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文章来源: 歪脑 于 2025-08-14 00:13:4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她不知道为何民族从那一刻开始成为了“问题”,自己的身份也会成为国家的“麻烦”。

短短一段小漫画,并没有那些宏大的政治、身份问题,有的只是主人公琐碎的回忆和真实的思考,这些片段可能更胜千言。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我是出生在新疆的香香,爸妈都是维吾尔人。从小循规蹈矩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国家的“麻烦份子”。





我六岁开始学汉语,维语汉语都很流利。小时候生活都只是围绕着读书和考试。





我在乌鲁木齐长大,老师都是汉人,以前班上有维吾尔人和汉人,汉人还多些。所有科目的老师都是汉人,唯一的维人老师是教维语的。

那时的我认为汉维差异像人有高矮胖瘦,虽然外表不一样,倒也没特别觉得有什么。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喜欢的书,到处去旅行,过个平凡的人生就好啦!



2009年“七五事件”时,我刚读小学,原本的和平游行演变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相互仇杀。

那是我脑海中第一次有“民族关系”的概念。



械斗结束后,军警开始镇压,从我家大楼的窗户望出去,街上一名男子躺在地上,被白布盖着,当时在想…

“这个人是所谓的暴民吗?还是他只是参与了抗议活动?会不会…他根本是个与事件无关的寻常路人?”



奇怪的是,没几天后乌鲁木齐恢复正常上班上课,不论汉人或维人,都当作整件事没发生一样。



唯一有印象的变化是餐厅。

通常因为宗教信仰和口味不同,汉人当时多去中式餐厅,维吾尔人多去维吾尔的餐厅,回族餐厅是最受到所有族群欢迎的。

在七五事件过后,回族餐厅的客人剧减。

少数汉维两个民族和平相处的地方,大家当时也不愿意去了。



过了几年,我也不是很常想起这件事。身为女性主义者,我其实不是特别对伊斯兰教有归属感。





高中毕业前我就决定直接申请美国的大学。



从小我就满擅长念书和考试,高中毕业后我很幸运地顺利申请上了某美国名校。





当课堂上中国与美国同学激辩政治时,我常选择沉默。

美国同学说:“新疆维吾尔的再教育营明显是违反人权。”



同班的中国同学非常生气:“你有去过新疆吗?有真的看到他们在干嘛吗?凭什么胡说八道!”

在美国时,我常假装不会说中文。想起家乡的汉维冲突,我一直觉得双方是不可能互相理解的。





再说网络上那些偏激的言论也不少…

虽说是自己的国家,但好像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



然而,在七五事件的十年后,在我陌生的香港爆发了反送中运动。

看到政府动用警察镇压抗议民众的新闻画面,我想起了当年在乌鲁木齐街上被白布盖着的男子。



2020年到2021年间,中国政府的疫情应对措施,更让我觉得这并不是哪一个族群的问题。



这两年间,武汉、上海等城市接连对疫情进行严厉封控。

在不合理的权力管制下,被惩罚的人是不是就像十年前在乌鲁木齐被打死的那个男子?或许只是政府面对无法轻易解决问题时的代罪羔羊。



在威权的统治下,被针对的群体从来不会是固定的。



不论是新冠肺炎,反送中运动或是更久以前发生的七五事件,或许风波过去后会有一时的风平浪静,但威权的阴影一直都在,随时会回来。



今天的我们,可能就是明天的你们。

尾声:这样的未来,哪里是她在过去没有想过?族群政治之外,香香似乎仍在寻找归属和容身之处。那是个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她、那是个思考极权主义的她、那是个忧虑这个国家受压迫者的她。那也是当下年轻人共通的忧虑。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沃尔玛公主身家千亿:不上班、没小孩、只烧钱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拜登女儿提出离婚 结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长15岁
拜登女儿官宣结束13年无娃婚姻 分手词被指尖刻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拜登儿爆她靠"淫魔富商"认识川普,梅兰妮亚求偿10亿
美国的关税政策让多国受够,"不买F-35了"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文驳斥十个反对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借口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被史泰龙大赞“第二个华盛顿” 川普终于给他颁了个奖
12万日本女人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 她们最后去哪了?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中国拟动员央企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未售出的房屋
纽约时报:特朗普为何总想制造一场危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歪脑 2025-08-14 00:13:46



