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筹码的乌克兰,如何面对被迫的和平?

远远的雾 (2025-11-25 05:19:20) 评论 (3)
最近,各大媒体密集报道了一份所谓“美国提出的解决乌克兰战争的28条建议方案”,瞬间点燃全球舆论。这份文件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是因为条款明显向俄罗斯倾斜,比如要求乌克兰割让领土、承诺中立、削减军力等,不仅如此,该方案的来源也有点儿扑朔迷离。有媒体称,方案出自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与俄罗斯特使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在迈阿密的会面,并有特朗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参与。但后来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公开表示,这份方案是由美国主导起草的,并在过程中吸收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意见。显然,这一表态意在强化美国对未来和平进程的话语权。

尽管白宫坚持美国主导,欧洲盟友却对方案的实质内容保持高度警惕,有些甚至直言它更像是俄罗斯的愿望清单。欧洲方面已着手讨论自己的反提案。无论方案真正出自谁手,它的核心逻辑已经很清楚:乌克兰必须以割让领土和承诺中立为代价,换取战后的安全保障与重建协助。更雪上加霜的是,方案中关于乌克兰重建基金的条款也很苛刻,要求超过一半的相关利润归属美国。这种安排无论从道义还是利益角度,都难免让人质疑其动机。

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关于作者身份的争论未停,美国与乌克兰的谈判却似乎在按一个类似的框架推进。卢比欧在最近一次简短的记者见面会上表示,谈判已取得重大进展,虽然细节仍讳莫如深,但结合媒体此前披露的28条内容,几乎可以确定:一个以割让领土为核心的和平蓝图正悄然成形,并逐渐成为美国与乌克兰谈判的基础。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回望下来,最令人唏嘘的还是乌克兰自身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在拜登任内,美国的策略是全力支持乌克兰,以武器援助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记得当时的国防部长在国会听证会上明确表示,这场代理人战争对美国很合算,既能削弱俄罗斯,又避免美国卷入直接冲突

然而,一旦美国更换总统,政策立场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向。从拜登时期的坚定支持,到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割地求和重建抽成,这种前后矛盾已经不仅是道义问题,更暴露了美国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的高度依赖。一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承诺若如此随政府更迭而风向突变,其国际信誉必然受到重创。

对乌克兰而言,美国政策的这种不确定性几乎是致命的。昨天还是坚定盟友,今天却可能成为要求你割地赔款的主导方。对其他依赖美国安全承诺的国家而言,也不得不问:如果一项承诺的有效期只等同于总统任期,那么在真正关键的时刻,还有谁敢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华盛顿?

这一切不仅让乌克兰陷入被动,更动摇了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苦心经营的联盟体系与可信度。一旦信誉瓦解,再多的承诺恐怕也难以让盟友安心。而乌克兰,当下更是手中几乎没有任何筹码,也许只能在大国的力量缝隙间被迫接受现实了。

2025.11.25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