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25-08-14 02:47: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干旱从7月持续到8月初,农民张华等了一个多月的雨终于下下来了,他家住在河南驻马店泌阳县铜山乡。

8月6日,河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河南气象”公众号提示,本轮降水过程对流性特征较明显,局地雨强大,需关注部分地区旱涝急转。

此前的7月,河南省的周口、漯河、驻马店、商丘等地35℃以上高温持续了15~30天,突破历史极值。全省降水较同期偏少49%,局部长期无雨。其中豫东、豫南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尤为突出,周口市气象台和商丘市气象台分别于7月25日和7月29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正值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整个7月,驻马店、周口等地的一些农户几乎从早到晚待在地里,用井水或河水浇地。一位受访农民告诉澎湃新闻,“如果不浇真的会血本无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在《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中表示,高温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玉米在高温期间叶子会卷起来,从而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高温会增加植物所需的水资源,进而增加农户的灌溉成本。

随着8月6日开始陆续到来的降雨,河南的旱情有所缓解,但干旱已经对庄稼造成伤害,农户们还没到能“松口气”的时候。

增多的打井需求

8月4日,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某村的村民徐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家里的井已经十多天抽不上来水了。

徐颖家里的井深60多米,在村里已经算深的,理应有更多水,可是抽水机怎么都抽不出水来。她只能买矿泉水,或者从村里的净水机上接水再掂回家用,“不敢洗衣服,不敢洗澡,水(只)是用来吃喝”。

徐颖家有两口井,已经没地方再打井,她说村里有条件的会再打一口。

徐颖家里有接近70亩地,种的是玉米和花生。家里的种地主力是徐颖的丈夫周建和公公。7月份干旱的这段时间,周建和父亲每天早上八点起来就去地里,下午两点和晚上九点回家吃个饭又返回,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

地里浇水的井是村里公用的,谁先排到谁先用,用完再换下一家。还有维修人员给井抽淤泥,淤泥抽出来才会保持有水。周建说,到最后抽出来都是泥,也不剩多少水了。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8月1日驻马店上蔡县干裂的土地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河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3.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局部高温干旱特征明显。

李明和父亲在驻马店上蔡县一带打井。李明说,今年天旱,打井需求多,缺人手,父亲十来天前将他叫回家帮忙,他们还定了一台新钻机。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七八点,一天能打一到两个井。打多深的井一般看个人需求,想当作生活用水就打深点,水质更好,否则打浅点也能用。

河南南阳市的孙平临做打井这行十多年了,干旱的这段时间在市里和县域来回跑,方城县、镇平县、西峡县,哪里都去。他说,打井的需求集中在一起了。

有的村民是看哪个地方不碍事就在哪打井,有的会找专业测水源的,测一下哪里有水。他会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更换不同的机器,水钻打土层比较快,气钻打岩石比较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华北地区的农业灌溉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应对可能的高温干旱。

这边浇完那边又旱

干旱期间,浇地成了农户最紧要的事。

林涵说,家里170亩的玉米地估计要旱死一部分。玉米地附近一共三个井能用,都是水流较小的老式井,其中一个井水还抽干了。但就算井水没抽干,170亩地也浇不过来。

林涵和丈夫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包了300多亩地,今年整个7月他们都在地里浇水。

温高雨少,周口市出现严重气象干旱。据周口市气象台数据,2025年7月,周口市平均气温31.6℃,为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累计平均降水量17.2毫米,为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极小值。

林涵夫妇俩早晨四点半就去地里,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才回家,有时候直接睡在地里。“因为晚上实在是太凉快了,你根本不舍得走,想想明天白天那么热,还不如晚上多干会儿。”林涵说。

她说,往年农作物刚种上去的时候浇一次地,作物快出苗的时候再浇一次,两次就搞定了。“今年6月浇了一次,7月就没停,8月初还在浇,根本就不能停。一个星期左右就要浇一次。”

“(老式井)水流跟不上,就是你没日没夜地干也顶不住。”林涵说。如果抽河水浇地,水流能同时带动14个或15个用于浇玉米的地插。老式井的水则只能带动7个地插,那浇水的速度就更慢了。

和老式井相比,机电井的水流更大。但林涵家包的地块多,有的地块附近只有老式井,有的机电井坏了无法使用。

她家其中一个地块附近的机电井因为大旱重新维修了,装了一个刷卡用水的小房子。她充了卡,使用过程中发现电机坏了,联系维修人员,对方说井还没验收,“维修的话就要等信儿”。

