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巨震!全球巨头濒临破产 美国1.7万员工前途未卜

巨震!全球巨头濒临破产 美国1.7万员工前途未卜

文章来源: 华人生活网 于 2024-12-01 14:35: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日本汽车制造巨头日产汽车公司正处于生存的边缘,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可能只有12到14个月的生存时间。这一警告让全球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这家历史悠久的汽车企业及其数万名员工的未来命运。



日产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大量员工,其中包括英国的7000名员工和美国的1.7万名员工。然而,由于严重亏损,公司被迫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成本削减计划。根据日产官方数据,本财年内计划裁员9000人,并削减全球产能20%,旨在降低约26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上个月宣布,他将自愿减薪50%,以表明公司管理层对当前危机的责任感。

据报道,日产首席财务官华人高管马智欣(Stephen Ma)也将很快离职。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担忧,这些措施可能仍不足以扭转局势,尤其是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日产未能及时调整策略,使得其竞争力明显落后于行业对手。

日产的全球销量持续下滑,仅在本财年上半年就下降了3.8%,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暴跌14.3%。在销量下滑和收入减少的双重夹击下,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与日俱增。据悉,到2026年,日产可能面临高达56亿美元的债务风险,这将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债务危机之一。

同时,日产在英国的旗舰工厂——桑德兰(Sunderland)工厂也难逃成本削减的冲击。桑德兰是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目前雇佣了6000名员工,但随着日产削减产能计划的推进,其未来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

日产与雷诺和三菱的联盟自1999年以来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雷诺目前正在考虑减少对日产的财务支持,甚至可能终止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传闻令日产雪上加霜,若失去这一重要联盟,日产的市场竞争力或将进一步削弱。

日产内部一位高级官员直言不讳:“我们可能只有12到14个月的时间来生存。如果没有日本或美国政府的紧急支持,我们将很难继续经营。”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近期的记者会上坦言:“我们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相较于丰田和本田等竞争对手,日产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领域的布局严重滞后。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每年生产约1000万辆汽车,而日产的产量仅为340万辆,双方差距显著。

日产虽曾凭借其早期推出的电动车Leaf一度引领市场,但未能持续创新和扩展产品线,导致其在电动车市场的领导地位被特斯拉和其他厂商超越。

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应对危机,日产可能会寻求与本田的合作,甚至允许本田收购部分股份。但这一选项被称为“最后的手段”,日产仍希望通过内部改革实现自救。

与此同时,日产在英国市场也面临挑战。英国政府计划于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这一政策要求汽车制造商逐步增加电动车的销量比例。根据规定,今年电动车需占汽车销售总量的22%,未达到目标的制造商将面临每辆车1.5万英镑的巨额罚款。

日产非洲、中东、印度、欧洲和大洋洲地区主席Guillaume Cartier公开呼吁英国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修改这一电动车任务目标。他警告道:“如果没有灵活的政策支持,这可能会破坏在英国生产汽车的商业逻辑,影响数万个工作岗位和数十亿英镑的投资。”

日产汽车曾经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如今却深陷财务危机,面临存亡关头。这一局面不仅凸显了日产自身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困境,也揭示了全球汽车行业在变革中的共同挑战。

未来的12个月对日产来说至关重要,其能否逆转颓势,取决于内部改革的成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然而,这不仅是日产一家的问题,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危机。

刚刚过去的美国感恩节,再次暴露了传统零售商在电商平台冲击和经济压力下的艰难处境。一些零售巨头正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挽回业绩,但也有不少企业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而退出历史舞台。

回顾过去,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巨头也未能逃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雅虎(Yahoo)作为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之一,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先锋。然而,如今的雅虎却成了一抹“时代的眼泪”,从科技舞台的中心黯然退场。摩托罗拉,曾经的手机市场霸主,也因未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步伐而退出主流视野,成为行业变迁的经典案例;而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柯达(Kodak),则因为未能及时转型至数字摄影时代,最终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的兴衰昭示了一个共同规律:在全球经济变革的浪潮中,没有企业可以独善其身。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俄乌打了3年后,美军终于决定给坦克加篷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美参院一票优势通过"大而美法案",压力来到众院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示范样板?美对越20% 越对美0%+开放市场+堵"洗产地"…
视频热传:专业团队砍巨树 “最后一击”砸毁了一切…
印防长突提永久划界 抛“四步走”计划 中方冷处理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特朗普:奥巴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越南吹填南海岛礁 扩大8.5平方公里 现3千米跑道
新加坡前外长:若20年后不得不选边 新加坡倾向中国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巨震!全球巨头濒临破产 美国1.7万员工前途未卜

