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空前绝后!那一年,大清向全世界宣战!”

“空前绝后!那一年,大清向全世界宣战!”

文章来源: 春色三分 于 2020-07-06 20:40: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做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她颁布诏书,向十一国宣战。当时世界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只有二十三个,其他全是殖民地,向十一国列强宣战,约等于把除了中国本身以外其他各国都变成了为敌人。

《宣战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咋一看,慈禧老太后终于雄起,要跟列强真枪真刀干一场了。

但实际上,这其中的原因,不是慈禧雄性激素分泌过剩要雄起,而是他的亲信荣禄收到四条假消息,其中一条便是列强要勒令皇太后归政。

仅仅这一条,便触及到慈禧老太的底线。慈禧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让她归政等于要了她的亲命,盛怒之下向各国宣战。

宣战诏书里竟然出现人人忠愤,旷代所无,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这样的惊人语句。

当然,老佛爷敢这么干,也是有底气的。

什么底气?

义和团那群刀枪不入的老伙计们,有三十几万人聚集在北京,民气可用,他们就是老佛爷的底气。

当时北京的交通已经被义和团切断,电报线都被拆出来卖废铁。洋人那些消息,按道理来说,根本传不进来,怎么就有洋人要求慈禧还政的说法呢?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慈禧怎么就看不明白呢?说明白了,就是利令智昏,对权力的极度贪婪降低了她的智商。

《对万国宣战诏书》一出来,十一个国家的头头脑脑们个个兴高采烈,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

很快,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八国,东拼西凑,集结了两万人马,从天津大沽登陆,准备发一波横财了。

相比于八国联军,毅和団和团的力量就显得十分弱小,两三万的童子军,四五万的妇女,二十来万的庄稼汉,零零碎碎三十几万人。

由于,毅和団兵力不足,他们对待八国联军的策略是,打不赢就跑,洋鬼子枪一响,他们就作鸟兽散。

唯一一位厚道的淮军老将聂士成,坚守不退,与八国联军血战八里台。

没想到,聂将军在前方苦战,毅和団在敌后配合洋鬼子,冲入聂士成家将其一家灭门,抢了聂家的财物,再放一把火烧为白地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毅和団跑路,慈禧只好带着光绪帝,去西安打猎了。

那么大清的其他地方封疆大吏,他们在搞什么呢?

实际上,在慈禧老太在向十一强国宣战的时候,他们就一致认为,这是神经失调。

两广总督李鸿章对太后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张之洞更不客气。座中有人提议写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张之洞奋然掷烟枪而起曰:这老寡妇(指慈禧太后)要骇她一下!改: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

刘坤一说:慈禧的政权要完蛋。

连跟慈禧有过亲密关系的战友,满人荣禄也决定跟这些汉人一起抵制,刚宣战就告诉大家别把太后的命令当回事,大家要一致抵制西太后。

张之洞等人甚至策划一个「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政府被八国联军干掉,大家就推选李鸿章当大总统,走向共和。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个政权到了靠毅和団拳匪这种东西对付洋人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彻底没戏了。

最后,仗打完了,大家坐到一起谈判。列强纷纷表示,慈禧作为顶级慈善家,不能小家子气,应该拿出天朝顶级富豪的气度。

1901年,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画押,向各国赔偿白银本息9.8亿两,当场气的一口老血喷出来。

