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北大国研中心调查发现人心已变,值得引起重视

北大国研中心调查发现人心已变,值得引起重视

文章来源: 唐师三百手 于 2024-07-11 19:03: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RCCC)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北京大学。在百度百科的介绍页面里,把北大国研中心定位为:机构性质是中立的、非赢利性的的学术研究机构,奉行科学性第一的宗旨。‍‍‍‍‍‍‍

这间机构近二十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丁·怀特(Martin K. Whyte)的研究团队合作,持续开展中国社会如何评价不平等现象的实证研究。怀特教授在退休前(2015年退休),2004~2014与国研中心一起进行了三轮社会调查;最新的一轮则是在去年(2023年)进行。

纵向对比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悄悄发生的一些变化,耐人寻味,也值得引起重视。‍‍‍‍‍‍‍

在前三轮(2004~2014)调查中,中国受访者在回答人们为什么会贫穷时,“缺乏能力”和“缺乏努力”均位于前三位,明显是倾向于内归因。这可以理解成2004~2014年,社会对于贫穷的看法起倾向于归咎于个人因素,能力不够或者努力不够。相对地,认为贫穷是因为“机会不平等”只排第六位(2004);认为贫穷是因为“不公平的经济体制”只排第八位及以下。‍‍‍

但是,在去年最新一轮的调查结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为贫穷是因为“机会不平等”的上升至第一位;认为贫穷是因为“不公平的经济体制”的上升到第3位。相对地,认为“缺乏能力”的下降到第六位;认为“缺乏努力”的下降到第五位。‍‍‍‍‍‍‍‍

这组数据的细微变化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能够解释为什么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躺平”。当人们普遍认为影响贫穷是因为自己可掌控的因素(能力、努力),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内控型”,那么人们就会致力于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当人们不再认为能力和努力是影响自己贫穷的主导因素,那么人们就不会那么积极地提高能力,付出努力。‍‍‍‍‍‍‍‍‍‍‍‍‍‍‍

同时,认为影响或者导致贫穷的主导因素是“机会不平等”或“不公平的经济机制”,而这二者是自己不可能掌控的还因素,这就被称为“外控型”。外控型的典型行为不是通过提高能力、付出更多努力来改变贫穷的处境,而是倾向于抱怨、愤怒,表达不满。‍‍‍‍‍‍‍‍‍‍‍‍‍‍‍‍‍‍‍‍‍‍‍

从现象上看,现时代相比于十年前、五年前,选择“躺平”的人越来越多。‍‍‍‍‍

与人们为什么贫穷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富有。调查的数据结果纵向比较也耐人寻味。‍‍‍‍‍‍‍‍

2004年,这个问题排在前四位的因素分别是:能力和天赋、受过高等教育、人脉关系、辛勤工作。其中,2004、2009、2014前三轮调查,人们都倾向于认为”能力和天赋“是致富的最主导因素。2009、2014年的两轮调查,”辛勤工作“也被看作是致富的次主导因素。‍‍‍‍‍‍‍‍‍‍‍‍‍‍‍‍‍‍

2023年最近一轮的调查中,”人脉关系“上升为第一位,“富裕家庭中成长”上升到第二位。这反映了人们普遍认为致富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人脉和家境。权贵朋友或者家境富裕才是致富的主导影响因素。第二、三轮调查排在前两位的“能力和天赋”、“辛勤工作”分别掉落到第四、第五位。‍‍‍‍‍‍‍‍‍‍‍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致富影响因素是“受过高等教育”,四轮调查逐轮下降,2004年位居第二位,接下来的三轮分别三、六、七,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致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换句话说,读大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地位,读大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从数据来看,2004~2009是相对淳朴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能力和努力是摆脱贫穷的有效途径;而富有的人除了能力还需要点天赋,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以及辛勤工作。或者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人对“不平等”没那么敏感,他们更相信事在人为,不那么怨天尤人。‍‍‍‍‍‍‍‍‍‍‍‍‍‍‍‍‍

