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很少有业务呈现高指数型发展,除了早期的无线电报业务表现明显,1922-1929年美国人拥有收音机的数量从6万增加到750万,年均复合增速是130%。192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因收音机普及而暴涨,股价7年飙升近400倍,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大牛股与科技泡沫象征。
大萧条之后的二十年间,就再没有出现过高指数型发展的产业,1950年到1970年期间,出现了三个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一个是Polaris Industries,雪地摩托发明者,受益于战后户外休闲热潮和军用订单;还有就是IBM和XEROX,一个是半导体与电子计算器先驱,另一个是干式复印机的发明者,它们的股价都在不到十年间上涨了100倍。
1970-1990年,更多的产业变革与商业模式革命相继出现,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也多起来,多家未来的股王就诞生在这个时段里,股王之王的沃尔玛正是1970年上市,这是一个能让普通人仅靠工资收入投入小本钱,吃吃玩玩买买,只要信念坚定,十几二十年后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投资标的,而且同时代这样的企业不鲜见,Homedepot,耐克,麦当劳等等,他们的股价,也是百倍打底的,沃尔玛最为耀眼,增长数万倍,加上分红简直牛炸天!
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出现了,它给普通人的感觉是至要上网,那么信息传播效率就是无以复加的巨大增长,所以.COM疯狂造成了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这的确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判,尽管直觉是对的,但是大大高估了实现的速度和低估了面临的剧烈竞争,所以在狂欢之后,泡沫破裂一片狼藉。
互联网出现之后,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相比过去大为增加,各行各业都因为高科技赋能,出现了更加多的超级牛股,1990年至今,上涨百倍甚至千倍的公司远超历史上任何时段,粗略统计至少50只以上,七大超规模企业自不待说,芯片半导体,线上订票,网购,社交媒体、大数据和云,基因测序、能量型饮料,以及许多传统企业因为互联网和新科技赋能的,都出现了过去难以企及的高指数型发展,其代表性企业的市值增值倍数和速度都远超百倍。
从时间趋势发展的序列上看,越往后,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越多,经济发展的斜率角度越陡,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规律。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两次相隔时间不长的股市崩塌,对华尔街印象深刻,这之后的华尔街,总体上是比较谨慎和小心的,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成熟,也可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今天世界走到了AI时代,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的技术革命,与它相比,过去的高指数型发展产业只是小巫,大号的格格巫在后面,有多大呢?
从发展速度来看,研究显示AI能够可靠完成的任务时长正以每7个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超过了摩尔定律中微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倍的速度。
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同样以摩尔定律为例,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长趋势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而AI的发展呈现出远超摩尔定律的指数型增长。摩尔定律描述的是晶体管数量每18–24个月翻倍,而AI模型的能力与训练算力在每4–7个月翻倍,速度更快、增长更陡峭。根据METR(Model Evaluation and Threat Research)团队的实证研究,AI模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正以惊人速度提升。研究显示,2026年AI在3-10分钟内将能完成人类具备一定认知深度、需要计划、推理、决策和语言理解的复杂任务共2小时的工作量;到2027年,这一能力将扩展至15-30分钟的工作对应人类的8小时工作;而到了2029年,AI预计可在2小时内完成人类167小时的相应任务量,相当于一个人工作一个月的内容。
这种趋势被称为“OpenAI定律”,指的是AI训练所需计算量每3–4个月翻倍,远快于摩尔定律的硬件增长节奏。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提出“黄氏定律”,指出GPU性能每两年提升1000倍,为AI算力爆发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尚无明显放缓迹象,预计AI的高指数型增长至少可持续至2030年,不久前黄仁勋的专访里,他提出AI的需求正经历“双重指数级”的复合增长,一方面是用户数量和使用率的指数级上升,另一方面计算从大模型时期的“一次性回答”升级到推理阶段,其“思考”所带来的算力消耗巨增。AI推理是动态的学习与演算,推理过程中,每一次调用都带来更多计算步骤,算力需求也随之呈指数级增长,这种复合型的增长预计将达到10亿倍之巨,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增长在未来3~5年内就会发生。
这是一个巨大到让人有点感官失灵的数字,远超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的出现对经济的推动力,那时候市场出现了疯狂,而这一次的表现可以说非常理性,没错,股市确实在迭创新高,而且今年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只是相对如此惊人的指数型增长,华尔街也是相对的坐怀不乱了,如我前面所说,可能它觉得已经足够有经验,也足够经历丰富了。
不过没有疯狂的躁动,就不是投资市场了,股市狂热的反应是一定会有的,当然希望这种状况出现的越晚越好,现在还不会狂热,因为天天有各路“专家”在敲打华尔街:AI有泡沫!阿里的蔡崇信算是资深互联网人吧,年初他说了,美国AI基础设施这样搞,显然是泡沫,很泡沫了,资深不见得就不闹笑话,这些人成功的早,很可能会疏于学习,面对最近的各种大动作,尤其是围绕OPENAI的,他的所谓警告显然是贻笑大方了。不过同时这也刻画出了一个现实,太多人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正在发生什么,我很欣赏华尔街目前的理性,看CNBC就能感觉到,虽然每天AI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但是伴生词泡沫也同样高频出现。
高指数型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上升斜率不断陡峭的进程,资本市场未来一定会奉出更多的超高回报的投资标的,并且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华尔街或许并非对此认知不足,只是面对如此巨大和前所未有的指数型增长,它确实相对冷静,或者也可以说,它低估了这种增长的程度。
华尔街可能第一次严重低估现实与预想的差距
木子力_ (2025-10-26 06:23:39) 评论 (0)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很少有业务呈现高指数型发展,除了早期的无线电报业务表现明显,1922-1929年美国人拥有收音机的数量从6万增加到750万,年均复合增速是130%。192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因收音机普及而暴涨,股价7年飙升近400倍,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大牛股与科技泡沫象征。
大萧条之后的二十年间,就再没有出现过高指数型发展的产业,1950年到1970年期间,出现了三个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一个是Polaris Industries,雪地摩托发明者,受益于战后户外休闲热潮和军用订单;还有就是IBM和XEROX,一个是半导体与电子计算器先驱,另一个是干式复印机的发明者,它们的股价都在不到十年间上涨了100倍。
1970-1990年,更多的产业变革与商业模式革命相继出现,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也多起来,多家未来的股王就诞生在这个时段里,股王之王的沃尔玛正是1970年上市,这是一个能让普通人仅靠工资收入投入小本钱,吃吃玩玩买买,只要信念坚定,十几二十年后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投资标的,而且同时代这样的企业不鲜见,Homedepot,耐克,麦当劳等等,他们的股价,也是百倍打底的,沃尔玛最为耀眼,增长数万倍,加上分红简直牛炸天!
