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9亿人2000块的月收入治愈了年度焦虑

9亿人2000块的月收入治愈了年度焦虑

文章来源: 挪威TALK 于 2023-12-29 18:17: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这两天,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文章在媒体上广泛流传,我看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房地产、人口老龄化、消费不足等等,其中在讲到收入问题的时候,引用了北师大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的数据:

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9.64亿。

很快,「超过9亿人月入不足2000元」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我看到的时候好像还是热搜第一,看来大家还是非常关注收入的。当然了,用这个数据肯定不能得出来大伙儿出去打工,有9个多亿人工资不足2000这个结论,因为这9亿人里包括所有收入低于2000的人。

比如说,大学毕业按22岁算,根据人口数据,22岁以下的人口,我们有4.4个亿,这4.4亿大概率收入是不足2000的,毕竟还在上学;还有很多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靠自己在家种个地养活,大概率月入也不足2000.

把上述这些人刨除,就是剩下的劳动力人口,那么这部分人口的月收入是多少?2021年的时候,董小姐曾经建议把个税的起征点从5000元拉到一万。这个时候后来引发挺大的争议,不少机构都调研了一下起征标准改变之后,符合标准的人群变化情况。

2018年8月31号,我们正式把个税起征点从每个月3500元拉到了每个月5000元。中信证券当年给出的数据是,如果按照个税起征标准5000元来算,符合起征标准的人口大概6400万。财政部门也有过一次统计,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之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这份数据和后来上海财经大学给出的数据差不多。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是2018年的数据,怎么能代表5年之后的情况。确实不能代表,我也没有查到最新的数据。这个时候就要推出知名主播李佳琦的话:这5年工资涨没涨?

前阵子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想必大家在朋友圈都看到过,是一个叫闻会军的中年男人,这位大哥本职工作是在驾校当教练,爱好是跳舞和晚上发emo的朋友圈文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自己的主号涨了470万粉,发emo文案的账号涨了170万粉,驾校的账号也有小100万粉,加起来接近700万粉丝。

这位大哥流量来了之后,立马就去开了直播,12月18号,两个号,两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2500万,12月19号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3700万,据说在这场直播中,广大网友刷了6000个嘉年华。

有人算了一下,每个嘉年华主播到手之后能有个1400元,6000个嘉年华,那就是800多万,于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大哥一夜挣了800多万。

第二天更离谱的热搜出来了,说大哥其实挣了1个亿,当然这1个多亿是平台币,如果换算成现金的话估计也有1000多万,这个收入不说吊打了很多普通人,直接吊打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数据。

其实按照3000多万的场观人数,到场的人每人给个五毛就得有一千五百多万了,所以具体拆解下来,一晚上800多万的收入看数额很令人震惊,但结合场观人数,是不是看起来又正常了点。

互联网从来不缺造富故事,就像彩票圈也从来不缺造福故事一样,照我的看法,这种互联网的泼天流量和彩票圈的泼天富贵是一样的,真正属于运气的游戏。

但是这种一夜好几百万的事情和数据,天天刷,看多了,就会产生一个现象:

对钱没有概念。

就比如说自己兜里可能十万没有,但就是觉得两三百万的房子好像也挺便宜,小一万的手机好像也不贵,这就是对钱没有概念,因为你上网一刷,大家好像都有,属于标配。以前对钱没概念的是小孩,现在对钱没概念的是经常上网经常刷到这类一夜好几百万故事的人。

对钱没概念的后果就很直接,往大件的东西说,两三百万的房子也就是个小刚需,二三十万的车也就是个代步车,二者都属于生活必需品;往小件了说,过生日发个520的红包,按照有些说法,给520不如给她自由,所以起步价就得是5200,标配得5万2;小几千的包也算是不爱,拿不出一万出来谈什么恋爱。

所以很多人应该都很好奇,在一个9亿多人不足2000块的月收入外加大概只有10%左右的劳动力人口满足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的社会,究竟是怎么出现这种发520红包不如给她自由的这种现象。

其实我也好奇,懂行的朋友们可以分析分析。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遍佈世界 为何仅这国华人完全同化?连中国名都不要
12万日本女人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 她们最后去哪了?
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出庭受审,念了句中国古诗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24小时讨论排行