华人生活网 2024-12-01 14:35:24

日本汽车制造巨头日产汽车公司正处于生存的边缘,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可能只有12到14个月的生存时间。这一警告让全球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这家历史悠久的汽车企业及其数万名员工的未来命运。



日产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大量员工,其中包括英国的7000名员工和美国的1.7万名员工。然而,由于严重亏损,公司被迫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成本削减计划。根据日产官方数据,本财年内计划裁员9000人,并削减全球产能20%,旨在降低约26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上个月宣布,他将自愿减薪50%,以表明公司管理层对当前危机的责任感。

据报道,日产首席财务官华人高管马智欣(Stephen Ma)也将很快离职。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担忧,这些措施可能仍不足以扭转局势,尤其是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日产未能及时调整策略,使得其竞争力明显落后于行业对手。

日产的全球销量持续下滑,仅在本财年上半年就下降了3.8%,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暴跌14.3%。在销量下滑和收入减少的双重夹击下,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与日俱增。据悉,到2026年,日产可能面临高达56亿美元的债务风险,这将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债务危机之一。

同时,日产在英国的旗舰工厂——桑德兰(Sunderland)工厂也难逃成本削减的冲击。桑德兰是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目前雇佣了6000名员工,但随着日产削减产能计划的推进,其未来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

日产与雷诺和三菱的联盟自1999年以来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雷诺目前正在考虑减少对日产的财务支持,甚至可能终止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传闻令日产雪上加霜,若失去这一重要联盟,日产的市场竞争力或将进一步削弱。

日产内部一位高级官员直言不讳:“我们可能只有12到14个月的时间来生存。如果没有日本或美国政府的紧急支持,我们将很难继续经营。”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近期的记者会上坦言:“我们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相较于丰田和本田等竞争对手,日产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领域的布局严重滞后。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每年生产约1000万辆汽车,而日产的产量仅为340万辆,双方差距显著。

日产虽曾凭借其早期推出的电动车Leaf一度引领市场,但未能持续创新和扩展产品线,导致其在电动车市场的领导地位被特斯拉和其他厂商超越。

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应对危机,日产可能会寻求与本田的合作,甚至允许本田收购部分股份。但这一选项被称为“最后的手段”,日产仍希望通过内部改革实现自救。

与此同时,日产在英国市场也面临挑战。英国政府计划于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这一政策要求汽车制造商逐步增加电动车的销量比例。根据规定,今年电动车需占汽车销售总量的22%,未达到目标的制造商将面临每辆车1.5万英镑的巨额罚款。

日产非洲、中东、印度、欧洲和大洋洲地区主席Guillaume Cartier公开呼吁英国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修改这一电动车任务目标。他警告道:“如果没有灵活的政策支持,这可能会破坏在英国生产汽车的商业逻辑,影响数万个工作岗位和数十亿英镑的投资。”

日产汽车曾经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如今却深陷财务危机,面临存亡关头。这一局面不仅凸显了日产自身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困境,也揭示了全球汽车行业在变革中的共同挑战。

未来的12个月对日产来说至关重要,其能否逆转颓势,取决于内部改革的成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然而,这不仅是日产一家的问题,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危机。

刚刚过去的美国感恩节,再次暴露了传统零售商在电商平台冲击和经济压力下的艰难处境。一些零售巨头正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挽回业绩,但也有不少企业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而退出历史舞台。

回顾过去,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巨头也未能逃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雅虎(Yahoo)作为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之一,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先锋。然而,如今的雅虎却成了一抹“时代的眼泪”,从科技舞台的中心黯然退场。摩托罗拉,曾经的手机市场霸主,也因未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步伐而退出主流视野,成为行业变迁的经典案例;而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柯达(Kodak),则因为未能及时转型至数字摄影时代,最终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的兴衰昭示了一个共同规律:在全球经济变革的浪潮中,没有企业可以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