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文章来源: 中央社 于 2025-07-06 13:23: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北京大学教授胡泳过去因其照顾罹患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的文章,使长照议题受到中国民间热议。他今天在一场讲座上表示,照护不是让“秩序恢复”,是让人从中与死亡、失能共同生活;他并呼吁全面改造中国基础设施因应老年人需求。

题为“将死亡带回生活”的展览日前在北京798艺术区的MACA艺术中心登场,并在今天举办讲座,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长沙市“蝴蝶之家儿童舒缓护理中心”理事长符晓莉发表演讲。

这场讲座约有50多名民众参加,并有民众带着父母亲一起来听这场与死亡议题相关的讲座,促进与家人之间的讨论。

胡泳过去有3年的时间照顾患有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在这当中开始关注照护及生死教育议题。去年4月,关于他照顾母亲的相关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共鸣,也带动中国民间对长照议题的讨论。

胡泳今天在演讲中表示,从父母的事件中体验到死亡,也感受到悲伤、哀悼的情绪,并认为哀悼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家人的离世或许是每个人的“死亡练习”。

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有“技术性照顾幻想”,即倾向把照护任务交给AI和设备,避免“脆弱身体”的干扰,将死亡和失能从公共生活中剥离。但照护这件事不是让“秩序恢复”,而是让人从中与无法掌控的死亡、失能、哀悼共同生活。

有民众表示,自己也是在照顾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家人,向胡泳提问如何更好地面对。胡泳回应,除了多休息及透过书籍、电影寻找心理支柱外,也可以多使用社区的“喘息服务”,或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

他提到,现在有患者家属联谊会等相关的微信群组,在群里会有很多人提问,彼此会互相建议及提供协助。

胡泳也提到,因为一些限制,相关议题没有变成具体的制度安排与公众支持,中国是高龄化社会,应重视“照顾基础设施”。如未来老年人数增加,机场需要针对老年人做全面改造,包括多设立平移的手扶梯、增加扶手,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应围绕老年人重新改造。

符晓莉则介绍重症儿童家庭得面临经济窘迫、无专业照护机构、精神情绪压力等问题,而其机构提供儿童舒缓照护,15年来照顾了200多名重症儿童。她说。与安宁疗护的差别主要在于,舒缓照护是提供给病情危重但非临终期人群,提供更有计划、全方位的陪伴式照护。

“将死亡带回生活”展览期间为6月28日至8月17日。该展览聚焦死亡议题,汇聚艺术界、人类学界等21位创作者的作品,呈现个体生命经验与社会、文化及公共领域中死亡议题之间的关联。由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发起,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景军担任学术指导,周雯静与岳明月担任策展人。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日男“世界第一长下巴”晒X光相 骨骼精奇吓傻医生
国台办突然宣布:正式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线
不只丝绸茶叶与瓷器 “新三样” 成老外在华购物新宠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富国银行:川普关税战加速去全球化 划出“三极世界”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开砲:贝森特是索罗斯走狗 他连数学都不会…
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特朗普:荒谬
川普称“从没见过中国有风力发电场”网民纷晒照片…
德州洪灾|DOGE裁国家气象局人手种下致命祸根?
纽约时报:中国为何没有批评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德州洪灾夺82命!姊妹手牵手罹难 道路7分钟变汪洋
美媒爆美国司法部与FBI达成结论:爱泼斯坦无"客户名单"
马斯克建党杠川普 特斯拉盘前大跌7% 各方怎么说
揭秘:中国正运作一场“史诗级供应链大迁徙”
谁该害怕马斯克的美国党:川普还是民主党?
美国要把8个移民“丢”到南苏丹 他们根本不是那裡人
"回不去的体面":失业浪潮下中国年轻人为何"假装上班"
对川普“大美丽”法案的8大误解
数千美国人签请愿书 要求驱逐特朗普夫人和小儿子
纽约时报:达赖喇嘛在流亡中构建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
日媒:“日本先生”拒绝叫特朗普“爸爸”,这很对!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中央社 2025-07-06 13:23:33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北京大学教授胡泳过去因其照顾罹患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的文章,使长照议题受到中国民间热议。他今天在一场讲座上表示,照护不是让“秩序恢复”,是让人从中与死亡、失能共同生活;他并呼吁全面改造中国基础设施因应老年人需求。

题为“将死亡带回生活”的展览日前在北京798艺术区的MACA艺术中心登场,并在今天举办讲座,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长沙市“蝴蝶之家儿童舒缓护理中心”理事长符晓莉发表演讲。

这场讲座约有50多名民众参加,并有民众带着父母亲一起来听这场与死亡议题相关的讲座,促进与家人之间的讨论。

胡泳过去有3年的时间照顾患有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在这当中开始关注照护及生死教育议题。去年4月,关于他照顾母亲的相关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共鸣,也带动中国民间对长照议题的讨论。

胡泳今天在演讲中表示,从父母的事件中体验到死亡,也感受到悲伤、哀悼的情绪,并认为哀悼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家人的离世或许是每个人的“死亡练习”。

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有“技术性照顾幻想”,即倾向把照护任务交给AI和设备,避免“脆弱身体”的干扰,将死亡和失能从公共生活中剥离。但照护这件事不是让“秩序恢复”,而是让人从中与无法掌控的死亡、失能、哀悼共同生活。

有民众表示,自己也是在照顾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家人,向胡泳提问如何更好地面对。胡泳回应,除了多休息及透过书籍、电影寻找心理支柱外,也可以多使用社区的“喘息服务”,或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

他提到,现在有患者家属联谊会等相关的微信群组,在群里会有很多人提问,彼此会互相建议及提供协助。

胡泳也提到,因为一些限制,相关议题没有变成具体的制度安排与公众支持,中国是高龄化社会,应重视“照顾基础设施”。如未来老年人数增加,机场需要针对老年人做全面改造,包括多设立平移的手扶梯、增加扶手,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应围绕老年人重新改造。

符晓莉则介绍重症儿童家庭得面临经济窘迫、无专业照护机构、精神情绪压力等问题,而其机构提供儿童舒缓照护,15年来照顾了200多名重症儿童。她说。与安宁疗护的差别主要在于,舒缓照护是提供给病情危重但非临终期人群,提供更有计划、全方位的陪伴式照护。

“将死亡带回生活”展览期间为6月28日至8月17日。该展览聚焦死亡议题,汇聚艺术界、人类学界等21位创作者的作品,呈现个体生命经验与社会、文化及公共领域中死亡议题之间的关联。由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发起,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景军担任学术指导,周雯静与岳明月担任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