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繁花》与《狂飙》,哪个中国更真实?

《繁花》与《狂飙》,哪个中国更真实?

文章来源: 上报 于 2024-02-01 16:18: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廖伟棠 2024年02月02日

王家卫的《繁花》剧集既没回应原作裡的失落,也没承接现实中的戕伤。(图片取自《繁花》微博)

此也陆剧,彼也陆剧,大家都在看《繁花》的时候,我在看《狂飙》。非不为、实不能为也,《繁花》勾起了我对《摆渡人》的创伤记忆。也勾起了我对永不再现的《阿飞正传》裡梁朝伟和张国荣的芳华之空羡——尤其当一开戏,镜头随著电梯和迴旋楼梯往和平饭店高层走去,伴随著金宇澄经典的那句“独上阁楼,最好是夜裡。”怎能不让人想起梁朝伟著名的阁楼梳头戏?

然而,上海人阿宝毕竟不是南洋赌徒周慕云,金宇澄也和刘以鬯相去甚远。至于王家卫,摇摆于两者之间(很明显刘以鬯更适合他),硬要用香港落魄南来文人追怀战前繁华的滤镜去接触1990年代最複杂疯狂的中国,造景而成的注定是自欺欺人的十里洋场。

我未能看完《繁花》剧集,所以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不响。但人人都夸的那句“不响”,是否只是鲁迅的“呐喊”的反面?只是一种精緻的犬儒姿势?是别有深意的沉默还是根本无话可说的无力?懂得1989后那几年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绝望、然后迅速地以自暴自弃为名拥抱功名利禄的,也许会想到“不响”的北京变调,那就是“鸡贼”,藏著掖著,闷声求存、或发点财。

拍过《摆渡人》的王家卫懂的,但他想用前者一样的铺张与巧言令色去掩饰《繁花》剧集的架空,却因为后者原著本身带有的深刻时代烙印,撞击出更多的不适尴尬。1989年前后的中国青年是怎样的?“他们只是想生活得再强烈一点”——娄烨《颐和园》裡的中国几乎是唯一合格的答案。《繁花》剧集既没回应原作裡的失落,也没承接现实中的戕伤,依旧是王家卫的温柔乡,“爱是欲触碰又收回”,强烈的大情大性当然和他无关。

只要在大陆拍剧,无论哪个孙悟空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徐克这么折腾的导演都没辄投降,王家卫用尽琳琅镜头、“金句”来维护的独立风格在中央广电总局的条条框框下貌似游刃有馀,实际上是不堪一击,难怪有人总结道这部不过是个未了版商战剧,文艺的背后,俗不可耐。而至于意识形态的输诚,王家卫也没有避嫌,以他给予《繁花》书本的特写可见——《繁花》简体繁体那么多个不同版本,他选了最丑的一个“学习出版社”版,拍到了那个封面上一排烫金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哪裡来的王家卫美学?我只能理解为后期有人给他“栽赃”。

只要在大陆拍剧,无论哪个孙悟空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徐克这么折腾的导演都没辄投降,王家卫如何可以?(图片取自IMDb)

那倒不如看开宗明义是主旋律、反贪打黑片的《狂飙》,这是一年前大陆的现象级连续剧,和王家卫相反,除了后面必须要加的“光明尾巴”,这部39集长剧基本上是拍摄一个四线城市黑社会霸主的成长史,黑帮首脑高启强的爱恨情仇如此饱满,完全夺走了主角那个反黑干警安欣的光芒。饰演前者的资深演员张颂文和后者演员张译的飙戏(补充一句,两人都远胜胡歌),更是张颂文技高一筹,完全把身在现实生长脉络裡的大陆观众征服了,因为他身上集中了从1980年代出生00年代发迹那一代的辛酸、狡黠、馀情与冷酷。

这样一个角色明显更接地气,试想你有多少机会接触一个阿宝那样的假遗少,又有多少机会接触到一个鱼贩、地痞、开发商打手?高启强就是后者,但他又没有避讳自己出身底层而来的伤痕,所以他的“不响”是另一种货真价实的不响,是舌头被更沉重、粗砺的事物压住了。

好像大陆观众基本上是把《狂飙》当洁本《金瓶梅》来看(中间穿插的数个著名大案从不同层面折射中国社会的层层矛盾),而把《繁花》当摩登版《红楼梦》意淫。两者的差异是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差距,这裡面有两个中国,不能说孰真孰假,因为如果要人民选择过怎样的生活时,他们当然还是要选阿宝的,尤其是中国的油腻中年、谁不心存金陵十二?有几个是像高启强三十岁都没谈过恋爱,一声不吭就爱上了黑老大的遗孀。《狂飙》镜头落在困顿白头的干警安欣时,反而让我想到了《老残游记》,那么《繁花》,能不能像《风月宝鑑》?我倒想看看了。

※作者为诗人、作家、摄影师。1975年出生于广东,1997年移居香港。曾出版诗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语》、《寻找仓央嘉措》、评论集《异托邦指南》等。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参加演唱会致不伦恋曝光 美国科技公司总裁辞职
他死于762年,他的朋友圈却传到了2025年
稳定币法案落地,比特币跳水,美国银行业坐不住了
美政府想"断供"马斯克旗下航天企业,但审查发现离不开
30年王室规定将松绑?威廉凯特考虑为儿子打破传统

24小时讨论排行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艺被联合国撤销
中国男在硅谷卖酱香饼月赚$2万被逮捕 疑因“无照”…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再造3个三峡"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意味著什么?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出炉 人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官方数据的泄露,杭州"粪水"水一个月前已经爆发了
美媒爆料:特朗普厌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残局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美国家情报总监:奥巴马政府曾伪造川普通俄材料
共和党出招反制中共 提案逼华府与北京“断亲”
中国国防部:中越将在广西举行首次陆军联训
川普不爱电动车 美政策大转弯 电车将变贵
ICE再爆争议!男子送女儿上学 当场被砸破车窗逮捕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华人旅馆老板娘陈尸客房 遭强暴杀害 37岁男被判…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繁花》与《狂飙》,哪个中国更真实?