据林涵观察,隔两三天会有人用机电井,但成本较高,村里人用得比较少,大部分农户都还在使用老式井。

周建和父亲连续浇了两个星期的地,光家里两个人还忙不过来,需要请人来浇地,一个人一天150块钱。三亩地浇一遍都得用上一天或一天半,一共近70亩地,这边浇完那边又旱。

有一次,周建下午两点多在地里收管子,差点晒中暑,站起来头都晕了,坐在椅子上缓也缓不过来。

驻马店市泌阳县人张华所在的村子一般抽河水浇地。村子附近有两条小河道,其中有一条还没抽水就干了,只剩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活水,但水流比较小。现在,村里十来家人都从里面抽水浇地。

为了从河里抽水浇地,张华家花2000块钱买了抽水机,还买了300米的管子引水,把水从河边一直接到地里。

张华告诉澎湃新闻,之前一般不需要抽河水浇地,她记得只有大前年抽河水浇过一次,以前“年年都是要下几场雨的”。

她回忆,庄稼刚种下地里的那两天下雨了,当时的庄稼都长得很旺盛。种下去大半个月之后其实就需要一场雨了,但今年快两个月都没有有效降雨,加之高温,庄稼就扛不住了。

林涵还告诉澎湃新闻,浇地需要人在旁边一直看着,否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有时是抽水机的下水管坏了,需要花上三四百元更换新的;如果用河水浇地,水里的塑料袋有时会堵住下水口,如果不及时发现,柴油机会一直空转耗油;而用柴油机抽水需要4个小时左右加一次油,自己要算着时间去加油,否则就停摆了;浇地的喷枪本该360度旋转,坏了没有发现的话,就会一直浇一个地方;还有经过的车可能会把路上的管子压爆了,要是人不在那,就会一直漏水,流得哪都是。

下了雨,却还没到“松口气”的时候

8月2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顶端新闻的采访中表示,河南省旱情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周口、南阳、漯河等地,特别是驻马店旱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6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9.8万亩。从气象监测情况看,已经有41%的站点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驻马店、周口和漯河局部站点达特旱。

周建家地里的玉米,离水井近一些的长得比较好,但离水井比较远的长得矮,叶子都是枯卷着的,掰开一看玉米穗都没结几个籽。



8月1日,周建家的玉米地

张华告诉澎湃新闻,7月底到8月初花生正处于“下针期”。花生从开花下针到果实膨大这个时期,水分需求量大,也是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下针下得多,它的果子结得就多,结得就大。”没有雨,土地干旱,果针下扎入土困难,下针后如果土壤过硬,果实膨大也会受到影响。

张华家的200多亩地,有一半的庄稼叶子都干了。8月初,她看天气预报说一星期后有雨,想着只能等下雨看能不能救活一部分庄稼。

8月6日下雨过后,叶子还没干的庄稼被救过来了。张华说,现在最起码不会绝收了。尽管下了雨,但对农户们来说,还没到能“松口气”的时候。

张华说,往年都是9月份才开始收花生,今年有部分干死在地里的花生需要提前收,担心后面下雨后烂在地里。

张华家有一亩多地出了三包花生果,产量还不及去年一半多。她算了算一亩地成本500块,因为干旱今年花生品质不好,三包花生不一定能卖得了600块,只能勉强保住本。

去年干旱之后又来了一场涝灾,林涵家80多亩玉米,淹了有30亩。她说,去年玉米的价格特别便宜,今年还不知道价格会怎么样。

原本她家想着靠种地赚点钱,今年玉米种得更多了,“要是种玉米,一亩地赚100块钱,我多种点不就多赚点,没想到今年又碰上这”。

林涵之前是做化妆师的,因为结婚生子,两年前回周口种地。她说,那时候觉得现在农业都机械化了,应该很轻松,但今年太不容易了。

据央视8月10日报道,气象部门提醒,前期,河南、安徽等地出现高温干旱情况,本次降水将有利于缓解农业旱情。但由于长期干旱,土壤结构松散,地表干裂,突降暴雨很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要提高警惕。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沃尔玛公主身家千亿:不上班、没小孩、只烧钱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拜登女儿官宣结束13年无娃婚姻 分手词被指尖刻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新加坡首富去世 贫民窟出生 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拜登儿爆她靠"淫魔富商"认识川普,梅兰妮亚求偿10亿
证实!川普关税推升美国物价 迄今最明显证据浮现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美国的关税政策让多国受够,"不买F-35了"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文驳斥十个反对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借口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被史泰龙大赞“第二个华盛顿” 川普终于给他颁了个奖
拜登女儿提出离婚 结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长15岁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纽约时报:特朗普为何总想制造一场危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澎湃新闻 2025-08-14 02:47:06



