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欧洲13城-巴黎凡尔赛宫.我曾为你疯狂

斯人曰 (2025-11-10 23:17:20) 评论 (1)
我们在巴黎第2天的行程简单明了,上午凡尔赛宫,下午先贤祠和卢森堡公园,晚上是法国大餐。在所有这些里面,凡尔赛宫则是我心中的重中之重。

①凡尔赛宫大门(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凡尔赛宫地处巴黎西南郊外,是由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改建而成的大型王宫。它以奢侈华丽而著名于世,几乎成了每个来巴黎的旅人的必访之地。对我而言,凡尔赛宫不是一个旅游景点,它是存在于过去我37年生活中精灵,驱使我去热爱艺术和关注建筑之美。

一九八八年第一次凡尔赛宫之行时,它美仑美奂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和令人窒息地艺术氛围感给与我极大的震撼。它的美从天到地将人“裏挟”,令人喘不过气来。头顶上巨大拱券天顶画在淡蓝的背景色下有了比一般油画更强烈的渲染力,使人错觉自已也在其中。



②巨幅拱券天顶画之一角

在一盏盏流光溢彩的水晶大吊灯下,大理石四壁上色彩浓重的油画和挂毯与浅色的大理石雕像形成明暗高度反差对比。这使人物作品在富丽堂皇的装饰空间里得以重点显现。每座雕像都栩栩如生,让人感到那些早已被时间定格的历史人物随时会从冰凉的石头中走出来。凡尔赛宫无处不显豪华。而大面积使用的镶嵌墙镜和门镜,让这种豪华效果成倍增长。凡尔赛宫设计强调自然采光,房间里对称而立的落地大窗在大理石和精美雕刻的窗框簇拥下,将室外景色变成房内的天然装饰画。好一个妙招!

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被艺术填满。那一幅幅镶嵌金银线的寓言和古董图案整壁挂毯,那一幅幅形象隽逸的人物和山水油画,那一座座立于壁炉上方的精巧镀金青铜雕像和座钟,它们都是艺术的使者。如果将凡尔赛宫的每一室内空间视为一幅画,那么这幅画没有一丝留白区。这便是西方油画区别于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同样也是凡尔赛宫室内装潢艺术的表达方式。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色彩、光影和造型虽以天马行空的交织在一起,又以对称布局来让人体验到有序和平衡。从大件物品的陈设到细小曲线卷轴崁边的浮雕和描金细节,这里的一切都令我痴迷。

③房间整体风格(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回国后,我满眼都是凡尔赛宫的影子,近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很难见到西方艺术元素。我便开始自已动手制作。我用从装潢商店买来塑料装饰边条将一幅大型风景纸画固定在父母住房的客厅墙上,自制了一幅风景壁画。我创造性的在家中单色的水泥地面,用调色的水泥泥浆绘出一个丰富几何图案的新地面。后来,新华书店发行了一种西方油画挂历。我见了如获至宝,裁下挂历页上半部油画,配上像框挂在墙上。从艺术角度看来,这些作品都谈不上专业,但在当时的中国却很标新立异绝无仅有,令每个来访客人诧异。

当时从国外学习返国的我身负大型计算机软件项目开放重任。工作之余,除了写专业论文,装饰房间便是我的主要爱好,连小说都没时间看。四年后我带儿子来美国与先生团聚和永居。这一爱好也随我飘洋过海在美国登陆。

初到美国,这里房屋从建筑风格到室内装饰都令我大失所望。我希望再次自已动手营造我向往的艺术境地。前题仍旧是,有条件才干,不花大钱。可喜的是,在美国学习DIY和购买装饰材料的条件比中国好很多。开头若干年,我们夫妻双双在大学读学位,还没有能力买房来实现我的梦想。紧张的学习之余,我常阅读关西方建筑美学和经典风格室内装潢的书藉。在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的我曾试图注册建筑和艺术学方面的选修课。结果当然是行不通。那时,我已开始搜集兼价古典艺术品旧货。十多年前,我曾用5美元在一旧货市场上淘来一座已失去功能的旧雕像座钟。回来清洁后刷上金色油漆,俨然成为一件看像颇佳的欧洲中世纪艺术品。

