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罢工日,地铁1号线运行正常根据过去的经验,许多博物馆因交通和人员问题会压缩开门时长或关闭部分展区,甚至是完全关门。当日,罗丹美术馆没有任何改变,按时开门,全面开放。奥赛博物馆则只开放一楼。二和三楼全部关闭,有点让人失望。不过罗丹美术馆的参观却有点意外收获。
罗丹属于现代风格雕塑家。他的作品通常以粗犷手法来表达豪放与力量。沉思者(Thinker)便是我想看的主要展品。罗丹美术馆分为室外和室内两部分,由于面积不算大,我对每件展品都仔细观察。我虽是经典(Classic)艺术的爱好者,但我能捕捉到那些现代流派简约线条下的喻意。突然间我注意到,有一枚在室外见过的大型作品又在室内重现,仅仅是大小和出品日期不同。仔细一看还有另二枚作品也具有"一作多品”现象,即一个创作有多件产品。我好奇地向ー位服务人员询问个中原由,才得知如果作者的一件创作有较大的正面社会反响,往往会有其他人相继前来订购,所以,一作多品均为原创。这倒让人开了眼界!


②一作三品的罗丹作品:吻计划参观的博物馆任务完成后,我顿觉浑身轻松。一改前三日整天埋头博物馆的状态,我们打算用余下的时间随性漫步在巴黎街头,只为好好体会巴黎的韵味。从奥赛博物馆出来,步行经过亚历山大三世桥,去大小皇宫那一段路,很值得慢慢悠行。这段路不长,但集中了巴黎三座庄重典雅的建筑。亚历山大三世桥是1896年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俄法友好赠与法国1900世博会的礼物。大皇宫(Grand Palais)和小皇宫(Petit Palais)均为1900年世界博览会所建。三个建筑同期完成,都属布杂艺术(Beaux-Arts) 或美术学院派风格,但它们各自又偏重不同的设计方向以求实用性,因而看上去既和谐又各有特色。
③大皇宫
③小皇宫
③亚历山大三世桥布杂艺术起源法国,它融合了古典、巴洛克和新艺术设计元素,具有将各阶段艺术精华叠加组合使用的装饰新思维。在枫丹白露宫,我已先行感受到了这种不拘一格的美。布杂艺术的特点是,对称、秩序及适用,既有古典艺术之美又不失宏伟庄严之感。这大概正是布杂艺术建筑风格也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所采用的主要原因。著名的Thomas Jefferson 大楼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个主要部分,是用来纪念美国伟大的前总统,Thomas Jefferson。
无独有偶,如今,这位美国第三任总统的铜像正屹立在法国国民议会大厦不远处的塞纳河畔,与大、小两皇宫遥遥相对。雕像于2006年由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卡尔多(Jean Cardot)完成。只见Thomas Jefferson总统手拿美国《独立宣言》草稿,正远眺沉思。他手中的美国《独立宣言》勾起了人们对美法两国之间不寻常历史渊源的回忆。而Jefferson总统则是两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连接纽带。
④塞纳河畔Jefferson总统塑像众所周知,Jefferson总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然而,其核心思想均源自于法国启蒙运动理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还有伏尔泰倡导的自由平等原则,都在《独立宣言》无不体现。在美国与英国的独立战争中,法国是美国的盟军。反过来,《独立宣言》又成为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的典范。而在法国大革命之蕴酿和产生期间,Jefferson先生恰巧正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1785-1789)。历史的偶然恐怕都是”曾经“造就的必然。在Jefferson 总统期任内,美国和法国还完成了购买路易斯安娜土地的重大交易,使美国国际实力倍增。
Jefferson总统当被法国所永记!如今,卢梭和伏尔泰也均被先贤祠供奉。他们也是仅有两名在先贤祠享有各自独立圣堂的至尊者。一尊铜像引人思绪跨越了百年。一看时间,我们竟也在此停留了许久。
前方的小皇宫是个免费小博物馆,没花多少时间就能参观完。回到街上,到处都是警车和三三两两的警察。看来都是为今天的罢工而出动的。见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去爱丽舍宫看看。从小皇宫到爱丽舍宫仅为11分钟步行距离。但愈接近爱丽舍宫,警车和警察愈多,几乎每个路口都有警察把守。
⑤爱丽舍宫爱丽舍宫门外庄严肃穆,除了岗哨外,门前长长地一条大街上不见一个人影。爱丽舍宫仅在每年9月20世界遗产日向公众部分开放。那日是9月18日(有点不巧)。站在马路对面,我全神都贯注在那扇大门内,竟完全忽视了爱丽舍宫外观的建筑风格,只感到它很华美。从爱丽舍宫去地铁站的路上,我们还经过了法国内务部。同样也是皇宫般的门脸。巴黎真是艺术无处不在。
那日的罢工并未在巴黎生出大的事端,我们的巴黎之行也安全地进入尾声。明天,我们将向苏黎世进发。
⑥罢工日巴黎地面交通状况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