干旱从7月持续到8月初,农民张华等了一个多月的雨终于下下来了,他家住在河南驻马店泌阳县铜山乡。

8月6日,河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河南气象”公众号提示,本轮降水过程对流性特征较明显,局地雨强大,需关注部分地区旱涝急转。

此前的7月,河南省的周口、漯河、驻马店、商丘等地35℃以上高温持续了15~30天,突破历史极值。全省降水较同期偏少49%,局部长期无雨。其中豫东、豫南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尤为突出,周口市气象台和商丘市气象台分别于7月25日和7月29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正值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整个7月,驻马店、周口等地的一些农户几乎从早到晚待在地里,用井水或河水浇地。一位受访农民告诉澎湃新闻,“如果不浇真的会血本无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在《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中表示,高温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玉米在高温期间叶子会卷起来,从而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高温会增加植物所需的水资源,进而增加农户的灌溉成本。

随着8月6日开始陆续到来的降雨,河南的旱情有所缓解,但干旱已经对庄稼造成伤害,农户们还没到能“松口气”的时候。

增多的打井需求

8月4日,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某村的村民徐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家里的井已经十多天抽不上来水了。

徐颖家里的井深60多米,在村里已经算深的,理应有更多水,可是抽水机怎么都抽不出水来。她只能买矿泉水,或者从村里的净水机上接水再掂回家用,“不敢洗衣服,不敢洗澡,水(只)是用来吃喝”。

徐颖家有两口井,已经没地方再打井,她说村里有条件的会再打一口。

徐颖家里有接近70亩地,种的是玉米和花生。家里的种地主力是徐颖的丈夫周建和公公。7月份干旱的这段时间,周建和父亲每天早上八点起来就去地里,下午两点和晚上九点回家吃个饭又返回,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

地里浇水的井是村里公用的,谁先排到谁先用,用完再换下一家。还有维修人员给井抽淤泥,淤泥抽出来才会保持有水。周建说,到最后抽出来都是泥,也不剩多少水了。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8月1日驻马店上蔡县干裂的土地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河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3.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局部高温干旱特征明显。

李明和父亲在驻马店上蔡县一带打井。李明说,今年天旱,打井需求多,缺人手,父亲十来天前将他叫回家帮忙,他们还定了一台新钻机。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七八点,一天能打一到两个井。打多深的井一般看个人需求,想当作生活用水就打深点,水质更好,否则打浅点也能用。

河南南阳市的孙平临做打井这行十多年了,干旱的这段时间在市里和县域来回跑,方城县、镇平县、西峡县,哪里都去。他说,打井的需求集中在一起了。

有的村民是看哪个地方不碍事就在哪打井,有的会找专业测水源的,测一下哪里有水。他会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更换不同的机器,水钻打土层比较快,气钻打岩石比较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华北地区的农业灌溉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应对可能的高温干旱。

这边浇完那边又旱

干旱期间,浇地成了农户最紧要的事。

林涵说,家里170亩的玉米地估计要旱死一部分。玉米地附近一共三个井能用,都是水流较小的老式井,其中一个井水还抽干了。但就算井水没抽干,170亩地也浇不过来。

林涵和丈夫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包了300多亩地,今年整个7月他们都在地里浇水。

温高雨少,周口市出现严重气象干旱。据周口市气象台数据,2025年7月,周口市平均气温31.6℃,为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累计平均降水量17.2毫米,为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极小值。

林涵夫妇俩早晨四点半就去地里,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才回家,有时候直接睡在地里。“因为晚上实在是太凉快了,你根本不舍得走,想想明天白天那么热,还不如晚上多干会儿。”林涵说。

她说,往年农作物刚种上去的时候浇一次地,作物快出苗的时候再浇一次,两次就搞定了。“今年6月浇了一次,7月就没停,8月初还在浇,根本就不能停。一个星期左右就要浇一次。”

“(老式井)水流跟不上,就是你没日没夜地干也顶不住。”林涵说。如果抽河水浇地,水流能同时带动14个或15个用于浇玉米的地插。老式井的水则只能带动7个地插,那浇水的速度就更慢了。

