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子罗衿
此时W已退休,接替他的是一位英籍白人J。J带来一份基于伽子发明理念的气囊设计专利申报材料,征求伽子是否同意以此取代原方案。于是,原申报内容转为设计专利,伽子作为第一作者,另一位伽子素未谋面的实际设计者白人列为第二作者。这场被伽子搞得不得消停的“搏斗”终于消停了下来。
这时候,美国专利法正处于变革期。原本的认可任何形式记录证明谁先想到就拥有发明,现改为以申报优先为准。伽子的“先想到”早已被印记到普天之下各个角落。尽管政府用上税人的钱进行的项目中搞出的发明归属于从事项目的团体,但项目结束后一切都得向社会公开。伽子的发明在项目中的落实——从实验录像到数据分析——都详细记载在政府公开的报告里。全球为这个汽车安全升级所造出的新问题担心无路可走,进行一番艰苦无望探索的,恐怕就只有伽子所在公司那日本总部的三人小组了。全球业界从美国政府公开的报告中便“自然而然”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有点像麦哲伦的史上第一个环球航海点破这世界就那么简单:地球是圆的;之后连伽子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嘱咐上:妹子向西走不回头,不会碰南墙还会走回来一样。多年过去,这时才出手或许仅剩下设计专利一途。
在这个“搏斗”中,伽子作为上税人也应有地充分地利用这公开的报告。不同于前两次的全是文字说话,这次的,前前后后所有写给公司的信里都排列有三张实验相片:1.基线的(baseline)、2.优化后最好的、3.之后采用伽子发明的。这全都来自政府公开的报告。在讲究证据需要来源合法的美国法律体系里,伽子已将其做成需要时可以内外两手使用的文档,可以连同第一个专利的博弈合力进行拼搏。图像胜于千言万语;外行也可一眼就看得出,只有第三章相片中的头没有什么转动。这都是同一时刻的截图。

申诉算是获有结果,但也是面目全非,过程又如此耗时费力,一番下来伽子颇感茫然。
时间推进至2017年,公司因丑闻冲击濒临破产已不可避免。参与并购的竞争如同世足杯淘汰赛,从32家角逐至16家、8家、4家,最终剩两家,胜出的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这家企业年前刚并购进一家美国小型同行,并由一位老中坐上CEO。待这边并购完成,两家将合而为一。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这段时期,J三次来找伽子,手持专利添加作者同意书,催促伽子赶紧签字,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伽子不为所动,坚持必须列为第一作者。
既然将成为中资企业,那并购进来的小公司还是老中坐上CEO,同是老中的伽子“理所当然”自觉无惧;反倒觉得慌不择判的是他们想赶在并购完成前结束这场博弈。这么急,觉得他们安好心的概率不高。
朋友圈一位作过海龟有国内广泛联系的能人夸口只要是国人的事就好办,将伽子博弈的事儿往国内联系。他的努力确让伽子从那国内公司主管处间接地得到一回执,但也就仅此而已。国内情况复杂,表面以民营公司出的头怕就如同当年新四军的叶挺,实际当家的项英未必现身前台,甚至不为人所知。所以那位能人为伽子尽了天力,剩下的就看伽子的天运了。
并购进入收官阶段,一份清单泄露到相关小群。这三四十人名单分两类:一类为新公司许以重金挽留乌纱帽继续戴被御定为“重点人物”的一帮,一类为以前彼此不知的持有NQ plan的全体持有者,新公司承诺全额赎回被政府没收抵债的、小布什执政后算起的NQ2上的资金;NQ plan中小布什前的NQ1部分不受破产影响。但新公司不负责自行离职者的NQ2赎回,所以如果伽子像那位女同事A那般负气离去,将失NQ2账户资金。一位早先自行离职高管,就此诉讼上了政府。
清单上“重点人物”基本为当时公司高层主管,有些同时持有NQ。如已升上电子部大头头的伽子原老板L兼有两者,伽子部门的大头头M仅在“重点人物”名单上,并无NQ。很快,先并购的那小公司老中CEO被离职,新公司掌权格局这时便完全明朗。
新中企延续原日企本地化管理路线,而且用的基本是将公司搞破产的原班人马,令他们大大释怀。新主人从国内跑来升国旗和司旗后,又都全员撤回了国内。连新公司成立大会讲话亦由国内发来录像,中文演讲,英文字幕滚动。
“反革命分子开心之日,便是人民大众难受之时。”一两年间客户大量流失,公司以不靠谱项目维持各部门忙碌,活跃专利申报与论文发表,只不过为了卖个好价钱。新公司成立了,该回归正常了,加上那个小公司的人员也搬了过来,新公司自然开始砍人。砍人由那帮老公司的操盘手进行,“刺儿头”伽子的命运便没有意外了。
让心理上最终能平安地接受这份命运,伽子再次拜访那位中东女律师,她存档着伽子的文档以备打报复官司之需。她说破产就是赖帐!破产让这份博弈寿终。这时,伽子离那黑人女律师为报复确定的年龄失效界限62岁还剩两年多。
不管曾经J对着伽子说的“最后的机会”是否一语成谶,但公司不承认第一作者,伽子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其署名跟随在他认为是个鬼的那日本人Z的署名之后。天运让伽子最终失去了这份心中最看重的专利知识产权,让他感到很遗憾。此时伽子只能来把阿Q:专利有期,精神无期!
真实的世界里伽子从来不敢宣扬这个无期的精神,实际点的还是去揭示这么一个真相:在这个被称作“最讲法治的国家”里,即便你有理有据有实锤(you have the hammer),大公司面前弱方的你,实锤也未必能锤得彻底的公正。但还是可以积极为之,借力这个国家“最讲法制”之名,以实锤博弈,或可锤出一条最大化自身利益之路。可惜的是,这条好好的路基本被伽子锤砸了。
(全文:1.始于孟浪,2.续而徨之,3.奋而抗之,4.恍而过之,5.复而往之,6.破产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