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出现了,它给普通人的感觉是至要上网,那么信息传播效率就是无以复加的巨大增长,所以.COM疯狂造成了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这的确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判,尽管直觉是对的,但是大大高估了实现的速度和低估了面临的剧烈竞争,所以在狂欢之后,泡沫破裂一片狼藉。
互联网出现之后,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相比过去大为增加,各行各业都因为高科技赋能,出现了更加多的超级牛股,1990年至今,上涨百倍甚至千倍的公司远超历史上任何时段,粗略统计至少50只以上,七大超规模企业自不待说,芯片半导体,线上订票,网购,社交媒体、大数据和云,基因测序、能量型饮料,以及许多传统企业因为互联网和新科技赋能的,都出现了过去难以企及的高指数型发展,其代表性企业的市值增值倍数和速度都远超百倍。
从时间趋势发展的序列上看,越往后,高指数型发展的企业越多,经济发展的斜率角度越陡,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规律。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两次相隔时间不长的股市崩塌,对华尔街印象深刻,这之后的华尔街,总体上是比较谨慎和小心的,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成熟,也可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今天世界走到了AI时代,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的技术革命,与它相比,过去的高指数型发展产业只是小巫,大号的格格巫在后面,有多大呢?
从发展速度来看,研究显示AI能够可靠完成的任务时长正以每7个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超过了摩尔定律中微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倍的速度。
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同样以摩尔定律为例,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长趋势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而AI的发展呈现出远超摩尔定律的指数型增长。摩尔定律描述的是晶体管数量每18–24个月翻倍,而AI模型的能力与训练算力在每4–7个月翻倍,速度更快、增长更陡峭。根据METR(Model Evaluation and Threat Research)团队的实证研究,AI模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正以惊人速度提升。研究显示,2026年AI在3-10分钟内将能完成人类具备一定认知深度、需要计划、推理、决策和语言理解的复杂任务共2小时的工作量;到2027年,这一能力将扩展至15-30分钟的工作对应人类的8小时工作;而到了2029年,AI预计可在2小时内完成人类167小时的相应任务量,相当于一个人工作一个月的内容。
这种趋势被称为“OpenAI定律”,指的是AI训练所需计算量每3–4个月翻倍,远快于摩尔定律的硬件增长节奏。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提出“黄氏定律”,指出GPU性能每两年提升1000倍,为AI算力爆发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尚无明显放缓迹象,预计AI的高指数型增长至少可持续至2030年,不久前黄仁勋的专访里,他提出AI的需求正经历“双重指数级”的复合增长,一方面是用户数量和使用率的指数级上升,另一方面计算从大模型时期的“一次性回答”升级到推理阶段,其“思考”所带来的算力消耗巨增。AI推理是动态的学习与演算,推理过程中,每一次调用都带来更多计算步骤,算力需求也随之呈指数级增长,这种复合型的增长预计将达到10亿倍之巨,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增长在未来3~5年内就会发生。
这是一个巨大到让人有点感官失灵的数字,远超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的出现对经济的推动力,那时候市场出现了疯狂,而这一次的表现可以说非常理性,没错,股市确实在迭创新高,而且今年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只是相对如此惊人的指数型增长,华尔街也是相对的坐怀不乱了,如我前面所说,可能它觉得已经足够有经验,也足够经历丰富了。
不过没有疯狂的躁动,就不是投资市场了,股市狂热的反应是一定会有的,当然希望这种状况出现的越晚越好,现在还不会狂热,因为天天有各路“专家”在敲打华尔街:AI有泡沫!阿里的蔡崇信算是资深互联网人吧,年初他说了,美国AI基础设施这样搞,显然是泡沫,很泡沫了,资深不见得就不闹笑话,这些人成功的早,很可能会疏于学习,面对最近的各种大动作,尤其是围绕OPENAI的,他的所谓警告显然是贻笑大方了。不过同时这也刻画出了一个现实,太多人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正在发生什么,我很欣赏华尔街目前的理性,看CNBC就能感觉到,虽然每天AI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但是伴生词泡沫也同样高频出现。
高指数型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上升斜率不断陡峭的进程,资本市场未来一定会奉出更多的超高回报的投资标的,并且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华尔街或许并非对此认知不足,只是面对如此巨大和前所未有的指数型增长,它确实相对冷静,或者也可以说,它低估了这种增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