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华人高管频频离职,OpenAI发生了什么

华人高管频频离职,OpenAI发生了什么

文章来源: 数智前线 于 2024-11-10 17:51: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作为行业灯塔的OpenAI,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人在离开。

OpenAI 的离职潮还在继续。

11月9日,上任OpenAI研究与安全副总裁仅3个月后,OpenAI 安全系统团队负责人翁荔(Lilian Weng)在 社交媒体X上宣布将离开OpenAI这家自己已经工作近 7 年的公司。

而在不久前,翁荔还以OpenAI研究副总裁(安全)的身份回国参加了B站的超级科学晚活动,讲述如何培养出下一代聪明且安全的AI技术。

据悉,翁荔是OpenAI里目前职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也是OpenAI今年以来,十余位中高层领导先后出走后的最新一个案例。

01

核心人才接连出走,OpenAI变动频繁

“我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将于11月15日离开OpenAI,这将是我在公司最后一天。”11月9日,OpenAI华人科学家、ChatGPT的贡献者之一——翁荔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分享了自己的离职信。

据悉,翁荔本科毕业于北大,后来曾前往香港大学进行短期交流,并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她于2018年正式加入OpenAI,成为该公司的机器人团队的一员,用两年时间开发出了“一只能解魔方的机器人手”;后来,又参与了GPT-4项目的预训练、强化学习和对齐、模型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最著名的Agent公式也由她提出,即:Agent=大模型+记忆+主动规划+工具使用。

翁荔还是OpenAI最近一年这波频繁的离职潮中,被最新提拔起来的有大陆背景的职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

她在去年被指派创建并领导了安全系统团队(Safety Systems),解决减少现有模型如ChatGPT滥用等问题。而在今年7月,在第三位安全主管杨·莱克(Jan Leike)离职约两个月后,翁荔正式升任OpenAI新一任安全主管。

在翁荔之前,另一位在Open AI担任重要职务的华人科学家Peter Deng也已离职。他在2023年6月正式加入OpenAI,担任ChatGPT的消费产品副总裁。Deng此前是Facebook产品经理,也是扎克伯格最信任、器重的高管之一。OpenAI公司发言人证实,Peter Deng已经在几个月前离职。

事实上,华人正在成为OpenAI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22年11月,ChatGPT惊艳问世,87人的主创团队中,华人占比10.34%,达到9人,且其中有5人本科就读于中国内地高校。

而后陆续亮相的多项产品背后,同样闪现着大量华人面孔。GPT-4背后有30余位华人,GPT-4o mini团队的9位负责人中,有5位是华人,Sora的13人研发团队中有4位华人,最新发布的OpenAI o1项目中,也有大量华人科学家的名字出现。

比如被最新提拔起来的华人高管Mark Chen,他在OpenAI首席技术官、首席研究负责人、研究副总裁三人的接连离职潮中,被升任为高级研究副总裁。Mark Chen自2018年来加入OpenAI,此前职位是研究副总裁,核心参与了DALL.E、GPT-4、o1等模型开发。

不过,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特朗普对有中国背景的华人科学家一向态度不太友好,这或许会在未来加速一些人的离开。

除了华人科学家离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更多新人涌入的同时,大量OpenAI的早期员工也在加速离开。

过去多年来,OpenAI也曾经历几轮人员动荡期。比如有数据显示,或因管理混乱和资金短缺问题,2017年,OpenAI一度损失员工达20名,占年初员工数量的44%。2019年-2020年,也有多个团队成建制地离开OpenAI,或是被裁撤。

而这些人中,不少人选择加入谷歌、特斯拉等大厂,也有不少人离职创业。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Anthropic,以及3位华人科学家组成的Covariant AI创始团队等。

但这些普遍都发生在ChatGPT爆火之前,一直到去年OpenAI董事会夺权风波的发生,OpenAI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人才流失。尤其是今年以来,更多的人员相继离开。

这其中,既包括了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首席研究官、Sora视频生成模型负责人、GPT-4o多模态模型负责人在内的至少十几位中高层领导,也包括了OpenAI的多位初创成员。

