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闻:陈先生,美国政府22日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外国学生的资格后,特朗普25日又加码,力挺这项政策,特朗普为何要对哈佛下狠手?
特约评论员 陈冰:就像特朗普发动全面关税战一样,特朗普4月份发动了对美国超菁英大学的攻击,抨击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等一流大学招收了太多的外国学生,不仅反美、煽动反犹主义,而且同情哈马斯等势力,因此他威胁要砍掉联邦政府的资助基金和科研项目补助,取消对外国学生的签证。
特朗普很想享受一把当“皇帝”的滋味,检测一下最具批判精神的大学会不会服从他,但偏偏哈佛大学不买账。其他大学虽然心怀不满,但没有与特朗普硬扛,宣称缩减相关项目,减少留学生人数,以换取特朗普政府“高抬贵手”。但哈佛大学却选择奋起反击,抨击特朗普破坏学术自由和大学独立,并且把特朗普告上法庭。于是美国国土安全部上周取消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要求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枪打出头鸟,由此引爆了全球热议的“哈佛危机”。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做,更深层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支持以色列,无条件地反对反犹主义,打压同情巴勒斯坦的学者和学生,从而获得美籍犹太人的好感,为今后的政治募捐打下基础,这是在为下届总统大选布局,特朗普希望扶持忠于自己路线的人上台。
二是打击自由派思想和学者,遏制多元化思想。在特朗普眼中,哈佛大学在意识形态上过于“自由主义”,有向民主党靠拢之嫌,他要大学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站队。
三是预防大学生的示威游行,通过恐吓来消除潜在的抗议者。特朗普的内政外交政策已经引发美国国内的强烈争议,而天不怕地不怕的超菁英大学的师生们,可能率先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政府。一旦他们引领出全国性的示威游行,那特朗普政府就很不好收场,其执政信誉将受到严厉打击。
四是美国的超菁英大学为各国培养出一批懂和美国讲道理的人才,特朗普担心这些名校毕业生将会出现在各种谈判桌上,与美国抗衡。

直新闻:美国政府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外国学生的资质,最初都没有联系到中国,但现在却加罪于中国,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打压,从今年1月份就开始了。首先他指责私立大学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要求大学采取行动,打击反犹主义。特朗普的政策是美国优先,白人至上,保守思想,反对多元化。
接着美国司法部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对哈佛大学的近90亿美元的政府拨款项目进行审查,还要求对外国学生的学术作业和研究进展进行审查。遭到哈佛大学拒绝后,美国国土安全部致信哈佛大学,威胁要取消其招收外国学生的资格。
再接下来就是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声明,终止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计划”认证,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在美国的合法居留身份。声明说这样做的目的是, “要求哈佛大学对校园内助长暴力、反犹太主义以及与中国合作的行为负责”。这是第一次把中国牵扯进来。
为什么特朗普要把中国扯进来呢?主要的原因大概有四点:
一是把中美教育合作政治化,阻止中国的青年才俊到美国留学,获得科技创新能力和应对美国的思维能力。
二是对中国在对美关税战中坚决反制的报复,因为中国是唯一不向美国“眨眼”的国家,结果有较好的贸易休战协议,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日本,都开始以此为“范本”,强硬对待特朗普的关税要挟了。
三是为今后中美关税谈判多造出一张牌,把中国如何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加入到关税协议谈判和中美关系中。
四是特朗普政府也许在考虑中美教育“脱钩”,中国留美学生对中国的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科技竞争是中美竞争的关键之一。

香港科技大学
直新闻:香港、澳门的大学都发出积极倡议,希望哈佛校友向正在哈佛就读或被哈佛录取的学生提供支援,并欢迎哈佛国际学生转学到港澳的大学来深造,您怎么看这种解决方案?
特约评论员 陈冰:港澳大学发出如此暖心的邀请,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如果那些被哈佛录取的学生到港澳大学读书,不仅可以获得一批优质的学生,也会让这些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港澳,认识中国。
不过就中国学生而言,无论是哈佛校友还是政府官员,都应当想方设法让中美教育合作能够继续,教育上的“脱钩断链”对国家未来是十分不利。
尽管特朗普政府或者其他美国政府采取的执政理念很落后,但美国大学的教学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的尖端科技研发,推动文明进步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视野,美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是领先的。中国学生到美国接受学术训练,有助于促进两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