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迟未就关税议题进行谈判,据南华早报报导,中国并不急于和美国进行实质谈判,因为此时若开始谈判,“就像在不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形下亮牌”。中国目前仍在观察美国总统川普身边的顾问,哪一派更具影响力。
从4月开始,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三番两次加码关税,北京反呛奉陪到底,贸易战越打越烈。在世界各国开始与美国走上谈判桌之际,中国仍按兵不动。
南华早报的报导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太大”,是中国尚未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的一大原因。目前三位主要贸易顾问对于如何应对中国持不同立场。白宫贸易顾问纳瓦洛(Peter
Navarro)与川普第一任期的贸易代表莱特海泽(Robert
Lighthizer)主张强烈保护主义并倡导美中经济脱钩,而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认为可以借由谈判与中国达成协议,进一步重塑贸易体系。
他表示,由于目前“没有明显迹象显示哪一派会占上风”,因此无法预测川普最终的决策,使得北京不愿贸然进入谈判。“若现在开始谈判,就像在不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形下亮牌”。
曾担任中情局官员的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助理教授韦德宁(Dennis
Wilder)指出,川普基于不同理由尊重三位顾问,因此北京也无法明确理解其贸易与关税策略。然而“他们(顾问)的意见影响有限,最终仍由川普本人决定。因此,关键是总统自己在贸易与脱钩之间,如何取舍。”
这篇报导另引述多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分析,北京观望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到7月底,即美国给予多数国家的90天关税宽限期到期,“关键在于观察美国的市场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以及7月左右的市场表现”。相较于上一次,这次贸易摩擦可能会持续更久,但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中国并不孤单”,因为不论对手还是盟友,同样受到关税冲击并在寻找应对方式
此外,北京也正观望包括印度与印尼等国家,会与美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这篇报导也指出,在观望的不只中国。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称,据他所知“美国的官员目前似乎仍在观望,看其他国家会开出什么条件”,而决定一切,仍就是川普。
外界关注后续美中双方将会由谁率先启动谈判。
报导引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美中之间的沟通从未中断,但没有明确的谈判时间,也没有实质结果,“双方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互动,甚至官方发言人的声明本身也属于谈判与战略的一部分。”
随着北半球夏季到来,关税影响将逐渐浮现,美国的消费品价格势必大幅上涨,局势可能发生变化。伍德克指出,“真正影响川普想法的关键因素,可能会在夏季过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