2023年相比于第三轮调查又间隔了9年,中间横亘了三年疫情。再次启动的调查显示出,人心在发生悄悄的变化。相信事在人为的比例越来越少,人们反而更相信能力和努力以外的因素在影响乃至决定着贫穷或还是富有。机会的不平等,社会经济体制的不公平成为具有感知显著性的贫穷主导因素。‍‍‍‍‍‍

这样悄悄的人心变化会对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面对贫穷,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内控型的归因,人们更可能付诸努力,积极地试图改变贫穷的处境;外控型的归因,人们除了抱怨,则很少付出努力去改变。‍‍‍‍‍‍‍‍‍‍‍‍‍

这样,社会经济就可能陷入不同的循环漩涡之中。当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努力,那么经济就更可能向好,个人摆脱贫穷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当人们更多地倾向于抱怨而不是努力,那么经济就难以向好,个人摆脱贫穷也就越渺茫。当然,这仅限于社会大体公平的前提下。‍‍‍‍‍‍‍‍‍‍‍‍‍‍‍‍‍‍

如果人们感知到的不公平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更多的人不仅会躺平,而且还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当社会出现转机,个人努力能够奏效的时候,习得性无助的人们仍然会继续躺平。‍‍‍

静水潜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方邀请李在明参加阅兵,韩外交部回了10个字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现场 众议长一举动让美国“炸锅”
未按规定申报行踪!奥运冠军退出游泳世锦赛
马云现身法国 白色草帽配墨镜 坐超豪华游艇拍照

24小时讨论排行

9年前未买百架歼-10C! 伊朗军官曝当年“打错牌”内幕
马斯克"美国党"2026投入选战,民调:40%美国人支持
特朗普扬言把他驱逐出美国,马斯克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得州洪水已致至少24死 女童夏令营750人正露营河边
美国德州洪患增至43死,川普将批准联邦协助
中国消费降级 五星级饭店纷纷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经济学人:别想指望这份法案带来美国经济繁荣增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是玻璃至上?
网传坠亡机长能力排查不合格 业内人士揭晋升内幕
2050年衰老将被攻克?合成生物学教父揭秘长寿未来
较真来了解一下:伊朗真的要造核武器了?
女生遭侵犯落水被阻挡上岸致溺亡案凶手已执行死刑
美国得州洪水逐渐退去,20余名女童仍下落不明
BBC上百名员工联名,指控公司沦为“以色列传声筒”
傅立民:美国忘记了很多事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纽约法拉盛实录:无证移民,跟移民局玩猫鼠游戏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大国研中心调查发现人心已变,值得引起重视

唐师三百手 2024-07-11 19:03:07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RCCC)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北京大学。在百度百科的介绍页面里,把北大国研中心定位为:机构性质是中立的、非赢利性的的学术研究机构,奉行科学性第一的宗旨。‍‍‍‍‍‍‍

这间机构近二十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丁·怀特(Martin K. Whyte)的研究团队合作,持续开展中国社会如何评价不平等现象的实证研究。怀特教授在退休前(2015年退休),2004~2014与国研中心一起进行了三轮社会调查;最新的一轮则是在去年(2023年)进行。

纵向对比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悄悄发生的一些变化,耐人寻味,也值得引起重视。‍‍‍‍‍‍‍

在前三轮(2004~2014)调查中,中国受访者在回答人们为什么会贫穷时,“缺乏能力”和“缺乏努力”均位于前三位,明显是倾向于内归因。这可以理解成2004~2014年,社会对于贫穷的看法起倾向于归咎于个人因素,能力不够或者努力不够。相对地,认为贫穷是因为“机会不平等”只排第六位(2004);认为贫穷是因为“不公平的经济体制”只排第八位及以下。‍‍‍

