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地图上居然看到了万人垱的名字,是有点震惊的,有些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些儿时耳熟能详的名字,居然都在,却独独没了邓家湾,不知为啥。
我小时候,这些村子都是属于洪山区的,虽然紧挨着青山区。那时青山区、武昌区属于市区,而洪山区的辖区是青山区和武昌区的郊区。记得每次去区里参加表彰大会,都是长途跋涉,先坐40路到红钢城,在青山桥头转16路,经过余家头,杨园,三层楼,到汉阳门,应该是再转电车(记不清楚了还有没有公汽要转)到街道口区委礼堂,路上要几个小时跨过整个武汉在江南的市区。去年回去,说是改到青山区了,划片管理,应该更容易。
外婆家在她们村的村头,坡下就是两个很大的水塘,被一条进出村的主路隔开。主路平行于村外的柏油马路,连接着邻村。万人垱就在北边的水塘的后面,垱头靠近邻村的村尾,垱尾靠近江堤。我小时候那里是一大片芦苇丛,现在在地图上看一片树林周围有很多人居住。
南边的水塘边外是大片的坟地,坟地旁边是通向柏油路的大路,水塘内侧贴着村边人家的房屋地基边有条小路,在坟场前几十米连上大路。我们进出基本上都是走小路,我自己总是对坟场有些恐惧的,记得小时候父亲骑车带我走过一次大路,傍晚回家时我告诉他我怕,他就没用过大路了。
听老人说万人垱是成千上万的人被活埋的地方,我那时已经上小学三四年级了,是不大相信的,就问父亲,他说是的,据说几个日本人拿着枪站在坑边,一排排的人就自己跳进坑里被活埋了。为什么要活埋他们,父亲那时也没几岁,不太清楚。为什么不反抗呢?那么多人,即使对方有枪,也值得拼一拼啊。父亲说刚开始应该是有几个人反抗的,但被枪毙后就没人反抗了,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同胞的死会激起他们的血性,就像电影里那样,这样的答案让我至今都有些无法接受。各种角度问了ChatGPT,它也找不到我这个万人垱任何活埋人的资料,它能找到的比较相关的资料是
“在《第十编 李自成的失马港和卸甲岭》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武惠堤附近有一个“藏身大坑”,百姓为避战乱曾躲藏于坑中;清军发现后以火焚之,使很多百姓在坑中被烧死。因而那片地方被称作 “万人垱 / 万人坑”。此外还说:1954 年的长江水灾使得武惠堤溃口,“万人坑”被洪水冲成了一个大水塘,面积较大。”
听父亲说后,我对那一大片芦苇丛总是敬而远之的,远远地看一下,赶紧别过头去,不敢多看。也不知道那大片的芦苇丛下有没有水。现在想想,如果长大一点后多探求一些,在还有很多人可以问的时候深扒一下,也许今天,就可以多说清楚一点来龙去脉了。ChatGPT说可以去找一下地方志查查,也许能找到一些资料,看下次回国的时候能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