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文章来源: 王丹 于 2025-08-13 14:19: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王丹专栏:强制社保反映中共统治困境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一场关于中国社保的争论,不只是经济技术问题,更折射出中共统治当前面临的结构性困境。(美联社)

8月1日,中国最高法院丢下一颗不大不小的炸弹──正式宣佈,员工和雇主之间那种“不缴社保”的私下协议一律作废,9月1日起全面实施。意思很简单:只要你是用人单位,就必须给员工交社保,否则就得补、得罚,还可能被员工要求赔钱走人。

乍一听,这是保护劳动者的好事,跟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强制社保差不多。但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反响却不怎么正面──有人抱怨这是“割最后一刀”,有人调侃“等来的不是全民双休,而是全民社保”。为什么本应保障权益的制度,落到现实中却变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负担?答案要从中国的社保结构、高昂费率,以及当下的经济处境说起。

中国的“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再加上住房公积金──在全球范围内费率算是高的。企业要交、员工要交,加起来占工资总额 35%甚至40%以上,这对大企业还能撑,但对小公司、夫妻店、初创团队,几乎就是生死线。更扎心的是,高费率并不等于高回报:养老金计算公式决定了普通职工将来领到的金额有限。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不仅缴费基数高、年限稳定,还有额外的职业年金保障。浙江大学的研究估算,全国每月领超过1万元养老金的人有600到700万,其中六七成是公职人员。普通人这边,可能交了一辈子,退休后每月拿到的还不够一线城市的房租。

如果把镜头拉近,看看一个普通打工人的处境,你就能理解这次司法解释为什么惹反感:一个在大城市租房的年轻人,工资可能每月7000到8000元。交完社保和公积金,实发就少了1500到2000 元。对他来说,这笔钱能付房租、能买生活必需品,是活生生的生活空间。灵活就业的人更惨──比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缴社保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一个月几百甚至上千。这时候,交不交社保已经不是“长远保障”的问题,而是“明天吃不吃得起饭”的问题。再加上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信任度不高,很多年轻人担心等自己退休时制度已经撑不住,那现在缴的钱不就是白白被扣走?在这种心理下,强制性反而会被当成抢钱。

对企业来说,社保缴费是刚性成本,不能砍,不能拖。当经济形势好时,企业可能咬牙交了,但现在订单下滑、利润被挤,这笔钱立刻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中小企业主在网上抱怨:“全额交社保,就等于多养了一群人,但收入却在跌,还不如裁员”。结果就是──用工(聘僱劳工)转向短期合同、非正式用工甚至地下用工市场,反而让正式岗位(职务)更少。换句话说,司法解释的初衷是让更多人享受社保保障,但落到现实中,很可能导致正规岗位减少、灵活就业比例上升,社保基金反而收不上来。

在经济向上的时候收紧社保徵收,社会反应可能不会太大,因为收入增长能抵消一部分负担。但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面临几个麻烦:GDP 增速放缓,就业市场低迷;房地产行业衰退,居民财富缩水;青年失业率升高,灵活就业成为常态;民营企业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低。在这种时候,全面堵住“不缴社保”的漏洞,就像对一个正在喘气的人再压一块石头。政策制定者的考虑可能是“基金缺口太大,必须扩大覆盖面”,但社会感受到的却是“你不帮我过难关,还来搜刮我的口袋”。

总之,这场关于社保的争论,不只是经济技术问题,更折射出中共统治当前面临的结构性困境:高龄化与财政压力;分配不公与社会情绪;成长模式的转型困难。这三点如果不解决,单靠司法解释去“硬推”社保,只会让反感情绪累积,并进一步侵蚀社会信任。中共推这项政策,是为了维持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也是在守住它的社会稳定底线。但问题在于,没有公平与弹性,没有信任与透明,这个底线可能守得越来越艰难。强制可以让基金短期回血,但长期的稳定,需要的不只是法律的硬度,更是制度的公信力──而这,正是当下最稀缺的东西。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数十架中资公司飞机被扣俄罗斯 飞机还能回来吗?
特朗普要把无家可归者赶出华盛顿,但流浪者要去哪?
纽约时报:特朗普如何毁掉美国80年的伟大遗产
东北首座万亿城市,只差“临门一脚”?
“婚内强奸案”细节曝光,伤情鉴定与医院报告有出入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林毅夫人民日报刊文:习近平回答了马克思经典未解之问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华尔街日报:美中AI大战 战场转到开源AI模型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中国第3款6代机试飞片段疯传 美媒:疯狂步伐
美俄峰会前,泽连斯基明确表态:不会放弃顿巴斯
白宫:特朗普“决心”结束乌克兰战争
9岁女孩,被老师砸破头骨之后
曝光:美国在AI芯片暗装追踪器 追查非法转运中国
12万日本女人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 她们最后去哪了?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王丹 2025-08-13 14:19:33



