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一晚10人紧急送医,严重可致死!医生提醒:近期高发

一晚10人紧急送医,严重可致死!医生提醒:近期高发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于 2024-02-13 00:01: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春节期间,各种聚会、饭局开始多了起来,饭桌成了年味最浓的地方。

一桌菜、一群亲朋好友、几瓶酒,就能瞬间热闹起来。推杯换盏、谈笑风生间,在热闹的聚会氛围下,不少人一不小心就喝嗨了。

近期,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醉酒市民数量和平时相比明显增加,几乎每天都会有喝醉酒的市民“到访”,最多的时候一晚就来了10个。

前两天,李先生(化名)被同事送进了中心医院抢救室。公司年会上,酒量不错的李先生白酒红酒啤酒轮番拿下,喝得是干脆豪爽。虽然喝时痛快,但很快犯起了迷糊,吐得不省人事。

抵达医院时,李先生出现意识不清的状况,检查后发现血液里乙醇含量高达265mg/100ml。看着检验报告上飘红的数据和满脸通红的李先生,一同前来的同事们有些不好意思,“李哥喝得特干脆,大伙敬酒他都喝了,一下就喝多了。”

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傅庆洋表示,近段时间和李先生一样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明显增加,多集中在前半夜,以男性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兴奋和激动,失去约束力、行为异常、多语和发音不清、运动和步态失调、困倦,严重者出现木僵和昏迷。

他提醒,醉酒呕吐后发生误吸是极为危险的,容易因窒息引发死亡,发生呕吐或有恶心、呕吐倾向的患者,首选侧卧位,休息或送医时尽量有人陪伴,及时帮助醉酒者清理呕吐物。在此,他也郑重提醒,喝酒喝出来的节日病必须警惕,喝酒一时爽,但健康没有侥幸!

春节饮酒,哪些误区不能踏?哪些药不能同食?

对于饮酒方面的认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向凤祥医生特别指出了几个大家容易踏进的误区:

误区一:脸红的人更能喝

酒精主要经过肝脏代谢,需要肝脏提供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将酒精先代谢为乙醛,再代谢成为乙酸。如果人体乙醛脱氢酶含量低或者酶活性不足,不能将乙醛快速转换为乙酸,就会使体内乙醛浓度增高,人就会出现面色潮红、血管扩张、心悸、头晕、头痛等“醛反应”。所以,喝酒脸红的人并不是更能喝,而是更不能喝。

误区二:好酒不容易上瘾

不论好酒差酒,单从成分上说,主要成分都是酒精。酒精成瘾在医学上叫酒依赖,是指长期、反复饮酒致使人体对酒精渴求的特殊心理状态,停饮后会出现身体心理的特殊反应。所以,是否容易成瘾,与酒的好差无关,跟饮酒的频率、量有关。

误区三:饮料兑酒没有什么危害

白酒兑红牛、红酒兑雪碧、啤酒兑可乐……各种混搭,层出不穷。酒和饮料的碰撞能改善口感,让本来涩口的酒增加一些甜味,但是,这也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喝的酒不多,一不小心就会过量饮用。

与此同时,饮料加酒会增加胃中的液体量,在液体的推动下,酒精会更容易进入肠道,而酒精在人体的吸收部位正好是小肠。所以,这样喝酒反而会提高人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更容易醉酒。

误区四:浓茶可以解酒

浓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碱有着利尿作用,容易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从而导致肾损伤。同时,上述物质能兴奋中枢神经和肌肉,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可能诱发高血压。因此,酒后饮浓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单纯喝酒的许多倍。

误区五:喝酒有利于入眠。

睡前少量饮酒的确让人更容易入睡,但大量饮酒会导致中枢抑制,延长入睡潜伏期,降低总睡眠时间。研究表明,酒精通常会扰乱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而导致睡眠时间减少。

另外,“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章晓红医生表示,这并不是一句笑话,每年春节都有因酒精过量及服药后饮酒引起身体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这是因为头孢后饮酒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章晓红医生介绍,不仅是头孢,还有一些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阿奇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类药物、二甲双胍等抗血糖药物、抗抑郁类药物及一些中成药药物等,患者服用这些药物后,都要避免饮酒。同时,也应注意辨别部分食物是否含有酒精成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LA华人富豪找代孕生20个孩子,爆出惊天内幕
一个时代谢幕!美国药店巨头宣布 关闭全美门店
诈骗园区失控了!上百员工狂砸办公室 大批警力镇压
诺贝尔和平奖10日揭晓!专家:川普得奖机会渺茫
WSJ:中国经济有2大致命问题 坏消息将不断出现