据悉,2015年帮助创立OpenAI的13人中,目前仅有3人还留在OpenAI,即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OpenAI语言和代码生成团队负责人Wojciech Zaremba,以及还在长期休假中的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

02

OpenAI,日子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

多位核心技术人员和高管频繁出走背后,OpenAI的日子远不如去年好过。

一方面,不管是OpenAI内部,还是外部,关于AI安全方面的理念冲突始终高悬。

去年7月,OpenAI超级对齐团队正式成立,承接的使命是:用20%的算力,在未来4年内解决控制超级智能AI的核心技术挑战。但不到一年时间,超级对齐团队的两名负责人——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和RLHF发明者之一Jan Leike,就在今年5月同一天官宣离开OpenAI。

其中,Jan Leike更是直接跳槽到了OpenAI的最强竞对、Claude背后的团队——Anthropic,继续超级对齐工作,并连发十几条推文,炮轰OpenAI,控诉其没有兑现20%算力的承诺,“在过去几年里,OpenAI的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让位于耀眼的产品”。

而后,更多超级对齐团队成员的相继离职,也引发了外界更为广泛的讨论。今年10月,新晋2024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offrey E.Hinton甚至在获奖后的一次新闻活动中公开“diss”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称“OpenAI在成立时,主要目标是开发通用人工智能,并确保其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Altman更关心的是利润而非安全,这很不幸”,并表示对自己的一名学生“解雇了Sam Altman感到自豪”。

而另一方面,OpenAI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在持续加大,赚钱速度还远赶不上“亏钱”。

今年10月,有外媒披露,OpenAI今年预计实现营收37 亿美元,但亏损仍将约5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开始,有机构通过对OpenAI的财务数据分析推测,OpenAI将于2029年实现盈利,届时营收将达到1000亿美元,但在此之前OpenAI依然会存在较为严重的亏损,预测2026年亏损幅度将达到140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算力限制、Scaling law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OpenAI的大模型产品研发进度也在放缓。

2024年2月,Sora横空出世,一举将AI视频赛道变得炙手可热。但时至近日,快手旗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已上线数月,Sora却仍是款“期货”产品。取而代之的是,Sora团队两位负责人之一的Tim Brooks,在10月4日正式宣布离职,跳槽到了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

至于万众期待的下一代大型AI模型GPT-5,在前不久的一场Reddit有问必答会议上,也被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确认,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新产品推出的节奏未能如预期般迅速,OpenAI今年将不会推出GPT-5,但计划在晚些时候带来一些“极为出色的新版本”,以缓解外界的期待。

但不可否认的是,OpenAI在新项目和新产品上投入的巨资和持续探索,也在为整个行业探路。如同此前的ChatGPT和Sora,在它确定下来一个方向后,其他企业也能有机会以更小的成本,迅速赶上。

Altman正在加码解决资金问题。10月3日,OpenAI在官网宣布,已成功获得66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结束后,OpenAI估值将达到1570亿美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OpenAI的组织结构有可能再次改变。今年9月,有报道称,OpenAI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利益公司,不再受非营利性董事会的管理,从而使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消息人士随后透露,非盈利组织OpenAI将继续存在,并持有这家营利性公司的少数股权。

而据11月5日的最新消息显示,OpenAI正与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就改变公司结构进行初步谈判,以成为一家营利性企业。

新一轮人员动荡潮下,OpenAI的故事,仍然在备受瞩目和持续动荡中交织演绎。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媒爆料:特朗普厌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残局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太空无秘密!美卫星拍下中国“实践26号”超清特写
演唱会捉姦:出轨CEO曾大赞女主角 正室FB遭洗版
中国男在硅谷卖酱香饼月赚$2万被逮捕 疑因“无照”…

