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中国最赚钱的高铁,为啥在山东拐了个弯?

中国最赚钱的高铁,为啥在山东拐了个弯?

文章来源: 智谷趋势 于 2024-02-09 09:25:1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随着潍宿高铁(潍坊—宿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不仅标志着潍宿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也标志着京沪高铁二线最后一段断头路得以补齐。

遥想12年前,京沪高铁横空出世,它成为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最醒目的里程碑,震惊世界。

京沪高铁运营速度创世界之最,更为重要的是,它途经省市占全国GDP总量的40%和全国总人口的25%,重构了区域版图,让沿途数个“1小时经济圈”成为可能,多个城市经济空间从此充满了可能。

而此番京沪高铁二线,对区域版图和城市格局的撬动,更会远大于京沪高铁。

不同于京沪高铁(一线)的统一规划与建设,京沪高铁二线更像一段又一段城际铁路的连接。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铁路规划中,京沪高铁二线赫然与京沪高铁一起组成了“八纵八横”之一的京沪通道。

与京沪高铁大致平行,京沪高铁二线走向为北京—天津—沧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徐州(新沂)—宿迁—淮安—扬州—南通—上海。

说起来有点魔幻,江苏和山东贵为经济大省,但对京沪高铁二线期待的样子,仿佛是受忽略的弱势群体。

由于历史原因,老京沪线修建时在安徽拐了一个弯。京沪高铁曹随萧规,同样在安徽拐了一个弯。

安徽也因此意外又不意外地成了全国最早的市市通高铁的省。

其次,在中国,哪怕是经济大省,省内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是有明显差距的。其中,高铁等基础设施上的分布失衡,就是这种发展落差的具体表现之一。

京沪高铁二线在江苏、山东两省途经的苏北、鲁中地区,恰恰就是两省相对意义上的欠发达地区,在高铁方面也是相对的薄弱地带。

其实连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省内的粤东、粤西也曾长期处于交通死角的尴尬地位。

好在现如今,京沪高铁二线也拐了弯。

只不过这次不在安徽而在山东拐弯,将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等地市都纳入其中。途径其中且设站的安丘、诸城、五莲、莒县、沂南、兰陵、郯城等县区,都是受益者。

在山东,青岛是不可忽略的隐形受益者。

不同于济南是连接南北的传统枢纽,青岛长期处于全国铁路网末梢。随着京沪高铁二线联络线的修建,青岛得以借助京沪高铁二线,实现迅速北上或者南下。

而且京沪高铁二线不经过任何省会,甚至不经过大城市,本不在正线上的青岛,却因联络线成为该线路途径的政治能级最高的大城市。

如果说京沪高铁二线对山东是雪中送炭,对江苏则是左右赢麻。

曾经的老京沪线,虽然引发了苏中、苏北等运河城市的没落,苏南却因为大运河与铁路的平行走向,反而更强了。别说苏州、无锡这样的大市,就连下面的县随便拉一个出来,放在中西部也是富可敌市。

京沪高铁由于与老京沪线重合,上演了类似的剧本,不过也带来了一个新副本。

要说京沪高铁的最大赢家,既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有图有真相:

通过对比京沪高铁沿途主要城市GDP排名变化情况,最显著的变化是天津VS南京之间的此消彼长。

深挖一个细节,天津、济南的城市建设都是一路向东,而它们的高铁站却在西边。

天津城区卫星图,红点为天津南站(高铁站)

济南城区卫星图,红点为济南西站(高铁站)

高铁不进城很正常,关键在于城市规划如何拥抱高铁,为高铁做出相应调整。

南京原先的规划重点是发展河西和江北的浦口,想形成类似武汉那样的跨江空间布局。

但京沪高铁走线通过的是城南。于是南京及时调整城市规划,押宝南边的江宁,将很多高校新校区和经济开发区布局到这里。

南京城区卫星图,红点为南京南站(高铁站)