《辛丑条约》耗尽了大清最后一点元气,过了八年,慈禧死,又三年,大清卒。

×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裔"名媛"吃霸王餐数次被抓 人设崩塌 双面人生曝光
德州警方34年悬案 一群大学生接手 直接破了
“闭嘴,闭嘴,蠢猪!” 特朗普辱骂女记者舆论大哗
罗瑞卿女儿罗点点病逝:晚年倡尊严死 六四时曾遭打压
大反转,中国网红海外不是失联,而是被捕入狱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外交部官员解释“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日交锋,是否需要顾及外交礼仪
那个开日系车被“爱国青年”砸穿脑袋的中国人
特朗普让北京知道,中国已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印度商家跃跃欲试
AI泡沫化?黄仁勋提出3大重点反驳:AI已不可逆
路透:美国要乌克兰认了 用割地与裁军换停战
高中学历“逆袭”成大学博导 如何骗过层层审核的?
解放军发MV 放话:敌人都别太狂 最好乖乖举手投降…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以前从银行取一万块有多快,那就知道现在取一万块钱有多慢
中国大使馆前 日本人用音响放"馆长咆哮习近平"
华裔男生离奇坠轨 无监控无证人无记录 家属无法接受
台积电老臣被曝携20多箱机密资料跳槽英特尔?
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狂飙62%!黄仁勋:这不是泡沫
“党已帮你取消机票” 中国严查赴日旅游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空前绝后!那一年,大清向全世界宣战!”

春色三分 2020-07-06 20:40:51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做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她颁布诏书,向十一国宣战。当时世界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只有二十三个,其他全是殖民地,向十一国列强宣战,约等于把除了中国本身以外其他各国都变成了为敌人。

《宣战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咋一看,慈禧老太后终于雄起,要跟列强真枪真刀干一场了。

但实际上,这其中的原因,不是慈禧雄性激素分泌过剩要雄起,而是他的亲信荣禄收到四条假消息,其中一条便是列强要勒令皇太后归政。

仅仅这一条,便触及到慈禧老太的底线。慈禧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让她归政等于要了她的亲命,盛怒之下向各国宣战。

宣战诏书里竟然出现人人忠愤,旷代所无,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这样的惊人语句。

当然,老佛爷敢这么干,也是有底气的。

什么底气?

义和团那群刀枪不入的老伙计们,有三十几万人聚集在北京,民气可用,他们就是老佛爷的底气。

当时北京的交通已经被义和团切断,电报线都被拆出来卖废铁。洋人那些消息,按道理来说,根本传不进来,怎么就有洋人要求慈禧还政的说法呢?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慈禧怎么就看不明白呢?说明白了,就是利令智昏,对权力的极度贪婪降低了她的智商。

《对万国宣战诏书》一出来,十一个国家的头头脑脑们个个兴高采烈,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

很快,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八国,东拼西凑,集结了两万人马,从天津大沽登陆,准备发一波横财了。

相比于八国联军,毅和団和团的力量就显得十分弱小,两三万的童子军,四五万的妇女,二十来万的庄稼汉,零零碎碎三十几万人。

由于,毅和団兵力不足,他们对待八国联军的策略是,打不赢就跑,洋鬼子枪一响,他们就作鸟兽散。

唯一一位厚道的淮军老将聂士成,坚守不退,与八国联军血战八里台。

没想到,聂将军在前方苦战,毅和団在敌后配合洋鬼子,冲入聂士成家将其一家灭门,抢了聂家的财物,再放一把火烧为白地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毅和団跑路,慈禧只好带着光绪帝,去西安打猎了。

那么大清的其他地方封疆大吏,他们在搞什么呢?

实际上,在慈禧老太在向十一强国宣战的时候,他们就一致认为,这是神经失调。

两广总督李鸿章对太后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张之洞更不客气。座中有人提议写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张之洞奋然掷烟枪而起曰:这老寡妇(指慈禧太后)要骇她一下!改: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

刘坤一说:慈禧的政权要完蛋。

连跟慈禧有过亲密关系的战友,满人荣禄也决定跟这些汉人一起抵制,刚宣战就告诉大家别把太后的命令当回事,大家要一致抵制西太后。

张之洞等人甚至策划一个「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政府被八国联军干掉,大家就推选李鸿章当大总统,走向共和。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个政权到了靠毅和団拳匪这种东西对付洋人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彻底没戏了。

最后,仗打完了,大家坐到一起谈判。列强纷纷表示,慈禧作为顶级慈善家,不能小家子气,应该拿出天朝顶级富豪的气度。

1901年,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画押,向各国赔偿白银本息9.8亿两,当场气的一口老血喷出来。

《辛丑条约》耗尽了大清最后一点元气,过了八年,慈禧死,又三年,大清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