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因为呼吁跨性别平等,丁香医生被粉红构陷

因为呼吁跨性别平等,丁香医生被粉红构陷

文章来源: 季华多元 于 2023-05-26 20:10: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医疗科普品牌丁香医生5月23日的一篇推文科普和讲叙了一个关于跨性别者的故事和科学概念,最近遭遇质疑、网暴和不切实际的构陷。

(注:构陷丁香医生,断章取义)

可以质疑吗?当然可以质疑,但部分网友的这份质疑并不友善。准确的说,表面质疑丁香医生推文的科学性、准确性,实际是否认“跨性别者应该平等”这一共识,宣扬歧视性少数人群的信息,情绪化的带有对性少数人群的偏见、污名化与不友好。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但似乎提出质疑的都是平时讨论国际时政的博主,对于医学尤其是在性别重置手术、跨性别者医疗护理与社会性别等领域并不甚了解,因此这部份网友以什么样的科学论证来自证推文《我决定陪儿子重新成长为一名女性》有所谓的“问题”?原推文已注明了经过相关医生做内容审核,因此对于专业领域外的我们不应禁锢在自己的落后偏见认知中作判断。

(注:原推文客观科普跨性别,并作专业医生审核)

什么是“跨性别”?

跨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包括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和性别酷儿/非二元性别等性别认同。

由于社会对跨性别者的不了解、偏见与污名化,跨性别者目前在社会中受到普遍歧视。由于自我认同、出柜、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跨性别者也普遍经历过焦虑等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性别认同障碍或性别焦虑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ender Dysphoria)被正式更名为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并将其重新归入“性健康”一栏,这标志着性别认同的去病化。

至于部份网友质疑该推文在“宣传未成年人‘变性’”,这是无稽之谈。“通过‘宣传’让别人也‘变成’性少数”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你看了该推文有“突然想申请性别重置手术”吗?有顺性别青少年因为看见该推文“突然想当跨性别者”吗?同性恋也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异性恋者会因为看到关于同性恋的科普信息而突然“变成”了同性恋者;同样同性恋者身边有那么多异性恋者可以所谓的“学”,为什么他们仍然是同性恋?另外,支持性少数权益并不是、也从未“‘宣传’让别人也‘当’性少数”,宣传和支持的一直是“客观、平等的尊重性少数群体”,仅此而已。

(注:金星从小便内心认定自己是女性,并艰难完成性别重置手术)

“无论是顺性别还是性少数群体,所持有这种心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通过后天学习或者环境影响形成的。”中国性别重置手术方面权威医生潘柏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原文故事中所说的涉及未成年人用药问题,丁香医生原推文仅客观讲叙这件故事的经过而已,而并非呼吁其他未成年人或青少年跨性别者去像故事当事人一样去用药。打个比方,难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提到了抑郁症三个字,就等于是宣传和呼吁其他人学习怎么患抑郁症吗?援引该段文字质疑丁香医生“宣传未成年人‘变性’”是曲解立意、断章取义。

(注:相反丁香医生原推文提及了不合理服药问题)

“如果对方年满16岁,在家长的许可下,也可以酌情采用激素治疗(用外源性激素,让身体转变为ta希望的性别特征)。这是跨性别者需求最大的环节……治疗全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定期检测,才能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之内使用。启动治疗的孩子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服药,并且按时随访……”潘柏龄医生表示这是业界共识。

反而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激素治疗,有的跨性别孩子在家自行切除性器官,包括睾丸、阴茎等等,面临感染风险。同样是性别重置手术方面的医生赵烨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老师是‘中国变性手术之父’何清濂教授,跨性别孩子在 上世纪90年代求医无门的时候,跟我的老师是写血书的。他们自己把手指头拿针扎破了,写‘救救我、救救我’,我是亲眼见。”

(注:由于不接纳跨性别身份,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精神不佳)

(注:父母接纳孩子是跨性别者后,成绩进步,也变得乐观开朗)

为什么要科普“何为跨性别”?不仅此,包括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为什么我们要科普和报道他们?这个问题很多人曾问过。

我会回答,因为社会、家庭对他们仍有偏见。️‍️‍️

(注:中国跨性别群体的生存状况仍然艰难)

由于社会大众、家庭等的不了解、偏见,性少数人群的社会可见度、包容度并不高。他们的权益被侵犯,没有办法被平等对待和尊重时,却又不被看到,甚至被漠视、无视和污名化。许多性少数群体因为自己的身份在生活上遇到各种困难,例如网络暴力、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心理状况与职场偏见等等。

据《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原生家庭不接受跨性别的孩子,61.2%的跨性别群体近一年有过自杀想法,其中跨性别女性的比例高达69.2%。

