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租客的蜕变:八年的信任与失落

hgwzx (2025-10-04 16:37:02) 评论 (0)

2023年夏天,驱逐令终于生效。

那天,我站在客户家的门口,看着屋里的那户伊朗三口之家。他们没有收拾行李,只是平静地说:“能不能再给一点时间?”

谁能想到,从最初的欣喜到如今的局面,这一切已走过整整八年。而故事的起点,本来是一份看上去比较满意的租约。

2015年春,我帮客户把一栋2800平方英尺的独立屋租出去。租客是一对通过投资移民来到多伦多的伊朗夫妇和他们刚大学毕业的儿子。

儿子英语流利,父母则有些磕绊,却举止得体。第一次见面,他们就提出一次性预付半年的租金,并表示租一年后就会买房。对房东而言,这是比较理想的条件。

几次上门拜访,我都能感到他们的用心。太太总会端出伊朗点心与热茶,举止优雅,笑容温婉。一次闲聊,她特意拿出一份泛黄的新闻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访问中国的伊朗官员。她说,他们一家都很喜欢中国。那一刻,我对这家人油然生出好感与信任。

转折:投资的失误

一年后,我问他们何时买房。男主人苦笑,说资金没了。原来,他们与老乡合伙投资,项目选错,不但没赚钱,还把原本准备做买房的首付赔了进去。官司缠身,前路未明。

买房计划落空,但他们依旧安分。父母在伊朗人开的商店打工,儿子在 Fairview Mall 做导购。租金按时交付,这种相安无事一直持续到新冠爆发。

真正的转折点,是疫情。

商场关门,店铺停业,收入时有时无。他们开始迟交房租。不是完全不付,而是东拼西凑,付一部分,却始终补不齐缺口;欠租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更棘手的是,为了防止租客流落街头,政府暂停了法院的驱逐程序。房东们即便焦急,也只能干等。

等到仲裁庭恢复开庭,案件早已积压如山,排期动辄一年。直到2023年夏天,房东终于胜诉,驱逐令下达。可当那张纸真正送到他们手里时,他们依旧没有搬离。

尾声:制度下的无奈

从2015到2023,这家人从“理想租客”变成了“赖租客”。他们并无恶意或欺骗,只是一次投资失误与一场全球性疫情,改变了一个普通移民家庭的轨迹。

房东的损失是真实的,租客的困境也是真实的。

这一切背后,折射的并不仅仅是个体的悲欢,而是不合理制度环境中的深深无奈。

2017 年,政府开始限制租金的涨幅;疫情期间,又进一步暂停了对欠租的驱逐程序。看似保护了租客,但也让规则失去了平衡。

在这样的环境里,拖欠租金的代价几乎为零。于是,租客在分配开支时,水电网费、日常消费都被优先考虑,唯独租金常常被推到最后。

而房东呢?在漫长的等待中,既不能收回房子,又眼看着损失不断累积,只能无声地承受这份尴尬与无奈。

一个不合理的制度,能让好租客变成赖租客;而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足以改写一个家庭的未来。

选择合作伙伴要谨慎,投资项目要量力而行。对普通人而言,失去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