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游一游

天上人间游一游

我的一生与家庭(第三部分)(1)

天上人间游一游 (2025-11-09 10:08:17) 评论 (0)

                                 (三) 求学过程

    抗战胜利了, 再也不会有敌机来干扰, 法院就要从方岩镇迁回永康城内,我们当然也要随之搬家, 这时已接近九月, 我又该找我要上的学校; 永康中学因原校址被鬼子炸毁, 在乡下暂时无法搬回到城里来, 故只有住校(离城十多里路的一个小镇——厚吴),虽然学校允许我插入初三下学期(毕业班)读书, 班上同样也是只有八、九个女同学, 但她们都是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活动, 而我没有亲切的同学, 感到很孤独; 因此, 每逢周末就想回家。 有一次, 在我独自一人从学校走回到城里的路上, 见到一个带着墨镜的男子, 腰上挂着一把合子枪,他见我走过来就问:“到那里去”? 我见势不对, 就赶紧扛起父亲的牌子, 说:“我到地方法院去找我的爸爸, 他在那里是当推事的”。那人说“当官的也得检查, 把包拿过来”,随即把我手上的书包拿去翻了一番, 见书中夹有几块钱, 他就拿走了, 并说:“你快到家了, 这钱你是用不上的, 就给我用吧! 以后我们还会见面的, 好说!好说!” 我是无可奈何的回到了家里,把遇到的经过叙述一遍, 父亲说:“这里的土匪太多了, 我经常办到这一类的案件, 你以后再也不要害怕, 我们即将回老家了”。

     回老家? 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我急忙要问个明白; 母亲慢慢地告诉我, 她的侯表叔(在中央司法部的),已从重庆回到南京, 五叔去找了他, 现已将父亲调到江苏镇江工作, 我们就要准备搬家了; 于是等不及在永康中学初中毕业, 我和父母亲三人就启程来到上海。

    到上海后, 找到了康脑脱路(康定路)628弄108号, 这是我和父母在浙江时由五叔经手购置的一所三层楼小住宅, 是赵家的公有财产, 每层都是一大间房、一小间房、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那时里面住的是三叔一家, 三叔家有: 三婶、两个姐姐(赵国琛、赵国琦)、一个妹妹(赵国珮)三个弟弟(赵国伦、赵国健和赵国修)他们一家是住在一层和二层楼; 三层楼是大哥、二哥、和三哥居住; 那时, 大哥还在交通大学读书, 二哥已考进震旦大学(是法国人办的教会学校), 读医学院的法语进修班; 三哥是在沪江大学读机械系, 我们来后, 当然是同大哥他们同住在三楼了; 讯问了一下家庭情况: 得知当日本鬼子进驻上海租界后, 五叔把全家人都搬到扬州去住了, 他并在扬州开了一版百货商店, 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大嫂又生了两个男孩(赵家麟、赵家鹏), 前者的名字是祖父起的, 后者是父亲起的。 于是父亲就叫我到扬州去读书并和大嫂在一起, 他和母亲准备去镇江; 谁知我到扬州仅数日后, 五婶就拿了两打袜子, 对大嫂说:“大少奶奶,商店不紧气, 关门了, 现把剩下的货物分给各房, 你们以后自己过吧!”

     这一下, 我和大嫂只有同时写信到上海, 将情况告诉父亲和大哥, 父亲又决定要我们(我、大嫂和三个孩子)一起到镇江, 暂住在江苏省高等法院镇江分院筹备处的房子内; 暂时有了住处, 我又该上学了; 但是, 江苏省的学校是没有春季班的, 寒假过去了, 还未到暑假, 该怎么办呢? 打听到有一所京江中学在开高中预备班, 我正好还没有拿到初中文凭, 就去高中预备班学习吧!

