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则下跪的新闻让人感触良多:一则是,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因内疚于没有救出全部被埋的学生,而痛哭下跪祭奠遇难学生(5月26日新华社);另一则是,绵竹市127名遇难小学生家长组队前往德阳市委反映问题,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跪倒在队伍旁,恳求家长留步。(5月26日《南方都市报》)
男儿膝下有黄金,刘亚春老师的下跪让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看完报道可知,刘老师可谓尽心尽力了,他忍受着独子和妻子双双遇难的痛苦,组织老师和幸存学生自救,并冒着危险救出了一百多名学生。灾难面前,一个人穷尽一切手段,做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后,他就是问心无愧的了。我想,刘老师在尽其所能后还觉得“内疚”,实源于为人师表者的责任感与朴素的道德情怀,正如他说的,“大难当头,我必须承担起营救被困学生的责任。”
像这样敢于担当、严于律己的老师,在此次地震中有很多很多,他们很普通,但他们瞬间爆发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刘老师的“下跪”是一个标本,诠释着为何灾难来临时,让人热泪盈眶的往往都是那些普通人。
与刘老师相比,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的下跪给人的感受就复杂多了。
但又不得不说,对质疑教学楼存在质量问题而导致127名小学生遇难的家长来说,此时市委书记的下跪已抚慰不了他们,他们渴望更有实质性的行政努力与效率——启动调查程序,查明教学楼质量真相,给大家一个说法。
我们不能说蒋书记的下跪是在搪塞或拖延,但我们可以这样问:在下跪之前,作为绵竹一把手的他是否尽职尽责,做了市委书记所有该做与能做的事务,以安抚陷于巨大悲痛中的群众?
“书记下跪”很夺人眼球,但意义不大,真正让群众信服的是实际行动。在这方面,绵竹市的上级德阳市委更具“执政能力”,报道说,他们派出4辆大巴迎接家长,由常务副市长张金明直接答复家长的诉求。
平等沟通可以消除隔阂与误会,在此基础上,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契机。对地方主政官来说,与其悲情地下跪,不如务实地沟通,尽其所能地解决问题。[作者:修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