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文章来源: 加美财经 于 2025-05-25 09:13: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安德烈亚斯·克鲁斯是彭博观点专栏作家,关注美国外交、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此前,他曾担任《德国商报》全球版主编和《经济学人》撰稿人。

那个有朝一日被设想用来保护北美免受敌方导弹袭击的“金色穹顶”,如今已经被纳入国会正在推进的一项庞大而美丽的法案中,预算请求为25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额相对较小,但最终可能会膨胀至数千亿美元。

这一构想出自特朗普,他本周在介绍这一项目时,显得格外得意。

问题在于,这个极其宏大的导弹防御计划是否是一个好主意。

这里不仅仅是指财政方面,更是战略层面:它是否真的能让美国(也可能包括加拿大)变得更安全?

特朗普的灵感来源于两个体系。其一是里根在1983年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尽管从未投入运行,但在冷战后期对核武战略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二是以色列的“铁穹”系统,这一系统虽然性能出色,但只是用于在小范围内防御短程导弹。

特朗普被吸引住了,可能正是因为“铁穹”这个名字足够响亮——至于他为什么用质地较软的金子取代了“铁”,原因不明,或许只是因为金色更闪亮。

打造这样一个穹顶在技术上有极大难度。还有人警告其经济成本和潜在利益冲突,比如主要合同若落入马斯克控制的SpaceX手中。但我们在此聚焦“金色穹顶”的战略效应。

先从所谓的“安全困境”谈起,这是所有大国(甚至小国)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否拥有核武器。

为了让自己更安全,国家A发展出新的防御系统,却反过来让国家B感到更不安全,从而促使B加强武装或加剧对抗,这反而加大了A所面临的威胁。

最坏的情况下,A与B可能陷入战争螺旋,导致双方更脆弱,甚至毁灭。

即便不到那一步,任何大型新型武器系统,无论是进攻性还是防御性,本质上都具有不稳定性。

一个例子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到了198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对峙已因“相互确保毁灭”原则而趋于稳定:双方都容易受到首次打击,但又都拥有足够核武来实施二次打击,从而对彼此形成威慑。

“星球大战”计划承诺让美国人安全,同时威胁苏联,使美方从“相互确保毁灭”的均势中脱离。克里姆林宫在1985年由戈尔巴乔夫领导,他虽然不知道该计划是否真能奏效,却不得不设想可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或许会因自认能防御二次核打击,从而在常规冲突中更倾向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因此,即便计划是防御性质,却让苏联更感不安。

克里姆林宫当时没有好的应对方式。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苏联远落后于美国,难以发展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果“星球大战”计划真的接近实现,苏联或许只得在美方尚未变得“刀枪不入”前先发制人实施核打击——那将是终极灾难。

所幸戈尔巴乔夫将这个计划连同导弹和弹头一起纳入美苏裁军谈判中处理。换个领导人,或许不会这么理性。

今天的形势有所不同。

首先,美国面对的威胁不再是单一敌手,而是多个:包括俄罗斯这个传统核“同级对手”、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准同级别”核力量、朝鲜(以及可能制造原子弹的伊朗)等“流氓”国家,以及像巴基斯坦这样的不可预测行为者。

在战争推演中,主要敌手是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可能联手攻击美国。与过去的苏联不同,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可与美国匹敌,能建造自己的穹顶或开发更具威胁性的武器。

事实上,中国正在这么做。

和美俄一样,中国现已拥有更快的导弹,这些导弹能采取更诡异的飞行轨迹,携带更多独立目标弹头,凭借数量就能压垮几乎所有防御系统。北京还拥有高超音速滑翔载具。相比之下,弹道导弹需以可预测的轨迹重返大气层,而这种滑翔载具能在大气中机动,隐藏目标,而且速度是音速的数倍。

如果“金色穹顶”主要是向上监测天空,可能就捕捉不到这些低空袭来的“死亡飞矢”。

此外,“金色穹顶”的许多传感器和拦截器将部署在太空。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塞思·莫尔顿在一次听证会上指出,俄罗斯据报正准备将核武器部署到太空。

如果真的如此,俄罗斯或中国为何不在攻击之初引爆这些武器,先摧毁美国的太空拦截器?