和老式井相比,机电井的水流更大。但林涵家包的地块多,有的地块附近只有老式井,有的机电井坏了无法使用。

她家其中一个地块附近的机电井因为大旱重新维修了,装了一个刷卡用水的小房子。她充了卡,使用过程中发现电机坏了,联系维修人员,对方说井还没验收,“维修的话就要等信儿”。

据林涵观察,隔两三天会有人用机电井,但成本较高,村里人用得比较少,大部分农户都还在使用老式井。

周建和父亲连续浇了两个星期的地,光家里两个人还忙不过来,需要请人来浇地,一个人一天150块钱。三亩地浇一遍都得用上一天或一天半,一共近70亩地,这边浇完那边又旱。

有一次,周建下午两点多在地里收管子,差点晒中暑,站起来头都晕了,坐在椅子上缓也缓不过来。

驻马店市泌阳县人张华所在的村子一般抽河水浇地。村子附近有两条小河道,其中有一条还没抽水就干了,只剩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活水,但水流比较小。现在,村里十来家人都从里面抽水浇地。

为了从河里抽水浇地,张华家花2000块钱买了抽水机,还买了300米的管子引水,把水从河边一直接到地里。

张华告诉澎湃新闻,之前一般不需要抽河水浇地,她记得只有大前年抽河水浇过一次,以前“年年都是要下几场雨的”。

她回忆,庄稼刚种下地里的那两天下雨了,当时的庄稼都长得很旺盛。种下去大半个月之后其实就需要一场雨了,但今年快两个月都没有有效降雨,加之高温,庄稼就扛不住了。

林涵还告诉澎湃新闻,浇地需要人在旁边一直看着,否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有时是抽水机的下水管坏了,需要花上三四百元更换新的;如果用河水浇地,水里的塑料袋有时会堵住下水口,如果不及时发现,柴油机会一直空转耗油;而用柴油机抽水需要4个小时左右加一次油,自己要算着时间去加油,否则就停摆了;浇地的喷枪本该360度旋转,坏了没有发现的话,就会一直浇一个地方;还有经过的车可能会把路上的管子压爆了,要是人不在那,就会一直漏水,流得哪都是。

下了雨,却还没到“松口气”的时候

8月2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顶端新闻的采访中表示,河南省旱情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周口、南阳、漯河等地,特别是驻马店旱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6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9.8万亩。从气象监测情况看,已经有41%的站点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驻马店、周口和漯河局部站点达特旱。

周建家地里的玉米,离水井近一些的长得比较好,但离水井比较远的长得矮,叶子都是枯卷着的,掰开一看玉米穗都没结几个籽。



8月1日,周建家的玉米地

张华告诉澎湃新闻,7月底到8月初花生正处于“下针期”。花生从开花下针到果实膨大这个时期,水分需求量大,也是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下针下得多,它的果子结得就多,结得就大。”没有雨,土地干旱,果针下扎入土困难,下针后如果土壤过硬,果实膨大也会受到影响。

张华家的200多亩地,有一半的庄稼叶子都干了。8月初,她看天气预报说一星期后有雨,想着只能等下雨看能不能救活一部分庄稼。

8月6日下雨过后,叶子还没干的庄稼被救过来了。张华说,现在最起码不会绝收了。尽管下了雨,但对农户们来说,还没到能“松口气”的时候。

张华说,往年都是9月份才开始收花生,今年有部分干死在地里的花生需要提前收,担心后面下雨后烂在地里。

张华家有一亩多地出了三包花生果,产量还不及去年一半多。她算了算一亩地成本500块,因为干旱今年花生品质不好,三包花生不一定能卖得了600块,只能勉强保住本。

去年干旱之后又来了一场涝灾,林涵家80多亩玉米,淹了有30亩。她说,去年玉米的价格特别便宜,今年还不知道价格会怎么样。

原本她家想着靠种地赚点钱,今年玉米种得更多了,“要是种玉米,一亩地赚100块钱,我多种点不就多赚点,没想到今年又碰上这”。

林涵之前是做化妆师的,因为结婚生子,两年前回周口种地。她说,那时候觉得现在农业都机械化了,应该很轻松,但今年太不容易了。

据央视8月10日报道,气象部门提醒,前期,河南、安徽等地出现高温干旱情况,本次降水将有利于缓解农业旱情。但由于长期干旱,土壤结构松散,地表干裂,突降暴雨很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