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宇宙的镜子被打破——杨振宁、李政道与吴健雄

Kwseeto (2025-10-24 19:47:15) 评论 (0)
当宇宙的镜子被打破——杨振宁、李政道与吴健雄

司徒

在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史上,有一个故事改变了人类看待宇宙的方式:宇称不守恒的发现。

过去,人们一直相信现实与镜中世界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左与右应当完全对称,这叫宇称守恒。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政道敏锐地发现某些粒子(如K介子)衰变现象似乎不对称,他第一次大胆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并不守恒。

杨振宁被这一想法深深吸引,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将其数学化、理论化,建立起可被普遍检验的对称性框架。

两人合作发表论文《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把怀疑变成严整的理论假设。

为了验证,他们请来当时最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

她设计并完成了极其困难的低温钴-60 β 衰变实验,清楚地观察到电子发射方向的偏向性,直接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宇宙的“镜子”并不完全对称。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杨振宁与李政道。

这个获奖名单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并非个人选择。

官方并未说明排序依据,但学界普遍认为当年以年长者在前,因此杨振宁在前、李政道在后。

从历史角度看,吴健雄的贡献同样关键:没有那场高难度、极高精度的实验,理论就仍然只是推测。

后来,为表彰她的卓越成就,美国还为她发行了纪念邮票。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李政道提出怀疑,杨振宁建立理论,吴健雄实验验证。

这是一首关于思想、理论与证据的三步曲。

它不仅赢得了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最有分量的突破之一。

我不是物理学家,但读完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的故事后,

心里真的很感动。

他们三个人,用各自的方式——怀疑、思考、验证——共同改写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不只是一个物理理论,它让我们看到:真理有时来自质疑权威、坚持理性、勇敢求证。

虽然他们的命运各自不同,但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光,也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