时至今日,本来位于南京郊区的南京南站完美融入新城区,最大程度发挥出带动效应。

随着京沪高铁二线的落地,有很多苏北城市渴望复制省会的传奇。

按照之前规划,京沪高铁二线是一段一段连接而成,部分路段采用了时速250公里而不是时速350公里的设计与建设标准,因此形成“梗阻”。

这些 “梗阻”路段全部在江苏境内。

考虑到京沪高铁二线的拉动作用,江苏方面也有声音,希冀构建一条全线设计时速皆为350标准的高等级的京沪高铁二线,高效连接上海。

同时还通过盐泰锡常宜高铁南延至杭州,满足京沪高铁二线沿线与浙江的沟通和交流,与既有京沪高铁一道,形成“双Y字型”京沪高铁通道。

双通道直达北京,多通道连接上海,还带上杭州。江苏属于实实在在的左右赢麻。

京沪高铁二线给沿途城市带来的是绝对的利好。

但到底有多大利好?我们不妨看看京沪高铁给沿途城市带来的剧变。

通过不完全统计,发现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基本都是抢人大战的赢家。

京沪高铁所经过的24个站分布在19座城市(县级市并入所在地级市计算),开通10年只有泰安、宿州两城属于人口流出状态,其它17座城市人口都在增长。曲阜虽然是人口流出,其所在的济宁还是人口流入状态。

沿线城市10年人口增量超百万的城市有7座,分别是北京、廊坊、济南、南京、无锡、苏州、上海。人口增加超过200万的城市有北京、苏州。

苏州10年人口净增228.8万,毫无被上海虹吸的颓势,反而承接了上海的大量产业和人口,高铁带动的“同城效应”功不可没。

京沪高铁经过的城市,强化了各自的省内地位。廊坊、济南、蚌埠、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都在上升。

GDP增长方面,京沪两个经济“巨无霸”体量优势明显。2011-2020年,北京GDP增量达20102.2亿元,上海增量达19504.89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全国万亿GDP城市只有24座,京沪加起来就相当于再造4座万亿GDP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京沪高铁开通10年后,北京、廊坊、济南、徐州、蚌埠、定远、滁州、南京、常州、上海等城市GDP增长率都超过了100%。

涨幅最大的是滁州,GDP从2011年850.49亿增长至2020年3032.1亿,增长率高达257%,相当于再造了2.5个自己。

南京、无锡、济南则在京沪高铁开通10年后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这其中少不了高铁的贡献。

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交通线的变化,往往引发城市兴衰。

历史上沟通华北与华东的南北动脉先后有3条:京杭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铁。

遥想古代数万艘商船、漕船穿梭于运河之中,贩夫走卒、商人客旅、官私民人等给运河城市带来了无尽的人气,河边的扬州、淮安、杭州、苏州等并称为“四大都市”。

扬州更因坐拥南北动脉(京杭运河)、东西动脉(长江)交汇,三度“维扬雄富冠天下”,成为东南大都会。

近代京沪铁路开通,运河逐渐没落。运河与京沪线平行经过的苏州、无锡等城市,优势反而进一步强化。京沪线不经过的运河沿线城市,如扬州、淮安等则迅速黯淡。

正是这个原因,京沪高铁二线对区域版图的撬动,比京沪高铁更大。

因为京沪高铁与老京沪线几乎重合,说白了就是锦上添花、强者更强。但京沪高铁二线却让很多空白地区第一次接入了全国高铁网。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鲁中和苏北为何对京沪高铁二线如此激动。因为它们都是被老京沪线和京沪高铁“抛弃”的地方。

而他们追赶的步伐,也因为京沪高铁二线的落地,而加速快跑。

有人担心,如此密集的高铁网络,是否存在超前建设?

过去10年,全国高铁里程从9300公里飙升到4.2万公里,市市通高铁的省越来越多。可另一个事实是,绝大多高铁都背负着债务,盈利遥遥无期。

全国仅有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港、沪杭和京津等6条高铁实现盈利。京沪高铁是这6条盈利高铁中唯一的中长途高铁,且还是最繁忙的一条。

疫情之前,京沪高铁每天发送列车多达568列,最短发车间隔只有4分钟,妥妥公交化运营。

因此京沪高铁二线不仅没有超前,反而是势在必行。

不过京沪高铁二线与京沪高铁走向的差别,也显示出中国高铁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从效率优先到更多兼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平性,从优先于大城市,到更加重视对中小城市和相对不那么发达城市的照拂。

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成功登陆A股市场,2020年疫情之下,京沪高铁仍实现盈利。

京沪高铁招股书上写到,2018年,京沪高铁开行本线列车3.93万列,开行跨线列车13.32万列。京沪高铁表示,若以2018年的本线及跨线列车开行数量算,本线列车客座率达到15%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15%的上座率是多低的概念?躺着赚钱这么容易,京沪高铁却选择开行大量跨线车。也就是说,为了带动更多地方,京沪高铁牺牲了相当一部分盈利空间。

