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深度报道: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就属“道德败坏”?

深度报道: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就属“道德败坏”?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于 2003-06-05 09:15:0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学生行为和校园规则之间频频发生冲突,是校规越界?还是学生出格?学校和学生之间,到底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还是平等的契约双方?

  本刊记者/孙展

  厚厚的一摞信摆在桌子上,《中国大学生》杂志社的编辑陶陶随手从中抽了一封,这是西北某高校署名王硕的学生于2003年5月5写的。

  “我因为在谈恋爱时,与女朋友有一些亲密举动而遭到了学校的处分,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影响到将来考研的报名?请《中国大学生》杂志社的编辑帮忙给我出个主意。”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收到各地大学生发来的类似信件,或打来的电话,可是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陶陶对《新闻周刊》说。

  校规也违规?

  王硕的遭遇在全国高校中不是惟一的。

  来自上海的消息称,在少数大学如有学生情侣当众拥抱,将成为学生的德育不良行为被记入档案,情节严重的相关学生还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危险。

  部分高校将“不准当众接吻”、“不准当众在食堂喂饭”等等,立为学生必须在校园遵守的规则。

  此外,那些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理应遵守的校规也面临极大挑战——2001年7月,一则有关武汉大学领导人允许在校生结婚的消息掀起轩然大波,全国高校实行多年的“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受到学生、媒体和法律界人士的普遍质疑。

  2002年11月,西南邮电学院两名学生的行为更是把人们对有关校规的争议推向了高潮:一对大学生情侣外出旅游时发生了性关系,并导致女方怀孕,校方知情后,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两人开除。这对情侣认为学校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打算起诉校方。围绕大学生情侣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属“道德败坏”、“学校有没有权力因为在校生发生性关系而开除他们”等问题,再一次发生激烈争论。

  “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规则,常常处于一种为难的状况”,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志仁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学生管理的规定,大多数是原则性条款,需要校方在执行中细化,而细化的规则既要考虑管理学生的需要,又要不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同时还要顾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因此是一个三难的选择。

  这种三难的选择不乏例证。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多起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例,已经将人们对有关校规“是否合理”的争论引入到“是否合法”的质疑之中。

  199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该校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田永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理由是田永在1996年2月的考试中作弊而被学校取消了学籍。1999年年初,田永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将学校告上法庭。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学校虽然取消了田永的学籍,但并未真正执行,另外学校的规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也有一定程度的不符,因此判决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向田永颁发毕业证书。

  北京科技大学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最终维持原判。

  这个判决显然鼓励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刘燕文,他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1999年7月,他拿着刊登田永案的报纸来到法院,也将母校北京大学告上法庭。此外,在2000年12月,黄渊虎将武汉大学推上被告席,他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给他补办博士研究生注册手续,要求为他落实户口和粮油关系,并赔偿物质及精神损失20余万元。2003年初,福州一所大学会计系一个姓穆的学生,在一门选修课的开卷考试中因找人替考被勒令退学。穆不服校方处分,向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学校颁发给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其办理毕业派遣手续,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每月1000元。

  “学校制定的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却很难知道出台这些规定时是否考虑到它能够在现实中执行?有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参考了学生的意见?如果没有,当谈论学生违背校规的时候,说不定这些校规本身就是违规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申素平博士谈到学生状告学校时说。

  尽管对现有的校规并不是完全赞成,但李志仁并不认可学生动辄用法律来“维权”的行为。“学生的基本权利理应得到尊重,但是学生毕竟是处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的特殊人群,不能简单将学生不满校规处罚的行为理解为维权行为,毕竟他们并没有完全成熟,行为还有盲目跟风的特点。”

查看评论(1)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网红富豪”竟是人贩子?恶魔兄弟因一盒披萨落网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华人家的花园太丑险遭罚款,大家评评冤不冤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斯坦福揭秘婚姻现代真相:为何"优质"单身女性更多?
台湾大罢免全数未过,美学者:政治对立恐削弱国安
释永信涉刑事犯罪 严重违反戒律 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
“回来报备!”新疆社区的权力有多大?
佛山疫情又开始做核酸了,三年之后又三年?
美波音737起飞失火冒烟 173人仓皇逃生:看到轮子喷飞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深度报道: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就属“道德败坏”?