王丹专栏:强制社保反映中共统治困境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一场关于中国社保的争论,不只是经济技术问题,更折射出中共统治当前面临的结构性困境。(美联社)

8月1日,中国最高法院丢下一颗不大不小的炸弹──正式宣佈,员工和雇主之间那种“不缴社保”的私下协议一律作废,9月1日起全面实施。意思很简单:只要你是用人单位,就必须给员工交社保,否则就得补、得罚,还可能被员工要求赔钱走人。

乍一听,这是保护劳动者的好事,跟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强制社保差不多。但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反响却不怎么正面──有人抱怨这是“割最后一刀”,有人调侃“等来的不是全民双休,而是全民社保”。为什么本应保障权益的制度,落到现实中却变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负担?答案要从中国的社保结构、高昂费率,以及当下的经济处境说起。

中国的“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再加上住房公积金──在全球范围内费率算是高的。企业要交、员工要交,加起来占工资总额 35%甚至40%以上,这对大企业还能撑,但对小公司、夫妻店、初创团队,几乎就是生死线。更扎心的是,高费率并不等于高回报:养老金计算公式决定了普通职工将来领到的金额有限。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不仅缴费基数高、年限稳定,还有额外的职业年金保障。浙江大学的研究估算,全国每月领超过1万元养老金的人有600到700万,其中六七成是公职人员。普通人这边,可能交了一辈子,退休后每月拿到的还不够一线城市的房租。

如果把镜头拉近,看看一个普通打工人的处境,你就能理解这次司法解释为什么惹反感:一个在大城市租房的年轻人,工资可能每月7000到8000元。交完社保和公积金,实发就少了1500到2000 元。对他来说,这笔钱能付房租、能买生活必需品,是活生生的生活空间。灵活就业的人更惨──比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缴社保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一个月几百甚至上千。这时候,交不交社保已经不是“长远保障”的问题,而是“明天吃不吃得起饭”的问题。再加上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信任度不高,很多年轻人担心等自己退休时制度已经撑不住,那现在缴的钱不就是白白被扣走?在这种心理下,强制性反而会被当成抢钱。

对企业来说,社保缴费是刚性成本,不能砍,不能拖。当经济形势好时,企业可能咬牙交了,但现在订单下滑、利润被挤,这笔钱立刻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中小企业主在网上抱怨:“全额交社保,就等于多养了一群人,但收入却在跌,还不如裁员”。结果就是──用工(聘僱劳工)转向短期合同、非正式用工甚至地下用工市场,反而让正式岗位(职务)更少。换句话说,司法解释的初衷是让更多人享受社保保障,但落到现实中,很可能导致正规岗位减少、灵活就业比例上升,社保基金反而收不上来。

在经济向上的时候收紧社保徵收,社会反应可能不会太大,因为收入增长能抵消一部分负担。但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面临几个麻烦:GDP 增速放缓,就业市场低迷;房地产行业衰退,居民财富缩水;青年失业率升高,灵活就业成为常态;民营企业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低。在这种时候,全面堵住“不缴社保”的漏洞,就像对一个正在喘气的人再压一块石头。政策制定者的考虑可能是“基金缺口太大,必须扩大覆盖面”,但社会感受到的却是“你不帮我过难关,还来搜刮我的口袋”。

总之,这场关于社保的争论,不只是经济技术问题,更折射出中共统治当前面临的结构性困境:高龄化与财政压力;分配不公与社会情绪;成长模式的转型困难。这三点如果不解决,单靠司法解释去“硬推”社保,只会让反感情绪累积,并进一步侵蚀社会信任。中共推这项政策,是为了维持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也是在守住它的社会稳定底线。但问题在于,没有公平与弹性,没有信任与透明,这个底线可能守得越来越艰难。强制可以让基金短期回血,但长期的稳定,需要的不只是法律的硬度,更是制度的公信力──而这,正是当下最稀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