24小时讨论排行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艺被联合国撤销
"再造3个三峡"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意味著什么?
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出炉 人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美国家情报总监:奥巴马政府曾伪造川普通俄材料
告“叛国罪”!美情报总监锁定奥巴马时代三大情报首长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共和党出招反制中共 提案逼华府与北京“断亲”
富国银行驻美高管被中国限制离境,引发商界担忧
川普不爱电动车 美政策大转弯 电车将变贵
LA车辆冲撞人群视频曝光!30伤7命危 肇事者遭群殴
ICE再爆争议!男子送女儿上学 当场被砸破车窗逮捕
中共政治局公告引关注 习近平正为继任做准备?
穷苦“挖煤小子”逆袭变博士!论文致谢词感动无数网友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一周1500人热死,欧洲人为何不装冷气?
以军射杀加萨援助站平民!增至73死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华人高管频频离职,OpenAI发生了什么

数智前线 2024-11-10 17:51:50


作为行业灯塔的OpenAI,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人在离开。

OpenAI 的离职潮还在继续。

11月9日,上任OpenAI研究与安全副总裁仅3个月后,OpenAI 安全系统团队负责人翁荔(Lilian Weng)在 社交媒体X上宣布将离开OpenAI这家自己已经工作近 7 年的公司。

而在不久前,翁荔还以OpenAI研究副总裁(安全)的身份回国参加了B站的超级科学晚活动,讲述如何培养出下一代聪明且安全的AI技术。

据悉,翁荔是OpenAI里目前职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也是OpenAI今年以来,十余位中高层领导先后出走后的最新一个案例。

01

核心人才接连出走,OpenAI变动频繁

“我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将于11月15日离开OpenAI,这将是我在公司最后一天。”11月9日,OpenAI华人科学家、ChatGPT的贡献者之一——翁荔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分享了自己的离职信。

据悉,翁荔本科毕业于北大,后来曾前往香港大学进行短期交流,并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她于2018年正式加入OpenAI,成为该公司的机器人团队的一员,用两年时间开发出了“一只能解魔方的机器人手”;后来,又参与了GPT-4项目的预训练、强化学习和对齐、模型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最著名的Agent公式也由她提出,即:Agent=大模型+记忆+主动规划+工具使用。

翁荔还是OpenAI最近一年这波频繁的离职潮中,被最新提拔起来的有大陆背景的职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

她在去年被指派创建并领导了安全系统团队(Safety Systems),解决减少现有模型如ChatGPT滥用等问题。而在今年7月,在第三位安全主管杨·莱克(Jan Leike)离职约两个月后,翁荔正式升任OpenAI新一任安全主管。

在翁荔之前,另一位在Open AI担任重要职务的华人科学家Peter Deng也已离职。他在2023年6月正式加入OpenAI,担任ChatGPT的消费产品副总裁。Deng此前是Facebook产品经理,也是扎克伯格最信任、器重的高管之一。OpenAI公司发言人证实,Peter Deng已经在几个月前离职。

事实上,华人正在成为OpenAI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22年11月,ChatGPT惊艳问世,87人的主创团队中,华人占比10.34%,达到9人,且其中有5人本科就读于中国内地高校。

而后陆续亮相的多项产品背后,同样闪现着大量华人面孔。GPT-4背后有30余位华人,GPT-4o mini团队的9位负责人中,有5位是华人,Sora的13人研发团队中有4位华人,最新发布的OpenAI o1项目中,也有大量华人科学家的名字出现。

比如被最新提拔起来的华人高管Mark Chen,他在OpenAI首席技术官、首席研究负责人、研究副总裁三人的接连离职潮中,被升任为高级研究副总裁。Mark Chen自2018年来加入OpenAI,此前职位是研究副总裁,核心参与了DALL.E、GPT-4、o1等模型开发。

不过,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特朗普对有中国背景的华人科学家一向态度不太友好,这或许会在未来加速一些人的离开。

除了华人科学家离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更多新人涌入的同时,大量OpenAI的早期员工也在加速离开。

过去多年来,OpenAI也曾经历几轮人员动荡期。比如有数据显示,或因管理混乱和资金短缺问题,2017年,OpenAI一度损失员工达20名,占年初员工数量的44%。2019年-2020年,也有多个团队成建制地离开OpenAI,或是被裁撤。