但是,在去年最新一轮的调查结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为贫穷是因为“机会不平等”的上升至第一位;认为贫穷是因为“不公平的经济体制”的上升到第3位。相对地,认为“缺乏能力”的下降到第六位;认为“缺乏努力”的下降到第五位。‍‍‍‍‍‍‍‍

这组数据的细微变化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能够解释为什么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躺平”。当人们普遍认为影响贫穷是因为自己可掌控的因素(能力、努力),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内控型”,那么人们就会致力于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当人们不再认为能力和努力是影响自己贫穷的主导因素,那么人们就不会那么积极地提高能力,付出努力。‍‍‍‍‍‍‍‍‍‍‍‍‍‍‍

同时,认为影响或者导致贫穷的主导因素是“机会不平等”或“不公平的经济机制”,而这二者是自己不可能掌控的还因素,这就被称为“外控型”。外控型的典型行为不是通过提高能力、付出更多努力来改变贫穷的处境,而是倾向于抱怨、愤怒,表达不满。‍‍‍‍‍‍‍‍‍‍‍‍‍‍‍‍‍‍‍‍‍‍‍

从现象上看,现时代相比于十年前、五年前,选择“躺平”的人越来越多。‍‍‍‍‍

与人们为什么贫穷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富有。调查的数据结果纵向比较也耐人寻味。‍‍‍‍‍‍‍‍

2004年,这个问题排在前四位的因素分别是:能力和天赋、受过高等教育、人脉关系、辛勤工作。其中,2004、2009、2014前三轮调查,人们都倾向于认为”能力和天赋“是致富的最主导因素。2009、2014年的两轮调查,”辛勤工作“也被看作是致富的次主导因素。‍‍‍‍‍‍‍‍‍‍‍‍‍‍‍‍‍‍

2023年最近一轮的调查中,”人脉关系“上升为第一位,“富裕家庭中成长”上升到第二位。这反映了人们普遍认为致富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人脉和家境。权贵朋友或者家境富裕才是致富的主导影响因素。第二、三轮调查排在前两位的“能力和天赋”、“辛勤工作”分别掉落到第四、第五位。‍‍‍‍‍‍‍‍‍‍‍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致富影响因素是“受过高等教育”,四轮调查逐轮下降,2004年位居第二位,接下来的三轮分别三、六、七,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致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换句话说,读大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地位,读大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从数据来看,2004~2009是相对淳朴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能力和努力是摆脱贫穷的有效途径;而富有的人除了能力还需要点天赋,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以及辛勤工作。或者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人对“不平等”没那么敏感,他们更相信事在人为,不那么怨天尤人。‍‍‍‍‍‍‍‍‍‍‍‍‍‍‍‍‍

2023年相比于第三轮调查又间隔了9年,中间横亘了三年疫情。再次启动的调查显示出,人心在发生悄悄的变化。相信事在人为的比例越来越少,人们反而更相信能力和努力以外的因素在影响乃至决定着贫穷或还是富有。机会的不平等,社会经济体制的不公平成为具有感知显著性的贫穷主导因素。‍‍‍‍‍‍

这样悄悄的人心变化会对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面对贫穷,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内控型的归因,人们更可能付诸努力,积极地试图改变贫穷的处境;外控型的归因,人们除了抱怨,则很少付出努力去改变。‍‍‍‍‍‍‍‍‍‍‍‍‍

这样,社会经济就可能陷入不同的循环漩涡之中。当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努力,那么经济就更可能向好,个人摆脱贫穷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当人们更多地倾向于抱怨而不是努力,那么经济就难以向好,个人摆脱贫穷也就越渺茫。当然,这仅限于社会大体公平的前提下。‍‍‍‍‍‍‍‍‍‍‍‍‍‍‍‍‍‍

如果人们感知到的不公平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更多的人不仅会躺平,而且还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当社会出现转机,个人努力能够奏效的时候,习得性无助的人们仍然会继续躺平。‍‍‍

静水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