中国本周在回应“金色穹顶”时就警告称,这可能会把“外层空间变成战场”。

更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只仰望天空?威胁也可能来自水下。莫尔顿指出,潜艇同样能发射核弹,“你完全可以把一艘船开进洛杉矶港,对吧?

很明显,‘金色穹顶’并不是为应对这种威胁而设计的。”

简而言之,即便“金色穹顶”尚未投入运行,美国的新防御系统也将迫使对手重新评估他们自身的假设与战略。中国方面已表示对“金色穹顶”感到“严重关切”,并担心这将破坏“战略平衡与稳定”。

他们的担忧之一是,美国在认为自己无需担心报复打击的前提下,可能会利用核威胁对北京进行讹诈,迫使其在台湾冲突中让步。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金色穹顶”在2025年就是一个糟糕的项目。“星球大战”计划从未投入使用,但里根却在与戈尔巴乔夫的谈判中很好地利用了它作为谈判筹码。

特朗普也可以效仿这一做法,借由“穹顶”施压俄罗斯、中国,甚至其他国家,开启新一轮军控谈判,说不定还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对白宫、中南海和克里姆林宫而言,这一问题的“金色真理”在于:如果任何一方让其他国家感到恐惧,从而被迫武装自己准备先发制人,那么最终没有一方能在长远中获得真正的安全。

查看评论(50)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突威胁重课欧盟50%关税,导火线曝光
悉尼华女”被少年围殴案 警逮7人称无证据与种族有关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哈佛是如何得罪的特朗普:七年怨恨,终得清算!
马斯克宣布回归7x24小时工作状态,还要在工厂打地铺

24小时讨论排行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川普轰哈佛"收不友善国家学生",准哈佛生哀求:总统行行好
维吾尔族人被迫加工渔产品,全球海鲜供应链遭污染
中国示警"间谍":学者、商人、游客等都可能是间谍
开战最大空袭!俄298无人机、69飞弹轰乌克兰
川普批哈佛收一堆“麻烦制造者”:2+2都算不出来
中国留学生返美恐无期:天塌了 没想到成历史一部分
德军大规模进驻立陶宛,二战后首次
万斯:美国霸权时代结束 中俄从海洋到太空全面挑战
哈佛3国际生投书华邮:充满恐惧 呼吁美民众抗川普
川普力挺松绑核能!拚25年内核电"扩大4倍"专家喊不可能
北京绿化带,成了年轻人的“5A级景区”
法新社:特朗普在削弱美国“软实力”
哈佛遭禁收留学生 中国学生陷恐慌模式 专家谈法律战胜算
特朗普政府叫停国际生:“哈佛难民”的去与留
中国,俄罗斯,欧美群雄如何争夺北极——贸易,能源,军力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加美财经 2025-05-25 09:13:31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安德烈亚斯·克鲁斯是彭博观点专栏作家,关注美国外交、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此前,他曾担任《德国商报》全球版主编和《经济学人》撰稿人。

那个有朝一日被设想用来保护北美免受敌方导弹袭击的“金色穹顶”,如今已经被纳入国会正在推进的一项庞大而美丽的法案中,预算请求为25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额相对较小,但最终可能会膨胀至数千亿美元。

这一构想出自特朗普,他本周在介绍这一项目时,显得格外得意。

问题在于,这个极其宏大的导弹防御计划是否是一个好主意。

这里不仅仅是指财政方面,更是战略层面:它是否真的能让美国(也可能包括加拿大)变得更安全?

