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老博后的24年投资

A-mao (2025-10-30 06:25:55) 评论 (2)
讨论退休需要多少钱,用工资倍数更好

这个不是我发明的,是理财专家们用的。用这个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1。能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隐私。这个不说明了。

2。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居住地的消费不一样,退休生活需要的具体钱数量也就不一样了。但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标准就是个人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准一样。为达到这个目的,退休后的收入,一般接受的标准是退休前的70-80%。按Social security benefit的平均数计算,大约是退休前收入的1/3(~30%),也就是还有40-50%需要从自己管理的退休金来。按4%的提取率,10工资可以提取40%。上面这些数字是按67岁可以拿full  SS benefit的年龄来估算的。如果要提前退休,这个10x就不够了。保守的算法是每提前三年退休,需要多准备两倍工资。如果存了25倍工资,也就是4%的提取率,能保证一倍工资的收入了,也就不用考虑年龄了,任何时候都可以退休,所谓财务自由。不要以为4%的提取率就是投资需要的回报。还要考虑通货膨胀这个因素。按过去几十年的通货膨胀率3%来考虑,也就是需要7%的投资回报。

3。对工薪阶层,用工资的倍数来衡量,相对而言,比较能衡量个人的理财能力。一个家庭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和收入相关。高收入的人家消费也高一些。所以,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就是假设能有一定比例的收入用来投资,最后的财产累积自然和工资有关了。所以衡量理财能力,不要只看退休账户的资产,要看总资产才有意义。准备退休用的资产对啥时候退休会更有意义。

今天领导收到SS机构的信,给她预估年底退休能每月拿到1400,等到70可以到3000。她问我是不是我养她,她等到70再拿。LOL,给她解释了早拿晚拿的利弊,明白了如果年底决定退休的话,就拿,不用等。。。

这是fidelity给的retirement saving的milestones:

Fidelity's recommended savings milestones

Based on your annual salary, the milestones are:

By age 30: 1x your annual salary

By age 40: 3x your annual salary

By age 50: 6x your annual salary

By age 60: 8x your annual salary

By age 67 (retirement): 10x your annual salary

(二0二五年十月二日)

以12倍工资的退休金退休后的现金流

昨天和渔友钓鱼路上一路聊天,说起我明后年可能退休。渔友问退休后是不是还留在中西部。。。。哈哈一笑:留中西部多好啊。退休了收入和退休前差不多,现在能做的事情到时候还一样能做。。。

穷人家都是数钱过日子的。和领导算了算:退休后她的SS加我的pension大约和我们现在一个人的工资相当(我俩工资接近,45:55);我自己管理的退休账户大约是12倍我俩目前的收入,退休后取4%,就相当于另一个人的工资了。。。我俩目前的基本生活开销就是一个人的工资,包括保险和吃穿住,无论我俩谁工作都足够了。所以,她啥时候想退休,就退吧。她退了,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Roth conversion。

和大多数老留一样,我俩没有后援,还要支援国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些年没有工作的公司IPO/股票,就是靠DCA(dollar-cost average)的定投,从死工资里挤出钱来投资。运气不错的是我们在美国30年都没有拿过失业救济。这个走index的定投近几年离退休近了才开始做一些调整,向分红ETF/股票移动,就是保证退休后的现金流。除了自住房,我们就只有退休账户,没有其它资产。我自己管理的退休账户的分布目前是20%的现金;20%的SP500;60%的分红ETF/股票。目前的分红已经超过了我一年需要的现金流。我最终的理想配比是SP500在40%,现金10%,分红ETF/股票50%,指望40%的SP500能保证portfolio跟上通货膨胀。

居士在硅谷,公司的股票帮了他大忙。我老博士后,靠中西部钓鱼种菜补贴家用,从死工资里挤出一部分用来投资。我得多花十几年。哈哈,我的方式可能更合适普通人。早计划,早定目标,夫妻同心,财务自由都能达到的。。。