这涉及两个专有名词概念:本线车与跨线车。前者指只在京沪高铁区间内开行,后者则是借道京沪高铁的列车。

从2016年开始,京沪高铁本线车开行量出现下降,跨线车开行量却在四年时间里增长了50%。

这说明了从京沪高铁这条大动脉,已经延伸出了越来越多跨线的“毛细血管”,辐射到更多城市和更大区域。而京沪高铁二线无疑会让“毛细血管”伸得更密、更远。

铁路是现代文明的注脚,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见证。

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由此开启一个时代。

1869年,太平洋铁路第一次贯通了北美东西海岸,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庞大而统一的市场从此形神合一。

1964年,白色子弹头列车从东京“飞”向大阪,世界第一条商用高铁登上历史舞台。

如今中国的高铁,不仅指向未来,还能唤醒历史。

这条高铁不仅是京沪高铁辉煌的延续,也是对古代大运河的呼应。京沪高铁二线途径的淮安、扬州正是因为被京沪铁路抛弃而迅速走向衰落的运河城市。

现在它们重新看到希望,等待唤醒大运河流淌千年的繁华记忆。

参考资料:

《京沪高铁的神话与现实》第一财经杂志

《京沪高铁为什么这么赚钱?》中国经济周刊

《京沪高铁二线将让哪些城市获益?》澎湃新闻评论

《官宣!京沪第二高铁来了,谁是最大受益城市?》国民经略

《京沪之间凭什么可以开第二条高铁线?》DT财经

《京沪高铁运行十年,谁最受益?》城市进化论

《苏中地区规划构建“双Y字型”京沪高铁通道》铁路建设规划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老友记》钱德勒死因大反转,不是溺亡!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佛山疫情又开始做核酸了,三年之后又三年?
中国“N号房”曝光,大量女性私密照在外网传播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一份与释永信通奸女人笔录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中国餐厅日营业额“惨崩9成” 关店潮猛烈来袭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58岁宋祖英罕见露面,短发造型惊艳,皮肤光泽Q弹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民进党误判情势? 赖清德罢免前还认为能罢10席
直击河北易县暴雨:“一天下完了一年的雨”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手术成功!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将造福数十亿人
专坑美国观光客!记者卧底揭穿巴黎餐厅离谱行为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美波音737起飞失火冒烟 173人仓皇逃生:看到轮子喷飞
大罢免结果出炉 小粉红嗨翻:湾湾快回家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最赚钱的高铁,为啥在山东拐了个弯?

智谷趋势 2024-02-09 09:25:11

随着潍宿高铁(潍坊—宿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不仅标志着潍宿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也标志着京沪高铁二线最后一段断头路得以补齐。

遥想12年前,京沪高铁横空出世,它成为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最醒目的里程碑,震惊世界。

京沪高铁运营速度创世界之最,更为重要的是,它途经省市占全国GDP总量的40%和全国总人口的25%,重构了区域版图,让沿途数个“1小时经济圈”成为可能,多个城市经济空间从此充满了可能。

而此番京沪高铁二线,对区域版图和城市格局的撬动,更会远大于京沪高铁。

不同于京沪高铁(一线)的统一规划与建设,京沪高铁二线更像一段又一段城际铁路的连接。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铁路规划中,京沪高铁二线赫然与京沪高铁一起组成了“八纵八横”之一的京沪通道。

与京沪高铁大致平行,京沪高铁二线走向为北京—天津—沧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徐州(新沂)—宿迁—淮安—扬州—南通—上海。

说起来有点魔幻,江苏和山东贵为经济大省,但对京沪高铁二线期待的样子,仿佛是受忽略的弱势群体。

由于历史原因,老京沪线修建时在安徽拐了一个弯。京沪高铁曹随萧规,同样在安徽拐了一个弯。

安徽也因此意外又不意外地成了全国最早的市市通高铁的省。

其次,在中国,哪怕是经济大省,省内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是有明显差距的。其中,高铁等基础设施上的分布失衡,就是这种发展落差的具体表现之一。