24小时讨论排行

“反以挺巴”游行!伦敦500人被捕 罗马25万人怒吼
陕西新郎婚礼前1小时跳河身亡 传女方临时加价
“没有中国 普京什么都不是”乌情报:中向俄提供卫星图…
诺贝尔和平奖10.10揭晓 专家:川普机会渺茫
五角大厦人事风暴!美防长再出手「开除海军幕僚长」
北京消费断崖式下滑,人民日报喊话不要否定经济形势
彭博:中国考虑向美国投资$1万亿 换撤销国安限制
美战争部长呛“不爽就滚”!第二位4星上将不干了
震惊!非法移民担任学区总监 竟有近30年犯罪史
华男离婚失控 捅死岳母重伤小舅子后纵火 导火索是…
盘点:日本准首相高市早苗“对中立场超强硬”
环保少女怨牢房有臭虫!以色列揭笑容满面照
川普对内塔尼亚胡爆粗:我不知道你为啥总他妈地…
日漫Coser遭上千人批斗 辱骂扯发吼“共产党万岁”
分析师惊人语:AI泡沫比当年互联网泡沫大17倍
加萨女性被逼"用肉体换食物"!性侵恶狼竟全是救援人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一晚10人紧急送医,严重可致死!医生提醒:近期高发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2024-02-13 00:01:23

春节期间,各种聚会、饭局开始多了起来,饭桌成了年味最浓的地方。

一桌菜、一群亲朋好友、几瓶酒,就能瞬间热闹起来。推杯换盏、谈笑风生间,在热闹的聚会氛围下,不少人一不小心就喝嗨了。

近期,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醉酒市民数量和平时相比明显增加,几乎每天都会有喝醉酒的市民“到访”,最多的时候一晚就来了10个。

前两天,李先生(化名)被同事送进了中心医院抢救室。公司年会上,酒量不错的李先生白酒红酒啤酒轮番拿下,喝得是干脆豪爽。虽然喝时痛快,但很快犯起了迷糊,吐得不省人事。

抵达医院时,李先生出现意识不清的状况,检查后发现血液里乙醇含量高达265mg/100ml。看着检验报告上飘红的数据和满脸通红的李先生,一同前来的同事们有些不好意思,“李哥喝得特干脆,大伙敬酒他都喝了,一下就喝多了。”

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傅庆洋表示,近段时间和李先生一样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明显增加,多集中在前半夜,以男性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兴奋和激动,失去约束力、行为异常、多语和发音不清、运动和步态失调、困倦,严重者出现木僵和昏迷。

他提醒,醉酒呕吐后发生误吸是极为危险的,容易因窒息引发死亡,发生呕吐或有恶心、呕吐倾向的患者,首选侧卧位,休息或送医时尽量有人陪伴,及时帮助醉酒者清理呕吐物。在此,他也郑重提醒,喝酒喝出来的节日病必须警惕,喝酒一时爽,但健康没有侥幸!

春节饮酒,哪些误区不能踏?哪些药不能同食?

对于饮酒方面的认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向凤祥医生特别指出了几个大家容易踏进的误区:

误区一:脸红的人更能喝

酒精主要经过肝脏代谢,需要肝脏提供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将酒精先代谢为乙醛,再代谢成为乙酸。如果人体乙醛脱氢酶含量低或者酶活性不足,不能将乙醛快速转换为乙酸,就会使体内乙醛浓度增高,人就会出现面色潮红、血管扩张、心悸、头晕、头痛等“醛反应”。所以,喝酒脸红的人并不是更能喝,而是更不能喝。

误区二:好酒不容易上瘾

不论好酒差酒,单从成分上说,主要成分都是酒精。酒精成瘾在医学上叫酒依赖,是指长期、反复饮酒致使人体对酒精渴求的特殊心理状态,停饮后会出现身体心理的特殊反应。所以,是否容易成瘾,与酒的好差无关,跟饮酒的频率、量有关。

误区三:饮料兑酒没有什么危害

白酒兑红牛、红酒兑雪碧、啤酒兑可乐……各种混搭,层出不穷。酒和饮料的碰撞能改善口感,让本来涩口的酒增加一些甜味,但是,这也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喝的酒不多,一不小心就会过量饮用。

与此同时,饮料加酒会增加胃中的液体量,在液体的推动下,酒精会更容易进入肠道,而酒精在人体的吸收部位正好是小肠。所以,这样喝酒反而会提高人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更容易醉酒。

误区四:浓茶可以解酒

浓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碱有着利尿作用,容易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从而导致肾损伤。同时,上述物质能兴奋中枢神经和肌肉,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可能诱发高血压。因此,酒后饮浓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单纯喝酒的许多倍。

误区五:喝酒有利于入眠。

睡前少量饮酒的确让人更容易入睡,但大量饮酒会导致中枢抑制,延长入睡潜伏期,降低总睡眠时间。研究表明,酒精通常会扰乱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而导致睡眠时间减少。

另外,“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章晓红医生表示,这并不是一句笑话,每年春节都有因酒精过量及服药后饮酒引起身体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这是因为头孢后饮酒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章晓红医生介绍,不仅是头孢,还有一些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阿奇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类药物、二甲双胍等抗血糖药物、抗抑郁类药物及一些中成药药物等,患者服用这些药物后,都要避免饮酒。同时,也应注意辨别部分食物是否含有酒精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