大众客观了解与认识性少数群体,尊重和包容他们,社会也才能向着更包容的方向前进。

查看评论(16)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不要回答!死卫星发出超强无线电讯号 科学家震惊
机场惊魂!女乘客因“裤裆潮湿”被安检拦下搜身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示范样板?美对越20% 越对美0%+开放市场+堵"洗产地"…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5共和党人一度倒戈
视频热传:专业团队砍巨树 “最后一击”砸毁了一切…
印防长突提永久划界 抛“四步走”计划 中方冷处理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争夺未来能源主导权之战:中国正在领先
中国杂技大妈WNBA表演时坠落!已效力NBA超30年
鉴别一个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它有没有空调!
美国证实暂停部分对乌克兰军援,泽连斯基回应
专家警告:美国逼小国硬吞20%重税,仍难挡中国洗产地
“10亿人挺你” 马斯克杠川普 中国网友一面倒支持
纽约时报:共和党削减电动车补贴将削弱车企竞争力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无耻的判决
乌轰炸库斯克俄军指挥部 成功击杀俄海军副司令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因为呼吁跨性别平等,丁香医生被粉红构陷

季华多元 2023-05-26 20:10:57

医疗科普品牌丁香医生5月23日的一篇推文科普和讲叙了一个关于跨性别者的故事和科学概念,最近遭遇质疑、网暴和不切实际的构陷。

(注:构陷丁香医生,断章取义)

可以质疑吗?当然可以质疑,但部分网友的这份质疑并不友善。准确的说,表面质疑丁香医生推文的科学性、准确性,实际是否认“跨性别者应该平等”这一共识,宣扬歧视性少数人群的信息,情绪化的带有对性少数人群的偏见、污名化与不友好。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但似乎提出质疑的都是平时讨论国际时政的博主,对于医学尤其是在性别重置手术、跨性别者医疗护理与社会性别等领域并不甚了解,因此这部份网友以什么样的科学论证来自证推文《我决定陪儿子重新成长为一名女性》有所谓的“问题”?原推文已注明了经过相关医生做内容审核,因此对于专业领域外的我们不应禁锢在自己的落后偏见认知中作判断。

(注:原推文客观科普跨性别,并作专业医生审核)

什么是“跨性别”?

跨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包括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和性别酷儿/非二元性别等性别认同。

由于社会对跨性别者的不了解、偏见与污名化,跨性别者目前在社会中受到普遍歧视。由于自我认同、出柜、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跨性别者也普遍经历过焦虑等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性别认同障碍或性别焦虑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ender Dysphoria)被正式更名为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并将其重新归入“性健康”一栏,这标志着性别认同的去病化。

至于部份网友质疑该推文在“宣传未成年人‘变性’”,这是无稽之谈。“通过‘宣传’让别人也‘变成’性少数”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你看了该推文有“突然想申请性别重置手术”吗?有顺性别青少年因为看见该推文“突然想当跨性别者”吗?同性恋也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异性恋者会因为看到关于同性恋的科普信息而突然“变成”了同性恋者;同样同性恋者身边有那么多异性恋者可以所谓的“学”,为什么他们仍然是同性恋?另外,支持性少数权益并不是、也从未“‘宣传’让别人也‘当’性少数”,宣传和支持的一直是“客观、平等的尊重性少数群体”,仅此而已。

(注:金星从小便内心认定自己是女性,并艰难完成性别重置手术)

“无论是顺性别还是性少数群体,所持有这种心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通过后天学习或者环境影响形成的。”中国性别重置手术方面权威医生潘柏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原文故事中所说的涉及未成年人用药问题,丁香医生原推文仅客观讲叙这件故事的经过而已,而并非呼吁其他未成年人或青少年跨性别者去像故事当事人一样去用药。打个比方,难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提到了抑郁症三个字,就等于是宣传和呼吁其他人学习怎么患抑郁症吗?援引该段文字质疑丁香医生“宣传未成年人‘变性’”是曲解立意、断章取义。

(注:相反丁香医生原推文提及了不合理服药问题)

“如果对方年满16岁,在家长的许可下,也可以酌情采用激素治疗(用外源性激素,让身体转变为ta希望的性别特征)。这是跨性别者需求最大的环节……治疗全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定期检测,才能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之内使用。启动治疗的孩子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服药,并且按时随访……”潘柏龄医生表示这是业界共识。

反而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激素治疗,有的跨性别孩子在家自行切除性器官,包括睾丸、阴茎等等,面临感染风险。同样是性别重置手术方面的医生赵烨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老师是‘中国变性手术之父’何清濂教授,跨性别孩子在 上世纪90年代求医无门的时候,跟我的老师是写血书的。他们自己把手指头拿针扎破了,写‘救救我、救救我’,我是亲眼见。”

(注:由于不接纳跨性别身份,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精神不佳)

(注:父母接纳孩子是跨性别者后,成绩进步,也变得乐观开朗)

为什么要科普“何为跨性别”?不仅此,包括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为什么我们要科普和报道他们?这个问题很多人曾问过。

我会回答,因为社会、家庭对他们仍有偏见。️‍️‍️

(注:中国跨性别群体的生存状况仍然艰难)

由于社会大众、家庭等的不了解、偏见,性少数人群的社会可见度、包容度并不高。他们的权益被侵犯,没有办法被平等对待和尊重时,却又不被看到,甚至被漠视、无视和污名化。许多性少数群体因为自己的身份在生活上遇到各种困难,例如网络暴力、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心理状况与职场偏见等等。

据《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原生家庭不接受跨性别的孩子,61.2%的跨性别群体近一年有过自杀想法,其中跨性别女性的比例高达69.2%。

大众客观了解与认识性少数群体,尊重和包容他们,社会也才能向着更包容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