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韩国电池厂火灾:不到1分钟3.5万个锂电池爆炸

韩国电池厂火灾:不到1分钟3.5万个锂电池爆炸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于 2024-06-26 01:02: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火灾现场。图据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6月24日上午,韩国电池制造商ARICELL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电池厂发生火灾。

监控录像揭示了24日上午韩国电池工厂火灾发生的恐怖瞬间,从最初的烟雾升起直至全面失控,整个过程仅耗时不到一分钟。

10时30分03秒:首次爆炸,出现白色烟雾。

首次爆炸后12秒:两名员工搬离爆炸区域附近的物品,想防止火势蔓延。

首次爆炸后25秒:第二次爆炸紧随其后。

首次爆炸后28秒:第三次爆炸接踵而至,火势愈发猛烈。

首次爆炸后29秒:一名员工使用干粉灭火器,但未能扑灭火焰。

首次爆炸后31秒:第四次爆炸再次发生,火势进一步失控。

首次爆炸后的37秒:多块电池相继爆炸,火势急剧扩大。

首次爆炸后的42秒:夹杂黑白两色的浓烟彻底遮蔽了监控摄像头的视野。

随后:3.5万个锂电池发生爆炸。

截至6月25日,京畿道消防灾难本部确认,这场灾难已导致23人丧生,包括17名中国公民;另有2人重伤,6人轻伤。确切的遇难者国籍及人数尚待进一步核实。

▲电池厂火灾后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电池为何起火?

热失控后致可燃气体冲开安全阀

据韩国消防署灾难预防科长金振英在简报会上的陈述,起火点位于工厂3号楼2层,存放的约3.5万个圆柱形锂电池单元发生爆炸性燃烧。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孟祥东分析称:“第一次出现白烟,应该是有一块电池发生了热失控。电池内部反应产生的烟气通过电池安全阀释放。紧接着由于热失控电池传递的热量导致其相邻电池也发生了热失控,烟气更大了。”他解释称,热失控通常发生在热、电和机械等滥用条件下,如环境温度过高、过充或过放、碰撞挤压等。

孟祥东表示,此时电池内部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放热,同时产生气体。这些反应将导致新的副反应发生,形成恶性循环。

电池热失控时表面温度升高极快,最高能达到1000摄氏度,内部可燃气体达到耐压极限时,电池的“安全阀”会被冲开。随后,可燃气体释放而出,遇到点火源或高温物体后,发生起火爆炸。

▲火灾后当地消防进入救援

一次性电池更“易燃易爆”?

问题出在充电100%+堆叠摆放

6月25日公开的监控视频显示,成排的电池密集地置于白色方形外壳中,引发讨论。

为何采取这种摆放方式?孟祥东解释称:“这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工厂)堆叠数量,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集成为电池模块。所以我们看到的白色正方形,实际上是一个完整模块,内部包含多个小电池单元。”

孟祥东也指出了这种设计的潜在风险:“一旦其中一块电池发生热失控,由于其密集的摆放方式,热失控电池会向其周围电池传递热量,引发模块内的热失控传播,导致火灾迅速扩散。”

他进一步解释说:“锂亚硫酰氯电池是一次性电池,与常见的可充放电循环电池不同,尽管其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性能优越,但一旦发生事故,其危险性超过我们通常使用的半满电状态下的可充放电循环电池。”

韩国国立消防研究所研究员罗勇云在火灾现场分析了锂电池的状况,他指出:“考虑到可充放电循环电池的火灾风险,韩国业界标准是将电池充至50%左右的电量后出厂。一次性电池在出厂前会充满电,这使得它们在火灾中的危险性和爆炸可能性远超二次电池(可充放电循环电池)。”

孟祥东补充说:“像锂亚硫酰氯电池这种一次性电池,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它们通常用于工业领域的电子设备,如智能仪表和监控设备等。市场上常见的主流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镍钴锰电池,被分别应用于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领域。”

▲救援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是什么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分析认为关键是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场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电池火灾初期释放出的白烟在极短时间内转变为浓密的烟雾,迅速笼罩了整个工作区域。据孟祥东分析,当电池安全阀破裂时,首先喷出的是电解液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组成的气溶胶。

白色烟气是电解液和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极易发生燃烧。而后续的黑烟则可能是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粉颗粒,以及铝箔和铜箔等集流体熔解产生的颗粒物。

在此期间,有员工手持干粉灭火器试图扑灭火势,但遗憾的是,火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孟祥东指出,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干粉灭火器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这个模块内电池间紧密接触导致散热条件比较差,热量容易积聚。”

对于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因素,孟祥东指出,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火灾和爆炸可能是直接原因。此外,电池产生的一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具有窒息性或刺激性,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更为关键的是,该电池厂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电池故障,排查安全隐患,也没有配备有效的安全预警与灭火措施。”