中国新闻网? 2003-06-05 09:15:00

学生行为和校园规则之间频频发生冲突,是校规越界?还是学生出格?学校和学生之间,到底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还是平等的契约双方?

  本刊记者/孙展

  厚厚的一摞信摆在桌子上,《中国大学生》杂志社的编辑陶陶随手从中抽了一封,这是西北某高校署名王硕的学生于2003年5月5写的。

  “我因为在谈恋爱时,与女朋友有一些亲密举动而遭到了学校的处分,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影响到将来考研的报名?请《中国大学生》杂志社的编辑帮忙给我出个主意。”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收到各地大学生发来的类似信件,或打来的电话,可是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陶陶对《新闻周刊》说。

  校规也违规?

  王硕的遭遇在全国高校中不是惟一的。

  来自上海的消息称,在少数大学如有学生情侣当众拥抱,将成为学生的德育不良行为被记入档案,情节严重的相关学生还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危险。

  部分高校将“不准当众接吻”、“不准当众在食堂喂饭”等等,立为学生必须在校园遵守的规则。

  此外,那些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理应遵守的校规也面临极大挑战——2001年7月,一则有关武汉大学领导人允许在校生结婚的消息掀起轩然大波,全国高校实行多年的“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受到学生、媒体和法律界人士的普遍质疑。

  2002年11月,西南邮电学院两名学生的行为更是把人们对有关校规的争议推向了高潮:一对大学生情侣外出旅游时发生了性关系,并导致女方怀孕,校方知情后,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两人开除。这对情侣认为学校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打算起诉校方。围绕大学生情侣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属“道德败坏”、“学校有没有权力因为在校生发生性关系而开除他们”等问题,再一次发生激烈争论。

  “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规则,常常处于一种为难的状况”,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志仁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学生管理的规定,大多数是原则性条款,需要校方在执行中细化,而细化的规则既要考虑管理学生的需要,又要不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同时还要顾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因此是一个三难的选择。

  这种三难的选择不乏例证。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多起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例,已经将人们对有关校规“是否合理”的争论引入到“是否合法”的质疑之中。

  199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该校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田永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理由是田永在1996年2月的考试中作弊而被学校取消了学籍。1999年年初,田永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将学校告上法庭。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学校虽然取消了田永的学籍,但并未真正执行,另外学校的规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也有一定程度的不符,因此判决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向田永颁发毕业证书。

  北京科技大学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最终维持原判。

  这个判决显然鼓励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刘燕文,他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1999年7月,他拿着刊登田永案的报纸来到法院,也将母校北京大学告上法庭。此外,在2000年12月,黄渊虎将武汉大学推上被告席,他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给他补办博士研究生注册手续,要求为他落实户口和粮油关系,并赔偿物质及精神损失20余万元。2003年初,福州一所大学会计系一个姓穆的学生,在一门选修课的开卷考试中因找人替考被勒令退学。穆不服校方处分,向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学校颁发给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其办理毕业派遣手续,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每月1000元。

  “学校制定的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却很难知道出台这些规定时是否考虑到它能够在现实中执行?有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参考了学生的意见?如果没有,当谈论学生违背校规的时候,说不定这些校规本身就是违规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申素平博士谈到学生状告学校时说。

  尽管对现有的校规并不是完全赞成,但李志仁并不认可学生动辄用法律来“维权”的行为。“学生的基本权利理应得到尊重,但是学生毕竟是处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的特殊人群,不能简单将学生不满校规处罚的行为理解为维权行为,毕竟他们并没有完全成熟,行为还有盲目跟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