京沪高铁二线在江苏、山东两省途经的苏北、鲁中地区,恰恰就是两省相对意义上的欠发达地区,在高铁方面也是相对的薄弱地带。

其实连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省内的粤东、粤西也曾长期处于交通死角的尴尬地位。

好在现如今,京沪高铁二线也拐了弯。

只不过这次不在安徽而在山东拐弯,将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等地市都纳入其中。途径其中且设站的安丘、诸城、五莲、莒县、沂南、兰陵、郯城等县区,都是受益者。

在山东,青岛是不可忽略的隐形受益者。

不同于济南是连接南北的传统枢纽,青岛长期处于全国铁路网末梢。随着京沪高铁二线联络线的修建,青岛得以借助京沪高铁二线,实现迅速北上或者南下。

而且京沪高铁二线不经过任何省会,甚至不经过大城市,本不在正线上的青岛,却因联络线成为该线路途径的政治能级最高的大城市。

如果说京沪高铁二线对山东是雪中送炭,对江苏则是左右赢麻。

曾经的老京沪线,虽然引发了苏中、苏北等运河城市的没落,苏南却因为大运河与铁路的平行走向,反而更强了。别说苏州、无锡这样的大市,就连下面的县随便拉一个出来,放在中西部也是富可敌市。

京沪高铁由于与老京沪线重合,上演了类似的剧本,不过也带来了一个新副本。

要说京沪高铁的最大赢家,既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有图有真相:

通过对比京沪高铁沿途主要城市GDP排名变化情况,最显著的变化是天津VS南京之间的此消彼长。

深挖一个细节,天津、济南的城市建设都是一路向东,而它们的高铁站却在西边。

天津城区卫星图,红点为天津南站(高铁站)

济南城区卫星图,红点为济南西站(高铁站)

高铁不进城很正常,关键在于城市规划如何拥抱高铁,为高铁做出相应调整。

南京原先的规划重点是发展河西和江北的浦口,想形成类似武汉那样的跨江空间布局。

但京沪高铁走线通过的是城南。于是南京及时调整城市规划,押宝南边的江宁,将很多高校新校区和经济开发区布局到这里。

南京城区卫星图,红点为南京南站(高铁站)

时至今日,本来位于南京郊区的南京南站完美融入新城区,最大程度发挥出带动效应。

随着京沪高铁二线的落地,有很多苏北城市渴望复制省会的传奇。

按照之前规划,京沪高铁二线是一段一段连接而成,部分路段采用了时速250公里而不是时速350公里的设计与建设标准,因此形成“梗阻”。

这些 “梗阻”路段全部在江苏境内。

考虑到京沪高铁二线的拉动作用,江苏方面也有声音,希冀构建一条全线设计时速皆为350标准的高等级的京沪高铁二线,高效连接上海。

同时还通过盐泰锡常宜高铁南延至杭州,满足京沪高铁二线沿线与浙江的沟通和交流,与既有京沪高铁一道,形成“双Y字型”京沪高铁通道。

双通道直达北京,多通道连接上海,还带上杭州。江苏属于实实在在的左右赢麻。

京沪高铁二线给沿途城市带来的是绝对的利好。

但到底有多大利好?我们不妨看看京沪高铁给沿途城市带来的剧变。

通过不完全统计,发现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基本都是抢人大战的赢家。

京沪高铁所经过的24个站分布在19座城市(县级市并入所在地级市计算),开通10年只有泰安、宿州两城属于人口流出状态,其它17座城市人口都在增长。曲阜虽然是人口流出,其所在的济宁还是人口流入状态。

沿线城市10年人口增量超百万的城市有7座,分别是北京、廊坊、济南、南京、无锡、苏州、上海。人口增加超过200万的城市有北京、苏州。

苏州10年人口净增228.8万,毫无被上海虹吸的颓势,反而承接了上海的大量产业和人口,高铁带动的“同城效应”功不可没。

京沪高铁经过的城市,强化了各自的省内地位。廊坊、济南、蚌埠、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都在上升。

GDP增长方面,京沪两个经济“巨无霸”体量优势明显。2011-2020年,北京GDP增量达20102.2亿元,上海增量达19504.89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全国万亿GDP城市只有24座,京沪加起来就相当于再造4座万亿GDP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京沪高铁开通10年后,北京、廊坊、济南、徐州、蚌埠、定远、滁州、南京、常州、上海等城市GDP增长率都超过了100%。