(二0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科研人员穷啊。。。

学生的文章被比较好的杂志接收接收了,学校要作PR。据说合作的UChicago那边也要做,因为他们提供给我们的乳腺癌Patient-derived organoid也是第一次正式发表。按老板的标准,他会在开组会时请客。学生们喜欢科研大楼下面的一家意大利餐馆,很多时候老板因为有喜欢的学生毕业或老员工找到新工作离开,在那里请大家吃一顿。而这种发表文章后的庆贺就简单一些,买餐馆的pizza--薄薄的脆脆的。其实老板品位也比较高,这里是他最喜欢的餐馆之一,只是近几年餐馆生意不好作,请人难,餐馆营业的时间缩短了很多,老板也去得少了。

昨天他进来就给我说:我把饮料和餐具都带来了。下午四点餐馆应该开门,我去定pizza。到五点你帮我去拿一下,我和你一起去。。。

我知道这两年实验室的风格改了很多。老板和学生们都喜欢找本科实习生,所以组会的人其实比往年多了一倍。我提醒他现在人多呢。他说:是啊,现在人多多了。。。

学生们都很兴奋有pizza吃,还问我老板会不会多买几个,毕竟人多了。我也信心满满,说我早晨已经提醒过老板了。到了五点老板来喊我,我们一起去拿pizza,发现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四个。。。我只想笑,这帮孩子们都挺能吃的,这四个小pizza只够塞牙缝呢。。。

看得出大伙有些失望。好在pizza横竖切成很多小块,每人3-4块,一杯饮料。大家都不多拿,到最后我拿,还剩了几块呢。老板又叫第一作者的学生多拿几块。。。lol,会完了学生们还问我怎么老板还是买四个啊,以前6个人四个,这次16个人呢。。。

回家领导问我:你吃饱喝足了,不用再吃了吧?我也只能苦笑:四个personal  pizza, 16个人,我跟没吃差不多。不过,他自掏腰包,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可能想着以后拿不到研究经费了,留着钱捐实验室呢。。。我算着他应该有3百万放一边的。

(二0二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给自己留个纪念——今天完成了12x工资的目标

说工资,不包括老板自掏口袋发的“奖金”和加班工资。年底前我会做一些调整,多一些cash。股市会有起伏,portfolio肯定会上下变化。但生活一定向前走的。

秋天来了。昨晚有了第一次霜冻。昨天下班后赶紧收了一些不能见霜的农作物。辣椒收了一半,另一半盖上塑料布。今天就忙着东家送西家给。差不多一个月不用买菜了。加上冻箱里储存的,这个冬天又是坐吃冰柜空。今天喊钓鱼徒弟们:菜有了,鱼还不够,赶紧去钓大wiper!周末钓两天。



学生得毕业论文发了比较好的杂志,学校要做PR,今天来拍照,让我们摆姿势。。。就希望这些花头花脑的东东有利于Fund raising。科研也需要钱呢,我也还没准备退休。

大学科研老博后的24年投资

93年来美国的。不是读书,是来做博士后的。工资在波士顿从18600开始。当时准备干几年,发几篇文章就回国。所以,两岁的女儿都留在了上海外公外婆那里。领导第二年也来了,想着一起努力,J2签证可以打工。可惜英文不通(大学学的日语),又没车,只能在餐馆干,挣不了几个钱。

第一站博士后没有第一作者的文章,就来中西部。来美国的第二个老板也不好相处,就找了第三家。第三个老板人比较内向,也是从小移民美国,对华人还有着同情加欣赏的心态。办绿卡?没问题,又不浪费我的钱,几封推荐信好说。。。这一拖,就是来美八年后才拿到绿卡。

有了绿卡就开始憧憬美国的生活。刚观看了2000年的股市大crash,也埋头读了几本理财书,就开始给自己理财设目标了。2001年把来美8年积攒的cash当做downplay,用我一个人的工资做预算贷款三倍,买了一幢3年新的房子,改善生活再说。有了绿卡领导也可以找一份正式工作了,2000年前赶CS时髦在community college读的associate学位没有用,就捡起自己大学学的本行,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一年24000开始。有了这个工资,我就有了计划的基础。给领导说:你的工资就是用来存退休和孩子们的大学学费的。

2002年开IRA账户,把2001年的contribution一起放进去,两人共8000,算是我们的第一笔退休投资。先给领导开了SIMPLE IRA账户,因为她的雇主有工资3%的match。过了几年工资涨了,家里有了结余,我才给自己开了403B退休账户,但我的雇主没有match,只提供Pension的8% match(没有SS)。开始的时间点其实不错,看着账户一年投资回报几千上万,情绪高昂。