工作后我们买的第一栋住房,也成了我倾心打造的”作品”。在建新房选择建筑风格时,我对带有廊柱和装潢元素的房屋结构更上心。好在有先生把关,我们才买下的一拣实用结构的住房。但我将其”欧化”的决心却未妥协。无奈之下,先生也让了步,还伸出合作之手。我们自己动手为房间顶部加装了装饰边条(molding trim)。我还用装饰边条为客厅大小墙面钉上区域性边框(Panal),框内贴上立体花纹的壁纸,以增强整体经典氛围感。

使得我的”欧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我找到了ー种大量自制立体花型小部件的技术。借用做花型肥皂的方法,我先为已有的立体花型小部件做出模子,然后用模子和石膏粉复制出更多的石膏小部件。用这些由天使和各式曲线卷轴小花石膏元素拼接而成的图案粘墙上,配上装饰边条(molding trim),我为几个房顶的四角和中心做了天顶”浮雕”处理,的确有以假难真的浮雕效果。

④曲线卷轴花型(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我们做得最奇葩的事是用夹板为客厅和卧室自制了装饰性壁炉台架;又把厨房与客厅间的拱形通道开口装饰成双面廊柱。配上由宽幅风景遮阳帘改制大型风景壁画,和由黄金色织锦缎桌布改制的全套床上用品及窗帘,几年之中,我的家逐渐”欧化”。每次朋友来我家就会发现床上新添了一个黄金色织锦缎抱枕,墙上又多了一幅经典老油画。这样的”欧化”活动最终因我要参加美国会计执照(CPA)考试而终止。换句话说,我的CPA执照因此延误了五年。

多年后我曾怀疑我对凡尔赛宫艺术美的钟爱是否为井底之蛙的反应。其实不然,这次在欧洲13城参观了众多的帝王宫殿之后,凡尔赛宫仍是我心中无可替代的最美巴洛克设计的典范。事实上,凡尔赛宫实如其名。它的室内装潢是巴洛克艺术风格在宫廷建筑中应用的典范,有着高度国际水平。凡尔赛宫的设计曾被西方多个国家君主所效仿。俄国的圣彼得堡冬宫和德国的波茨坦无忧宫便是二个例子。

凡尔赛宫是在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设计和改建成如今这个样子的。路易十四爱好文艺和建筑。他推行艺术治国,将艺术视为巩固王权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工具。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凡尔赛宫的修建以及对芭蕾舞和歌剧的推广。他亲自参与和钦定各个文艺领域具体条规,不断提升了法国艺术在世界的地位。那个时代法国官方艺术的特征是至高无上和自信。有一件关于在凡尔赛改造设计上的往事可告诉我们凡尔赛宫建造的艺术水准有多高。

根据尼尔·柯林斯 (Neil Cоllins)所著《凡尔赛宫:历史,建筑,室内设计》一书,17世纪中叶,在将凡尔赛的前身建筑从中世纪城堡转变为现代宫殿的过程中,凡尔赛东线建筑的设计收到大量法国建筑师的设计提案,但都被否决。最后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建筑艺术大师贝尔尼尼(Bernini)也递交了自己的提案。众所周知,巴洛克建筑艺术发源于意大利。贝尔尼尼是服务于教皇的雕塑家、建筑家和画家。大师出手当有杰作。

然而,贝尔尼尼先后提供的三个方案却都因被认为与建筑物的其余部分不协调而沒被采纳。这样的遭遇贝尔尼尼恐怕在别处还不曾有过。法兰西王国这种精心规划,严格执行的办事态度还被后世的拿破仑三世所传承,这才有了如今巴黎的美丽城市风貌和世界”花都”的盛誉。而凡尔赛宫则是这块土地上最耀眼的明珠。

这次重访凡尔赛宫,感到一切记忆犹新。我们主要的参观时间都在满是精华的主殿二楼的大小厅堂和房间里。对比37年前我在镜厅中拍的老照片,如今自己容光不再,真是老了。可凡尔赛宫却如一个美丽的天仙,风韵永存。犹如老友相聚,我虽想你,但终有一别。只是再见不知何年!我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古人在车舟不便年代才有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