涨幅最大的是滁州,GDP从2011年850.49亿增长至2020年3032.1亿,增长率高达257%,相当于再造了2.5个自己。

南京、无锡、济南则在京沪高铁开通10年后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这其中少不了高铁的贡献。

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交通线的变化,往往引发城市兴衰。

历史上沟通华北与华东的南北动脉先后有3条:京杭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铁。

遥想古代数万艘商船、漕船穿梭于运河之中,贩夫走卒、商人客旅、官私民人等给运河城市带来了无尽的人气,河边的扬州、淮安、杭州、苏州等并称为“四大都市”。

扬州更因坐拥南北动脉(京杭运河)、东西动脉(长江)交汇,三度“维扬雄富冠天下”,成为东南大都会。

近代京沪铁路开通,运河逐渐没落。运河与京沪线平行经过的苏州、无锡等城市,优势反而进一步强化。京沪线不经过的运河沿线城市,如扬州、淮安等则迅速黯淡。

正是这个原因,京沪高铁二线对区域版图的撬动,比京沪高铁更大。

因为京沪高铁与老京沪线几乎重合,说白了就是锦上添花、强者更强。但京沪高铁二线却让很多空白地区第一次接入了全国高铁网。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鲁中和苏北为何对京沪高铁二线如此激动。因为它们都是被老京沪线和京沪高铁“抛弃”的地方。

而他们追赶的步伐,也因为京沪高铁二线的落地,而加速快跑。

有人担心,如此密集的高铁网络,是否存在超前建设?

过去10年,全国高铁里程从9300公里飙升到4.2万公里,市市通高铁的省越来越多。可另一个事实是,绝大多高铁都背负着债务,盈利遥遥无期。

全国仅有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港、沪杭和京津等6条高铁实现盈利。京沪高铁是这6条盈利高铁中唯一的中长途高铁,且还是最繁忙的一条。

疫情之前,京沪高铁每天发送列车多达568列,最短发车间隔只有4分钟,妥妥公交化运营。

因此京沪高铁二线不仅没有超前,反而是势在必行。

不过京沪高铁二线与京沪高铁走向的差别,也显示出中国高铁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从效率优先到更多兼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平性,从优先于大城市,到更加重视对中小城市和相对不那么发达城市的照拂。

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成功登陆A股市场,2020年疫情之下,京沪高铁仍实现盈利。

京沪高铁招股书上写到,2018年,京沪高铁开行本线列车3.93万列,开行跨线列车13.32万列。京沪高铁表示,若以2018年的本线及跨线列车开行数量算,本线列车客座率达到15%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15%的上座率是多低的概念?躺着赚钱这么容易,京沪高铁却选择开行大量跨线车。也就是说,为了带动更多地方,京沪高铁牺牲了相当一部分盈利空间。

这涉及两个专有名词概念:本线车与跨线车。前者指只在京沪高铁区间内开行,后者则是借道京沪高铁的列车。

从2016年开始,京沪高铁本线车开行量出现下降,跨线车开行量却在四年时间里增长了50%。

这说明了从京沪高铁这条大动脉,已经延伸出了越来越多跨线的“毛细血管”,辐射到更多城市和更大区域。而京沪高铁二线无疑会让“毛细血管”伸得更密、更远。

铁路是现代文明的注脚,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见证。

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由此开启一个时代。

1869年,太平洋铁路第一次贯通了北美东西海岸,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庞大而统一的市场从此形神合一。

1964年,白色子弹头列车从东京“飞”向大阪,世界第一条商用高铁登上历史舞台。

如今中国的高铁,不仅指向未来,还能唤醒历史。

这条高铁不仅是京沪高铁辉煌的延续,也是对古代大运河的呼应。京沪高铁二线途径的淮安、扬州正是因为被京沪铁路抛弃而迅速走向衰落的运河城市。

现在它们重新看到希望,等待唤醒大运河流淌千年的繁华记忆。

参考资料:

《京沪高铁的神话与现实》第一财经杂志

《京沪高铁为什么这么赚钱?》中国经济周刊

《京沪高铁二线将让哪些城市获益?》澎湃新闻评论

《官宣!京沪第二高铁来了,谁是最大受益城市?》国民经略

《京沪之间凭什么可以开第二条高铁线?》DT财经

《京沪高铁运行十年,谁最受益?》城市进化论

《苏中地区规划构建“双Y字型”京沪高铁通道》铁路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