纽约时报:特朗普如何毁掉美国80年的伟大遗产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华尔街日报:美中AI大战 战场转到开源AI模型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曝光:美国在AI芯片暗装追踪器 追查非法转运中国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拜登女儿提出离婚 结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长15岁
拜登女儿官宣结束13年无娃婚姻 分手词被指尖刻
白宫:特朗普“决心”结束乌克兰战争
德州大规模火车脱轨!35节车厢歪七扭八倾倒堆叠
被史泰龙大赞“第二个华盛顿” 川普终于给他颁了个奖
美罢免劳工统计局长后,首个重要数据再遭质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9亿人2000块的月收入治愈了年度焦虑

挪威TALK 2023-12-29 18:17:10



这两天,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文章在媒体上广泛流传,我看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房地产、人口老龄化、消费不足等等,其中在讲到收入问题的时候,引用了北师大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的数据:

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9.64亿。

很快,「超过9亿人月入不足2000元」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我看到的时候好像还是热搜第一,看来大家还是非常关注收入的。当然了,用这个数据肯定不能得出来大伙儿出去打工,有9个多亿人工资不足2000这个结论,因为这9亿人里包括所有收入低于2000的人。

比如说,大学毕业按22岁算,根据人口数据,22岁以下的人口,我们有4.4个亿,这4.4亿大概率收入是不足2000的,毕竟还在上学;还有很多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靠自己在家种个地养活,大概率月入也不足2000.

把上述这些人刨除,就是剩下的劳动力人口,那么这部分人口的月收入是多少?2021年的时候,董小姐曾经建议把个税的起征点从5000元拉到一万。这个时候后来引发挺大的争议,不少机构都调研了一下起征标准改变之后,符合标准的人群变化情况。

2018年8月31号,我们正式把个税起征点从每个月3500元拉到了每个月5000元。中信证券当年给出的数据是,如果按照个税起征标准5000元来算,符合起征标准的人口大概6400万。财政部门也有过一次统计,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之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这份数据和后来上海财经大学给出的数据差不多。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是2018年的数据,怎么能代表5年之后的情况。确实不能代表,我也没有查到最新的数据。这个时候就要推出知名主播李佳琦的话:这5年工资涨没涨?

前阵子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想必大家在朋友圈都看到过,是一个叫闻会军的中年男人,这位大哥本职工作是在驾校当教练,爱好是跳舞和晚上发emo的朋友圈文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自己的主号涨了470万粉,发emo文案的账号涨了170万粉,驾校的账号也有小100万粉,加起来接近700万粉丝。

这位大哥流量来了之后,立马就去开了直播,12月18号,两个号,两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2500万,12月19号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3700万,据说在这场直播中,广大网友刷了6000个嘉年华。

有人算了一下,每个嘉年华主播到手之后能有个1400元,6000个嘉年华,那就是800多万,于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大哥一夜挣了800多万。

第二天更离谱的热搜出来了,说大哥其实挣了1个亿,当然这1个多亿是平台币,如果换算成现金的话估计也有1000多万,这个收入不说吊打了很多普通人,直接吊打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数据。

其实按照3000多万的场观人数,到场的人每人给个五毛就得有一千五百多万了,所以具体拆解下来,一晚上800多万的收入看数额很令人震惊,但结合场观人数,是不是看起来又正常了点。

互联网从来不缺造富故事,就像彩票圈也从来不缺造福故事一样,照我的看法,这种互联网的泼天流量和彩票圈的泼天富贵是一样的,真正属于运气的游戏。

但是这种一夜好几百万的事情和数据,天天刷,看多了,就会产生一个现象:

对钱没有概念。

就比如说自己兜里可能十万没有,但就是觉得两三百万的房子好像也挺便宜,小一万的手机好像也不贵,这就是对钱没有概念,因为你上网一刷,大家好像都有,属于标配。以前对钱没概念的是小孩,现在对钱没概念的是经常上网经常刷到这类一夜好几百万故事的人。

对钱没概念的后果就很直接,往大件的东西说,两三百万的房子也就是个小刚需,二三十万的车也就是个代步车,二者都属于生活必需品;往小件了说,过生日发个520的红包,按照有些说法,给520不如给她自由,所以起步价就得是5200,标配得5万2;小几千的包也算是不爱,拿不出一万出来谈什么恋爱。

所以很多人应该都很好奇,在一个9亿多人不足2000块的月收入外加大概只有10%左右的劳动力人口满足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的社会,究竟是怎么出现这种发520红包不如给她自由的这种现象。

其实我也好奇,懂行的朋友们可以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