大约发生在凌晨3点,当时传来巨大的声响,“像地震一样”,他半夜直接被吓醒。该居民向红星新闻记者提供了事后的现场视频,画面显示正在建设中的尖扎黄河特大桥一边的钢架结构上还有吊机等设备,另一边的钢架结构明显短了一节,短了一节的桥身上还洒落着疑似断裂的绳索。
红星新闻记者获得了多个事故发生前尖扎黄河特大桥的视频资料,证实目前坍塌的桥身一侧在事故发生前和另一侧结构一致,且顶部都安装有吊机。
当地另一名居民告诉记者,事故系22日凌晨发生,有巨大的响声,原本大桥几乎差一点点就合拢了,其今日去看时,发现大桥右侧的绳索断了,绿色的钢管也有掉落,但桥体还在。
另据羊城晚报报道,记者致电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接线人员称不了解详细情况,可咨询指挥中心。
随后,记者依照该接线人员提供的号码致电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遇险的施工人员分散在桥面、桥墩等位置,由于大桥存在二次坍塌的风险,救援人员暂时无法靠近,只能使用无人机进行定位,当前已经明确13位施工人员的位置,消防人员正在现场开展救援行动。该工作人员证实,大桥是在合龙施工时发生事故,目前事故的具体原因暂无法确定。
西成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也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2025年6月14日,尖扎黄河特大桥吊索塔架实现封顶,计划于2025年8月实现合龙。
应急局回应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大桥存在二次坍塌风险
据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消息,8月22日3时10分许,中铁大桥局西成铁路11标项目部尖扎黄河特大桥在施工中钢绞线断裂,事发时多名施工人员在现场作业。据人民日报报道,事发时现场有15名施工工人、1名工程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2日9时,事故已造成7人遇难,尚有9人失联,救援工作正在开展。

8月22日凌晨,事发现场截图。据央视新闻
8月22日中午,封面新闻记者从尖扎县应急管理局值班人员处了解到,事故导致该大桥局部坍塌,并存在二次坍塌的风险,遇险的施工人员分散在桥面、桥墩等位置,部分人员落水,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已成立前线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工作。
封面新闻记者又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事发后青海省已启动重大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应急、消防、交通、公安、卫健、武警等多个部门投入救援工作,共出动救援车辆66辆、舟艇23艘、人员386人全力开展搜救,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8月22日下午,一位参建尖扎黄河特大桥的工人向记者表示,据其和工友了解,遇险工人的籍贯包括河南、湖北、贵州等地,事故发生后这些工人的家属已接到通知。
应急管理部消息称,接报后,应急管理部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即派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抓紧核清人员情况,协调调派水域救援力量,千方百计搜救落水人员,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坚决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尖扎黄河特大桥,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该桥梁总长1596.2米,主桥为141米+366米+141米三跨连续钢桁系杆拱桥,拱顶距水面130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也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尖扎黄河特大桥于2023年开始施工,计划于2025年8月实现合龙。
据中铁大桥局西成铁路项目副总工敬成进2024年12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全桥共50个节间,两侧各25个 ,中铁大桥局在建设此项目时,通过在拱上吊机、塔吊等大型设备铺设监控元件,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和预警,并在现场安装全程监控,保证了桥梁建造的质量及施工的安全。

6月16日,青海尖扎黄河特大桥吊索塔架实现封顶。据央视新闻
据黄南藏族自治州官网消息,2025年6月14日,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临时钢结构吊索塔架顺利完成封顶,下一步,工程将严格遵循“拱梁同步推进”原则,有序推进剩余钢桁拱的架设和斜拉扣索的精准挂设,确保大桥在今年8月如期实现主桥合龙。据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报道,敬成进在采访中介绍,后续施工将通过两侧钢索的千吨级拉力精确平衡主跨与边跨在悬臂架设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受力。边跨最大索力达到1161吨,相当于750辆小汽车的重量。单座塔架重达1800吨,最大节段45吨,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着后续钢梁架设的安全与成败。
川青铁路连接青海省西宁市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长期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中兰(西)广高铁通道的组成部分,预计将于2029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对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联系、贯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凌晨3点仍在施工?业内人士:夜间温度低,利于合龙施工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2日凌晨3时10分许,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在施工中发生钢绞线断裂事故,事发时有16名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作业。事故造成10人死亡,4人失联,2人在塔架尚无法确认生命体征。

桥梁绳索发生断裂后画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视频评论区,有网友对施工时间在凌晨3点发出疑问,对此,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多位桥梁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向记者表示,在温度较低的夜晚施工属正常现象,也有利于桥梁合龙。
一名桥梁建设单位的技术部部长介绍道,涉事桥梁是钢桁拱桥,黄河两端的钢结构在大桥合龙前由钢绞线组成的扣索进行固定,“大桥没有合龙之前,主要靠扣索受力。”之所以选择在深夜施工,是因为建筑材料会热胀冷缩,夜晚温度较低,在桥梁合龙焊接时可以减小误差。
另一位曾做过类似项目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通常来讲,夏季钢梁桥上温度较高,工人中午不上班,一般是下午三四点开工,另外还会有夜班班组,他们白天休息。此外,夏季白天钢梁高温膨胀且应力大,钢梁拼接难度高,所以优选晚上施工。

桥梁绳索发生断裂时的画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资料显示,尖扎黄河特大桥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是川青铁路全线重点桥梁工程之一,该大桥总长1596.2米,拱顶距水面130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桥面距离黄河水面55米,大桥两侧距离还有90米。
据青海日报此前报道,2025年6月14日,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两侧主墩上,两座高达百米的吊索塔架完成封顶,原计划于今年8月实现主桥合龙。该项目负责人曾介绍道,该桥边跨最大索力达到1161吨,相当于750辆小汽车的重量。单座塔架重达1800吨,最大节段45吨,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着后续钢梁架设的安全与成败。
天气类APP显示,事发当晚,尖扎县当地气温仅有13℃左右,次日上午还伴有小雨。据红星新闻报道,一位事发地点附近的居民表示,事故发生时传来巨大的声响,“像地震一样”,他半夜直接被吓醒。

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人民日报报道,施工方人员曾表示:“因赶8月底合龙的时间点,此外夜间施工符合温度要求。连夜赶工发生这样的事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