韩国牧园大学消防安全学部教授蔡镇透露,韩国国内电动汽车或锂电池工厂的气体探测器安装情况不完善。此外,韩国现行法律尚未将金属火灾纳入消防法中的火灾类型,导致目前在售的“金属火灾类”灭火器质量均未得到保证。

▲火灾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同事上周听到“砰”声:

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在传递预警信号

据韩媒报道,一名中国男子泪流满面地说,他失去了妻子。男子称,他的妻子在电池厂工作,由于联系不上她,他来到工厂。与他一同前来的同事说:“(他的妻子)在工厂内部工作,上周听到了‘砰’的声音,这次不是第一次(有‘砰’的声音)。”

孟祥东推测,“这个‘砰’的声音有可能是电池内部反应产生的气体冲破安全阀的声音。”他解释说,如果电池温度过高,其内部材料之间会发生放热的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可燃气体。“然后,随着气体在电池内部不断积聚,电池内部压力逐渐升高,当达到耐压极限时,电池安全阀破裂并将气体瞬间释放,这一瞬间过程往往会发出‘砰’的一声。”

“如果听见‘砰’的一声之后,没有看到火焰,或是没有看到火势蔓延。那可能是当时的环境下,电池的热失控反应并未进一步发展。所以,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听到了这个声音,那就是电池传递的预警信号,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及时对故障电池进行有效降温,清除电池释放的可燃气体,防止发生火灾。”他表示。

孟祥东指出,在安全防治锂电池火灾方面,有很多改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掌握基本安全常识,比如禁止将电动汽车推进楼道,使用正规充电桩充电,了解电池使用周期,及时更换电池,准备小型水基灭火器,做好安全防护。”他说。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中药注射液,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多少生命?
"认干亲养老"爆火:年轻人找靠山,老年人买陪伴
美中互降关税"国内压力"是关键,智库:艰难战役在后头
关税收入激增,促使美国财政预算盈余增加

24小时讨论排行

胡锡进:不能让一些散布“美国赢了”的声音带了节奏
美国贸易代表:中国同意取消对美国出口稀土管制
后续谈判:若芬太尼能谈好,会下调20%关税
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对的左翼政策
沙国王储承诺投资美6000亿 川普:凑成整数1兆吧
抓错人!清纯女生没闯红灯 但仍将被驱逐 全美热议
降税消息一出 美企CEO凌晨跳下床催中国工厂出货
特朗普2.0时代:一位更不受限制、恣意妄为的总统
美中交锋第一回合结果意味着什么?休战90天后会发生什么?
特朗普称南非正发生"种族灭绝",59名白人获批进美国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药企降价59%至90%
泽伦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会谈 川普你一定要严惩他
喜大普奔!美国汽车终于要废除“自动启停”功能了
90天后呢?对中关税回到145%?川普:恐大幅增加
中纪委首季反腐立案22万件,省部级14人村官2万人落马
美国前财长: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 虽然尴尬但有用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韩国电池厂火灾:不到1分钟3.5万个锂电池爆炸

红星新闻 2024-06-26 01:02:09


▲火灾现场。图据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6月24日上午,韩国电池制造商ARICELL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电池厂发生火灾。

监控录像揭示了24日上午韩国电池工厂火灾发生的恐怖瞬间,从最初的烟雾升起直至全面失控,整个过程仅耗时不到一分钟。

10时30分03秒:首次爆炸,出现白色烟雾。

首次爆炸后12秒:两名员工搬离爆炸区域附近的物品,想防止火势蔓延。

首次爆炸后25秒:第二次爆炸紧随其后。

首次爆炸后28秒:第三次爆炸接踵而至,火势愈发猛烈。

首次爆炸后29秒:一名员工使用干粉灭火器,但未能扑灭火焰。

首次爆炸后31秒:第四次爆炸再次发生,火势进一步失控。

首次爆炸后的37秒:多块电池相继爆炸,火势急剧扩大。

首次爆炸后的42秒:夹杂黑白两色的浓烟彻底遮蔽了监控摄像头的视野。

随后:3.5万个锂电池发生爆炸。

截至6月25日,京畿道消防灾难本部确认,这场灾难已导致23人丧生,包括17名中国公民;另有2人重伤,6人轻伤。确切的遇难者国籍及人数尚待进一步核实。

▲电池厂火灾后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电池为何起火?