特朗普的灵感来源于两个体系。其一是里根在1983年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尽管从未投入运行,但在冷战后期对核武战略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二是以色列的“铁穹”系统,这一系统虽然性能出色,但只是用于在小范围内防御短程导弹。

特朗普被吸引住了,可能正是因为“铁穹”这个名字足够响亮——至于他为什么用质地较软的金子取代了“铁”,原因不明,或许只是因为金色更闪亮。

打造这样一个穹顶在技术上有极大难度。还有人警告其经济成本和潜在利益冲突,比如主要合同若落入马斯克控制的SpaceX手中。但我们在此聚焦“金色穹顶”的战略效应。

先从所谓的“安全困境”谈起,这是所有大国(甚至小国)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否拥有核武器。

为了让自己更安全,国家A发展出新的防御系统,却反过来让国家B感到更不安全,从而促使B加强武装或加剧对抗,这反而加大了A所面临的威胁。

最坏的情况下,A与B可能陷入战争螺旋,导致双方更脆弱,甚至毁灭。

即便不到那一步,任何大型新型武器系统,无论是进攻性还是防御性,本质上都具有不稳定性。

一个例子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到了198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对峙已因“相互确保毁灭”原则而趋于稳定:双方都容易受到首次打击,但又都拥有足够核武来实施二次打击,从而对彼此形成威慑。

“星球大战”计划承诺让美国人安全,同时威胁苏联,使美方从“相互确保毁灭”的均势中脱离。克里姆林宫在1985年由戈尔巴乔夫领导,他虽然不知道该计划是否真能奏效,却不得不设想可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或许会因自认能防御二次核打击,从而在常规冲突中更倾向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因此,即便计划是防御性质,却让苏联更感不安。

克里姆林宫当时没有好的应对方式。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苏联远落后于美国,难以发展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果“星球大战”计划真的接近实现,苏联或许只得在美方尚未变得“刀枪不入”前先发制人实施核打击——那将是终极灾难。

所幸戈尔巴乔夫将这个计划连同导弹和弹头一起纳入美苏裁军谈判中处理。换个领导人,或许不会这么理性。

今天的形势有所不同。

首先,美国面对的威胁不再是单一敌手,而是多个:包括俄罗斯这个传统核“同级对手”、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准同级别”核力量、朝鲜(以及可能制造原子弹的伊朗)等“流氓”国家,以及像巴基斯坦这样的不可预测行为者。

在战争推演中,主要敌手是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可能联手攻击美国。与过去的苏联不同,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可与美国匹敌,能建造自己的穹顶或开发更具威胁性的武器。

事实上,中国正在这么做。

和美俄一样,中国现已拥有更快的导弹,这些导弹能采取更诡异的飞行轨迹,携带更多独立目标弹头,凭借数量就能压垮几乎所有防御系统。北京还拥有高超音速滑翔载具。相比之下,弹道导弹需以可预测的轨迹重返大气层,而这种滑翔载具能在大气中机动,隐藏目标,而且速度是音速的数倍。

如果“金色穹顶”主要是向上监测天空,可能就捕捉不到这些低空袭来的“死亡飞矢”。

此外,“金色穹顶”的许多传感器和拦截器将部署在太空。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塞思·莫尔顿在一次听证会上指出,俄罗斯据报正准备将核武器部署到太空。

如果真的如此,俄罗斯或中国为何不在攻击之初引爆这些武器,先摧毁美国的太空拦截器?

中国本周在回应“金色穹顶”时就警告称,这可能会把“外层空间变成战场”。

更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只仰望天空?威胁也可能来自水下。莫尔顿指出,潜艇同样能发射核弹,“你完全可以把一艘船开进洛杉矶港,对吧?

很明显,‘金色穹顶’并不是为应对这种威胁而设计的。”

简而言之,即便“金色穹顶”尚未投入运行,美国的新防御系统也将迫使对手重新评估他们自身的假设与战略。中国方面已表示对“金色穹顶”感到“严重关切”,并担心这将破坏“战略平衡与稳定”。

他们的担忧之一是,美国在认为自己无需担心报复打击的前提下,可能会利用核威胁对北京进行讹诈,迫使其在台湾冲突中让步。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金色穹顶”在2025年就是一个糟糕的项目。“星球大战”计划从未投入使用,但里根却在与戈尔巴乔夫的谈判中很好地利用了它作为谈判筹码。

特朗普也可以效仿这一做法,借由“穹顶”施压俄罗斯、中国,甚至其他国家,开启新一轮军控谈判,说不定还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对白宫、中南海和克里姆林宫而言,这一问题的“金色真理”在于:如果任何一方让其他国家感到恐惧,从而被迫武装自己准备先发制人,那么最终没有一方能在长远中获得真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