2008-2009年的暴风雨来了。观看过2000年的风暴,没有惊慌,吹着口哨走夜路,闭着眼睛往股市里投。当2009年三月,自己管理的退休金账户从2007年最高的17万多降到了9万出头,要不是每月定投,估计损失了60%。。。

再不敢那么激进了。把portfolio调整得保守一些,也开始留一些现金。但知道不投资是退休不了的。钱多多放点进退休账户;要付孩子大学学费,就少放或不放,反正每年填完税表,看看银行账户的结余,还可以通过IRA来补充一部分退休金。这不紧不慢的投资终于在24年后开花结果,完成了网上很多理财专家建议的退休前10-12倍工资的目标。

2002的计划是根据当年Scott Burns的演算,普通人家的退休收入,1/3来自SS;2/3来自自己管理的退休portfolio设计的。他用数字和自己在AZ的经历描绘了一幅我向往的田园生活。从那时开始,我也开始记录自己的投资,pension(我无权管理)加自己管理的portfolio的年终数字。本来计划60岁退休,看样子还能接着干下去。

年分*****计划的目标 (%)********实际到达位置 (%)

2001 ****9.4********************8.0

2002 ****11.1*******************8.0

2003 ****12.9 ******************10.5

2004 ****14.8 ******************16.0

2005 ****16.9 ******************20.1

2006 ****19.1*******************25.8

2007 ****21.6*******************31.4

2008****24.2*******************27.0

2009****27.0*******************34.6

2010****30.0*******************42.4

2011****33.3*******************45.8

2012****36.9*******************58.7

2013****40.9*******************67.1

2014****44.9******************75.4

2015****49.4******************85.7

2016****54.1******************100.1

2023***100

2025************************240

(二0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理财第一要诀——开源节流

别人的退休要一千万,我家的退休却不要多少钱。开源节流对农民来说就是多种多收少买。

秋风起,叶儿黄,钓鱼种菜更加忙。我昨天跟渔友们去钓鱼,终于闻到了秋钓的气息。没有大wiper,但yellow bass终于开始在老地方集合。四个人拉上来一百来条。大家一份,我拿回家拿回家30条,分几条给酒友,自己煮个鱼汤,其余的就进了冻箱,等着冬天下酒:



领导在家也没闲着。先清理了西红柿,给我老板收了几年最后一筐;再把红薯从花盆里挖出来,又是40-50磅呢,够两老一个月的口粮。





哈哈,不用担心通货膨胀。

(二0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出乎意料的收获

周日有朋友来我家拿用剩的油漆。看见我家还没收完的菜,羡慕不已。就随手给他们摘点:辣椒5斤,扁豆三斤。。。在后院走着走着,我回头的一刹那,看到枣树上挂着几个深色的果子:这是啥?就过去抓。。。

大喜过望!是枣子呢!一人一颗,好甜啊。领导太高兴了:几年前花70块买来两颗枣树,一颗树知道是酸枣,果子又小又酸;一颗是甜枣,结了几年,最高年份收了5-6斤,邮寄给远在波士顿的女儿。可好日子没几年,前年一场大风,把结果的枣树刮断了!去年春天从枣树根部发了新芽长出来一米多高,但没有结果,一直心里打鼓会不会是酸枣,因为从树根上发出来的全是酸枣。今年这根旁枝又长高了许多,快3米高了,也开了很多花,就是没看见枣子。给领导说:只能等明年才能知道是不是酸枣了。。。

今年早春领导下定决心,上网潜心学习果树嫁接,从朋友那里剪来甜枣枝,把那颗酸枣树嫁接了四个头。天天看,终于一个月后大声宣布活了一个头,还结了两颗大枣。有了嫁接成功的经验,跃跃欲试地想着把被风刮断了的枣树明年也嫁接算了。现在知道是甜枣了,明年就可以安安心心等结果。看着两个成长中的甜枣树,明年又多了一份期盼。。。

投资里的定投,就是在这样的期盼下,心里甜甜地等着明天的收获。。。

(二0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