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isflying

Oasisflying 名博

也说“做自己”是否是伪命题 (2)– 回复徐徐道来

Oasisflying (2025-11-25 04:47:17) 评论 (6)

篇幅太长,分两篇吧。

那“做自己”为什么这么难?让人怀疑它是假命题?

ChatGPT 说,因为很多人,要么,一直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父母、伴侣、社会)。所以,当别人说,“做自己”时,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知道那是谁。

是的,我有很多的案例,向我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昨天我见了某客户,之前文中也提及,对就是每周需要工作80 个小时以上的。我对他说,我不以为任何心理医生,可以帮助到你。你的诊疗目的只有一个,改善夫妻彼此的沟通模式。你这样的作息,几乎没有一天是可以和妻子碰面超过 N 小时的,谈何交流,谈何沟通。

我又问他,你的理想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他说,他不知道。要知道,这是一位已经很成功的医生。感谢他可以真实面对我的问题。他说,他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除了工作,就是接送孩子这里那里,网球、大提琴、这个比赛、那个比赛。而且孩子就读的,是离家差不多一个小时的优质私立。他说,是孩子自己想读的,他也没有办法。

当真吗?我自然是高度怀疑的。我说,孩子知道你痛恨你的工作吗?他说,你相信我,我和妻子,都非常不希望我们的孩子,继承我们的事业。即,这么疲于奔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住豪宅、上名校,父辈都不是很清晰,是为了什么。夫妻感情好吗?NO。自己身心愉悦吗?NO。睡眠好吗?长期不超过 5 个小时。注意,这不是个年轻人,也是差不多我的年纪了。我需要好好动动脑,冲击一下他们的认知结构。

我以为,他们,包括他们的孩子,都一直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以为,这才是成功,这才是体面,里面有没有跳蚤不重要,袍子是一定要华丽的。如我那位想自杀的青春期孩子所言,他必须成功啊,有钱啊,不然会 embarrased,在家族面前。这种 guilt, shame, embarrased 会令他痛苦得不想活的。

ChatGPT 继续说,是自我被压抑太久。你越不认识自己的需要,就越不敢相信,“做自己”是真的可行。

这个就如同我挑战网友 Elfie的,我不以为她现在就是真实做了自己。有一部分或许是,她很清楚她不喜欢那片土壤,她希望这辈子下辈子都远离。她甚至都不再说中文。但另一部分,我以为,她是有恐惧的。就是对无序生活、无保障生活的担忧。其实我也有。只是,我们不能让这担忧,或是恐惧,限制了我们。怎么说?如果我们当下的生活是凑合的,是不开心的,或是不得已的,我们需要去反思,去行动。我的意思,不是推倒重来哈。而是要面对真实的内心,去找办法,而不是认命。你一认命,就说明,你不相信,“做自己”是真的可行。

我为什么会现身说法,我说过,我来这里不是找存在感的,我更是警惕自己的优越感。我只是希望分享,这个世界有我这个人,是敢于活得和别人不一样。那一年,看微暗之火,我说,我支持周洛的选择,放弃哪怕是清华,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诺言,还有,自己内心对爱的执着。影视人生论坛,有人说我“假”,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我“如果周洛是你孩子,还这个那个吗”。可我分明说得是我的心里话。我以为,我的生命里,最重要的,肯定不是财富和成就,而是心安。心不安了,就睡不安稳。睡不安慰了,就不可能有健康。没有健康了,哪怕是哈佛又如何?我不过是看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已。

(有兴趣的同学看看我的分享: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953/202405/8462.html

还有就是我的座右铭。选择之前想清楚,选择之后不患得患失。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我们首先要明确,你知道你的罗马在哪里。

ChatGPT 继续说,之所以 有人怀疑,做自己是伪命题,是因为,现实中确实有代价。

是的。做自己可不是轻松事。要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和未知。做自己或许意味着:拒绝别人;表达真实情绪;做不讨喜但诚实的选择;拥有界限,让人不一定喜欢你…

很多人以为,做自己是伪命题,其实背后逻辑或许是,代价看起来太大。其实,我会以为,他们或是短视。人生漫长,不是上了名校、有了一流的工作就到头了。更多的是,我们的内心安稳吗?我们喜欢我们自己吗?我们内心有恐惧吗?我们有太多的不得已吗?我们对我们的两性关系满意吗?等等,等等。

是的。我也认同 ChatGPT 的分享,“做自己”不是伪命题,它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不是口号,也不是目标,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去认识自己、去接纳自己、去按内心的价值去行动、并能够在关系里保持真实。

ChatGPT 继续问我,你想知道,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在做自己吗?它说,有五个清晰可检验的标准。

一是,你的选择不是由“害怕”驱动,而是由“价值”驱动。比如,因为害怕别人不高兴,所以答应;因为害怕冲突,所以沉默;因为害怕孤独,所以留在关系里。因为害怕被否定,所以迎合。

如果你的决定来源是,我想要这样,而不是,我不敢不这样,你正在做自己。

二是,你能表达真实感受,而不是压抑或伪装。做自己不是乱发脾气,而是,你难过时,不假装没事;你需要空间时,会说出来;你觉得不舒服时,不会硬忍。是的,我昨天一个青春期孩子告诉我,他想自杀,他第一个告诉的人是我,而不是父母。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父母,他说,怕他们担忧,不想他们不开心。这很显然,这个孩子不敢做自己,连这么大的事情,都要隐瞒和压抑。我说,我必须告诉你的父母。他当场就 PANIC。我做了safety plan,也平复了他的心情。我给妈妈短信,要她过来,我必须马上见到她 。是的,我延长了诊疗时间。我尽我所能,给了少年安稳的内心,可以平静地离开诊室。

三是,你尊重自己的界限,也尊重他人的界限。界限是,你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你能说,我现在需要一点时间;这对我来说有点过度;我不能答应这个。同时,你也能允许别人说 NO。这时,你正在做自己。

四是,你与人的连接,不再依靠“讨好”,而是靠“真实”。你不再为了被喜欢而改变自己。你会发现,喜欢你的人,喜欢的是你本来的样子;不喜欢你的人,你也不再强求。当你允许关系自然筛选,你正在做自己。

我有客户,因为全方位去迎合他人,最终,他必须无数次去寻找妓女,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我一点都不会歧视他,反而会非常心疼他。我们诊疗有些日子了。我也和他说过,将来,我会写他的案例。他说,完全没有问题。

五是,你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活成他人的投影。

别人可以给建议,但不能替你活。这个是我要特别注意的,我有时会急客户所急,当客户让我帮着给意见,我还当真给了。我首先应该想到,我不是他/她。我需要鼓励客户,自己去找办法,并说出,这是我自己想要的。这是我经过思考的选择,而不是听你的。结果我愿意承担,而不是责怪诊疗师。这个时候,你正在做自己。

这个话题是无穷尽的。如同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我可以写一辈子。我分享,不代表我就想明白了。但的确,越活越少担忧和恐惧。因为,我对自己说,我已经在美国,大不了去住救济房,哈哈。如今年纪了,我一定要凡事听从自己的内心,无惧无畏无忧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