而这些人中,不少人选择加入谷歌、特斯拉等大厂,也有不少人离职创业。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Anthropic,以及3位华人科学家组成的Covariant AI创始团队等。

但这些普遍都发生在ChatGPT爆火之前,一直到去年OpenAI董事会夺权风波的发生,OpenAI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人才流失。尤其是今年以来,更多的人员相继离开。

这其中,既包括了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首席研究官、Sora视频生成模型负责人、GPT-4o多模态模型负责人在内的至少十几位中高层领导,也包括了OpenAI的多位初创成员。

据悉,2015年帮助创立OpenAI的13人中,目前仅有3人还留在OpenAI,即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OpenAI语言和代码生成团队负责人Wojciech Zaremba,以及还在长期休假中的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

02

OpenAI,日子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

多位核心技术人员和高管频繁出走背后,OpenAI的日子远不如去年好过。

一方面,不管是OpenAI内部,还是外部,关于AI安全方面的理念冲突始终高悬。

去年7月,OpenAI超级对齐团队正式成立,承接的使命是:用20%的算力,在未来4年内解决控制超级智能AI的核心技术挑战。但不到一年时间,超级对齐团队的两名负责人——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和RLHF发明者之一Jan Leike,就在今年5月同一天官宣离开OpenAI。

其中,Jan Leike更是直接跳槽到了OpenAI的最强竞对、Claude背后的团队——Anthropic,继续超级对齐工作,并连发十几条推文,炮轰OpenAI,控诉其没有兑现20%算力的承诺,“在过去几年里,OpenAI的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让位于耀眼的产品”。

而后,更多超级对齐团队成员的相继离职,也引发了外界更为广泛的讨论。今年10月,新晋2024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offrey E.Hinton甚至在获奖后的一次新闻活动中公开“diss”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称“OpenAI在成立时,主要目标是开发通用人工智能,并确保其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Altman更关心的是利润而非安全,这很不幸”,并表示对自己的一名学生“解雇了Sam Altman感到自豪”。

而另一方面,OpenAI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在持续加大,赚钱速度还远赶不上“亏钱”。

今年10月,有外媒披露,OpenAI今年预计实现营收37 亿美元,但亏损仍将约5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开始,有机构通过对OpenAI的财务数据分析推测,OpenAI将于2029年实现盈利,届时营收将达到1000亿美元,但在此之前OpenAI依然会存在较为严重的亏损,预测2026年亏损幅度将达到140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算力限制、Scaling law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OpenAI的大模型产品研发进度也在放缓。

2024年2月,Sora横空出世,一举将AI视频赛道变得炙手可热。但时至近日,快手旗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已上线数月,Sora却仍是款“期货”产品。取而代之的是,Sora团队两位负责人之一的Tim Brooks,在10月4日正式宣布离职,跳槽到了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

至于万众期待的下一代大型AI模型GPT-5,在前不久的一场Reddit有问必答会议上,也被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确认,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新产品推出的节奏未能如预期般迅速,OpenAI今年将不会推出GPT-5,但计划在晚些时候带来一些“极为出色的新版本”,以缓解外界的期待。

但不可否认的是,OpenAI在新项目和新产品上投入的巨资和持续探索,也在为整个行业探路。如同此前的ChatGPT和Sora,在它确定下来一个方向后,其他企业也能有机会以更小的成本,迅速赶上。

Altman正在加码解决资金问题。10月3日,OpenAI在官网宣布,已成功获得66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结束后,OpenAI估值将达到1570亿美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OpenAI的组织结构有可能再次改变。今年9月,有报道称,OpenAI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利益公司,不再受非营利性董事会的管理,从而使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消息人士随后透露,非盈利组织OpenAI将继续存在,并持有这家营利性公司的少数股权。

而据11月5日的最新消息显示,OpenAI正与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就改变公司结构进行初步谈判,以成为一家营利性企业。

新一轮人员动荡潮下,OpenAI的故事,仍然在备受瞩目和持续动荡中交织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