上报 2024-02-01 16:18:58

廖伟棠 2024年02月02日

王家卫的《繁花》剧集既没回应原作裡的失落,也没承接现实中的戕伤。(图片取自《繁花》微博)

此也陆剧,彼也陆剧,大家都在看《繁花》的时候,我在看《狂飙》。非不为、实不能为也,《繁花》勾起了我对《摆渡人》的创伤记忆。也勾起了我对永不再现的《阿飞正传》裡梁朝伟和张国荣的芳华之空羡——尤其当一开戏,镜头随著电梯和迴旋楼梯往和平饭店高层走去,伴随著金宇澄经典的那句“独上阁楼,最好是夜裡。”怎能不让人想起梁朝伟著名的阁楼梳头戏?

然而,上海人阿宝毕竟不是南洋赌徒周慕云,金宇澄也和刘以鬯相去甚远。至于王家卫,摇摆于两者之间(很明显刘以鬯更适合他),硬要用香港落魄南来文人追怀战前繁华的滤镜去接触1990年代最複杂疯狂的中国,造景而成的注定是自欺欺人的十里洋场。

我未能看完《繁花》剧集,所以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不响。但人人都夸的那句“不响”,是否只是鲁迅的“呐喊”的反面?只是一种精緻的犬儒姿势?是别有深意的沉默还是根本无话可说的无力?懂得1989后那几年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绝望、然后迅速地以自暴自弃为名拥抱功名利禄的,也许会想到“不响”的北京变调,那就是“鸡贼”,藏著掖著,闷声求存、或发点财。

拍过《摆渡人》的王家卫懂的,但他想用前者一样的铺张与巧言令色去掩饰《繁花》剧集的架空,却因为后者原著本身带有的深刻时代烙印,撞击出更多的不适尴尬。1989年前后的中国青年是怎样的?“他们只是想生活得再强烈一点”——娄烨《颐和园》裡的中国几乎是唯一合格的答案。《繁花》剧集既没回应原作裡的失落,也没承接现实中的戕伤,依旧是王家卫的温柔乡,“爱是欲触碰又收回”,强烈的大情大性当然和他无关。

只要在大陆拍剧,无论哪个孙悟空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徐克这么折腾的导演都没辄投降,王家卫用尽琳琅镜头、“金句”来维护的独立风格在中央广电总局的条条框框下貌似游刃有馀,实际上是不堪一击,难怪有人总结道这部不过是个未了版商战剧,文艺的背后,俗不可耐。而至于意识形态的输诚,王家卫也没有避嫌,以他给予《繁花》书本的特写可见——《繁花》简体繁体那么多个不同版本,他选了最丑的一个“学习出版社”版,拍到了那个封面上一排烫金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哪裡来的王家卫美学?我只能理解为后期有人给他“栽赃”。

只要在大陆拍剧,无论哪个孙悟空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徐克这么折腾的导演都没辄投降,王家卫如何可以?(图片取自IMDb)

那倒不如看开宗明义是主旋律、反贪打黑片的《狂飙》,这是一年前大陆的现象级连续剧,和王家卫相反,除了后面必须要加的“光明尾巴”,这部39集长剧基本上是拍摄一个四线城市黑社会霸主的成长史,黑帮首脑高启强的爱恨情仇如此饱满,完全夺走了主角那个反黑干警安欣的光芒。饰演前者的资深演员张颂文和后者演员张译的飙戏(补充一句,两人都远胜胡歌),更是张颂文技高一筹,完全把身在现实生长脉络裡的大陆观众征服了,因为他身上集中了从1980年代出生00年代发迹那一代的辛酸、狡黠、馀情与冷酷。

这样一个角色明显更接地气,试想你有多少机会接触一个阿宝那样的假遗少,又有多少机会接触到一个鱼贩、地痞、开发商打手?高启强就是后者,但他又没有避讳自己出身底层而来的伤痕,所以他的“不响”是另一种货真价实的不响,是舌头被更沉重、粗砺的事物压住了。

好像大陆观众基本上是把《狂飙》当洁本《金瓶梅》来看(中间穿插的数个著名大案从不同层面折射中国社会的层层矛盾),而把《繁花》当摩登版《红楼梦》意淫。两者的差异是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差距,这裡面有两个中国,不能说孰真孰假,因为如果要人民选择过怎样的生活时,他们当然还是要选阿宝的,尤其是中国的油腻中年、谁不心存金陵十二?有几个是像高启强三十岁都没谈过恋爱,一声不吭就爱上了黑老大的遗孀。《狂飙》镜头落在困顿白头的干警安欣时,反而让我想到了《老残游记》,那么《繁花》,能不能像《风月宝鑑》?我倒想看看了。

※作者为诗人、作家、摄影师。1975年出生于广东,1997年移居香港。曾出版诗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语》、《寻找仓央嘉措》、评论集《异托邦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