     这时已是1946年的春天, 大哥、二哥都在上学、母亲、大嫂、还有三个侄子都要生活, 那时淮安是由新四军占据, 不敢回去, 靠父亲一人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经济, 负担是过重的; 故一方面向大嫂借用她的首饰(据我所知这笔借账以后并未还过), 另一方面向四叔(赵锡恒)求助, 理由是早在1934年四叔自费出国留学时, 父亲曾经赞助他三千块银元, 估计应该有所回报吧! 但不久后, 接到他从美国纽约来的回信, 说他已得到经济学博士学位, 并在中国驻美的中国银行工作; 关于经济问题, 他表明是应自力更生解决, 特别提到“国瑛如已初中毕业,就可让她自己谋生----”; 当时我看了非常生气, 感到这种人是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而他的这句话, 却成为我以后每学期向家里要学费时的阻挡根据; 给我留下了“恨”的印象。

    我们住的是筹备处的房子, 江苏省高等法院镇江分院已筹备结束就要办公了, 于是找了一处三开间二层楼的房子(镇江大西路又新街34号)。我和父母亲都住在楼上, 大嫂他们在楼下住。

    我在京江中学高中预备班的成绩突出, 得了第一名, 可以免试进入高中, 我的学号是“1”号, 当然很喜悦;学校是在镇江市东门外大学山上建了新校舍, 那里距住家的路途要步行50分钟, 我每天早上总是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一付大饼油条, 中午是在学校外面的小店里吃一碗阳春面, 晚上才能回来饱食一餐;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三年没有改变; 二哥见我上学路远, 下雨有困难, 就用他节俭下来的钱买了一件A.D.K.牌(名牌)雨衣给我, 我是感激不尽。

    1946年的暑假中, 在我过生日的那天, 来了一位淮安人, 给我送来了生日礼品(一对金介指), 父亲叫我相见, 我见他是一位和父亲年龄相仿的男子, 就喊了一声“高老伯”, 并深深的一鞠躬表示感谢; 当然我知道他是用我的生日来搭桥, 实质上是想与父亲交朋友的; 父亲在镇江逐渐地站住了脚跟, 但家庭消费之大, 又要讲排场、大手大脚的花钱是无底洞的, 这就给以后带来了因家庭无积蓄而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大哥是1946年交大毕业的, 很顺利的到了上海铁路局工作, 他还在上海又找到一份兼职工作, 在我们这一辈人中, 看来他是第一个能挣钱的人, 大家都很羡慕他, 但是, 关于他妻子、儿女的生活费用全是由父亲承担、而他并不提及此事,好像这是应该的。他一人在上海,除了添置了一些西装、革履外,还经常去舞厅跳舞。

    就在这时, “国军”与新四军在淮安进行拉锯战, 弄得老百姓难以生活, 都纷纷逃了出来; 有十三舅、十三舅母、四舅母、五舅母、四外婆和表弟妹大龙、大羊、大乡等人来到镇江, 是亲戚, 都是要接待的; 床位不够, 晚上就在楼板上打地铺睡觉, 倒也很热闹; 当大哥二哥都在家的时候, 有一次, 大家想去甘露寺看看刘备招亲的地方, 除几位小脚老太外, 一家人全都去了, 因为人多, 步行时的距离就拉大了, 走在最后的是我和大龙、大羊三人, 因为我们是一路走一路玩的; 在路上,突然发现大哥在买炕山芋吃, 我和另二人急忙跑过去, 大哥见到就说:“又要我花钱,” 我听了很不高兴; 心想为什么在我两个哥哥中, 一个是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个是连自己的亲妹、表弟、表妹想吃一点炕山芋都舍不得花钱呢? 这件事情虽小, 但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忘不了。

    在我上高二的那年(1947年), 江苏医学院(当时镇江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的同学来联系去参加反美游行, 理由是:美国兵强奸女大学生(沈崇事件), 可是, 在京江中学的风气是死读书, 对政治活动是没有人过问的, 还有个别调皮的男同学讲:“美国兵强奸女生与我们男生有什么关系? 叫女生去好了。” 搞得哄堂大笑, 弄得我们几个女同学都低下头而一声不吭。

    在校时, 大家都是埋头读书, 不管闲事, 男女同学很少讲话, 而我同座位女同学(陈文)经常会遇到有一位长得很帥的男同学(李岚清)递条子过来, 约她出去玩, 本来我与陈文比较亲切, 放学的路上都是同行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躲避了, 还与陈开玩笑说:“我不当你们的电灯泡。”陈文讲:“他与我只是谈谈学习、谈谈玩耍等事, 从未提起男女之间的事情。” 我说:“那就长期观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