热失控后致可燃气体冲开安全阀

据韩国消防署灾难预防科长金振英在简报会上的陈述,起火点位于工厂3号楼2层,存放的约3.5万个圆柱形锂电池单元发生爆炸性燃烧。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孟祥东分析称:“第一次出现白烟,应该是有一块电池发生了热失控。电池内部反应产生的烟气通过电池安全阀释放。紧接着由于热失控电池传递的热量导致其相邻电池也发生了热失控,烟气更大了。”他解释称,热失控通常发生在热、电和机械等滥用条件下,如环境温度过高、过充或过放、碰撞挤压等。

孟祥东表示,此时电池内部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放热,同时产生气体。这些反应将导致新的副反应发生,形成恶性循环。

电池热失控时表面温度升高极快,最高能达到1000摄氏度,内部可燃气体达到耐压极限时,电池的“安全阀”会被冲开。随后,可燃气体释放而出,遇到点火源或高温物体后,发生起火爆炸。

▲火灾后当地消防进入救援

一次性电池更“易燃易爆”?

问题出在充电100%+堆叠摆放

6月25日公开的监控视频显示,成排的电池密集地置于白色方形外壳中,引发讨论。

为何采取这种摆放方式?孟祥东解释称:“这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工厂)堆叠数量,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集成为电池模块。所以我们看到的白色正方形,实际上是一个完整模块,内部包含多个小电池单元。”

孟祥东也指出了这种设计的潜在风险:“一旦其中一块电池发生热失控,由于其密集的摆放方式,热失控电池会向其周围电池传递热量,引发模块内的热失控传播,导致火灾迅速扩散。”

他进一步解释说:“锂亚硫酰氯电池是一次性电池,与常见的可充放电循环电池不同,尽管其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性能优越,但一旦发生事故,其危险性超过我们通常使用的半满电状态下的可充放电循环电池。”

韩国国立消防研究所研究员罗勇云在火灾现场分析了锂电池的状况,他指出:“考虑到可充放电循环电池的火灾风险,韩国业界标准是将电池充至50%左右的电量后出厂。一次性电池在出厂前会充满电,这使得它们在火灾中的危险性和爆炸可能性远超二次电池(可充放电循环电池)。”

孟祥东补充说:“像锂亚硫酰氯电池这种一次性电池,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它们通常用于工业领域的电子设备,如智能仪表和监控设备等。市场上常见的主流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镍钴锰电池,被分别应用于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领域。”

▲救援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是什么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分析认为关键是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场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电池火灾初期释放出的白烟在极短时间内转变为浓密的烟雾,迅速笼罩了整个工作区域。据孟祥东分析,当电池安全阀破裂时,首先喷出的是电解液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组成的气溶胶。

白色烟气是电解液和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极易发生燃烧。而后续的黑烟则可能是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粉颗粒,以及铝箔和铜箔等集流体熔解产生的颗粒物。

在此期间,有员工手持干粉灭火器试图扑灭火势,但遗憾的是,火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孟祥东指出,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干粉灭火器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这个模块内电池间紧密接触导致散热条件比较差,热量容易积聚。”

对于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因素,孟祥东指出,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火灾和爆炸可能是直接原因。此外,电池产生的一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具有窒息性或刺激性,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更为关键的是,该电池厂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电池故障,排查安全隐患,也没有配备有效的安全预警与灭火措施。”

韩国牧园大学消防安全学部教授蔡镇透露,韩国国内电动汽车或锂电池工厂的气体探测器安装情况不完善。此外,韩国现行法律尚未将金属火灾纳入消防法中的火灾类型,导致目前在售的“金属火灾类”灭火器质量均未得到保证。

▲火灾现场。图据视觉中国

同事上周听到“砰”声:

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在传递预警信号

据韩媒报道,一名中国男子泪流满面地说,他失去了妻子。男子称,他的妻子在电池厂工作,由于联系不上她,他来到工厂。与他一同前来的同事说:“(他的妻子)在工厂内部工作,上周听到了‘砰’的声音,这次不是第一次(有‘砰’的声音)。”

孟祥东推测,“这个‘砰’的声音有可能是电池内部反应产生的气体冲破安全阀的声音。”他解释说,如果电池温度过高,其内部材料之间会发生放热的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可燃气体。“然后,随着气体在电池内部不断积聚,电池内部压力逐渐升高,当达到耐压极限时,电池安全阀破裂并将气体瞬间释放,这一瞬间过程往往会发出‘砰’的一声。”

“如果听见‘砰’的一声之后,没有看到火焰,或是没有看到火势蔓延。那可能是当时的环境下,电池的热失控反应并未进一步发展。所以,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听到了这个声音,那就是电池传递的预警信号,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及时对故障电池进行有效降温,清除电池释放的可燃气体,防止发生火灾。”他表示。

孟祥东指出,在安全防治锂电池火灾方面,有很多改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掌握基本安全常识,比如禁止将电动汽车推进楼道,使用正规充电桩充电,了解电池使用周期,及时更换电池,准备小型水基灭火器,做好安全防护。”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