她不知道为何民族从那一刻开始成为了“问题”,自己的身份也会成为国家的“麻烦”。

短短一段小漫画,并没有那些宏大的政治、身份问题,有的只是主人公琐碎的回忆和真实的思考,这些片段可能更胜千言。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我是出生在新疆的香香,爸妈都是维吾尔人。从小循规蹈矩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国家的“麻烦份子”。





我六岁开始学汉语,维语汉语都很流利。小时候生活都只是围绕着读书和考试。





我在乌鲁木齐长大,老师都是汉人,以前班上有维吾尔人和汉人,汉人还多些。所有科目的老师都是汉人,唯一的维人老师是教维语的。

那时的我认为汉维差异像人有高矮胖瘦,虽然外表不一样,倒也没特别觉得有什么。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喜欢的书,到处去旅行,过个平凡的人生就好啦!



2009年“七五事件”时,我刚读小学,原本的和平游行演变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相互仇杀。

那是我脑海中第一次有“民族关系”的概念。



械斗结束后,军警开始镇压,从我家大楼的窗户望出去,街上一名男子躺在地上,被白布盖着,当时在想…

“这个人是所谓的暴民吗?还是他只是参与了抗议活动?会不会…他根本是个与事件无关的寻常路人?”



奇怪的是,没几天后乌鲁木齐恢复正常上班上课,不论汉人或维人,都当作整件事没发生一样。



唯一有印象的变化是餐厅。

通常因为宗教信仰和口味不同,汉人当时多去中式餐厅,维吾尔人多去维吾尔的餐厅,回族餐厅是最受到所有族群欢迎的。

在七五事件过后,回族餐厅的客人剧减。

少数汉维两个民族和平相处的地方,大家当时也不愿意去了。



过了几年,我也不是很常想起这件事。身为女性主义者,我其实不是特别对伊斯兰教有归属感。





高中毕业前我就决定直接申请美国的大学。



从小我就满擅长念书和考试,高中毕业后我很幸运地顺利申请上了某美国名校。





当课堂上中国与美国同学激辩政治时,我常选择沉默。

美国同学说:“新疆维吾尔的再教育营明显是违反人权。”



同班的中国同学非常生气:“你有去过新疆吗?有真的看到他们在干嘛吗?凭什么胡说八道!”

在美国时,我常假装不会说中文。想起家乡的汉维冲突,我一直觉得双方是不可能互相理解的。





再说网络上那些偏激的言论也不少…

虽说是自己的国家,但好像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



然而,在七五事件的十年后,在我陌生的香港爆发了反送中运动。

看到政府动用警察镇压抗议民众的新闻画面,我想起了当年在乌鲁木齐街上被白布盖着的男子。



2020年到2021年间,中国政府的疫情应对措施,更让我觉得这并不是哪一个族群的问题。



这两年间,武汉、上海等城市接连对疫情进行严厉封控。

在不合理的权力管制下,被惩罚的人是不是就像十年前在乌鲁木齐被打死的那个男子?或许只是政府面对无法轻易解决问题时的代罪羔羊。



在威权的统治下,被针对的群体从来不会是固定的。



不论是新冠肺炎,反送中运动或是更久以前发生的七五事件,或许风波过去后会有一时的风平浪静,但威权的阴影一直都在,随时会回来。



今天的我们,可能就是明天的你们。

尾声:这样的未来,哪里是她在过去没有想过?族群政治之外,香香似乎仍在寻找归属和容身之处。那是个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她、那是个思考极权主义的她、那是个忧虑这个国家受压迫者的她。那也是当下年轻人共通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