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世界自聊

猫冬儿 (2025-09-15 10:18:59) 评论 (0)

到这个地方半年了,我在这里没有故友,也还没有结交到新朋友。

大部分的时间我不得不自处,孤独感在所难免。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自觉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对话的状态。比较常见的是留连于往事记忆里,有时也自问自答,当我就是自己眼下最好的朋友。

就自己所处的状态,我也联想过一些。

目前,我与家人以外的世人几乎无交流,这样会让我有点担心自己与社会脱节。那多看点新闻,或者到网上逛逛?我发现新闻本身引不起我的关联感,而网上看看之后仍留下虚构感。如此,我便劝自己安于独处,安于没有互动与交流的现实生活。

有时候我设想,什么外在的东西能起着带动和引导我的作用。书籍、音乐、影视、健身等等这些,通过自己去选择去做时间上的安排,度日没有问题,丰富趣味性也没有问题,缺乏的还是社会性。

我又设想那些特意离群索居的修行者,舍弃物质世界和社会感,也几乎忽略身体的大部分需求,他们的追求是向外在的神靠近,还是试图唤醒自己内在的神性?也许依照各自的信仰而定。

我宁愿相信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人身上形成有缩影,神性人也自足,人不需要刻意投入或融合其它(他),本身就具足有社会性的理解,好比理解了自我就是理解了社会一样。

也许我的愿望约等于自我安慰,但我情愿安心于这样的愿望里。世界充斥着太多的解释与信仰,我安于哪一种无非是喧嚣中的一份附和而已。

生命虽是个体,但人的精神几乎不可能保守独特或唯一性,孤独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如果死守这种“清高”感受,便是困我自己在一个伪命题里,有意孤立自我而已。

人独处的时候,最好练的精神游戏就是去练习“收放自如”。我之所以重视自己的精神,在于我相信身心是统一的,人的体质健康比较容易受重视,而精神状态不太容易自觉到。

收是练习聚精会神,注意力能很快集中起来,能专注一段时间。放是能放松,什么事也不去想,让自己放空,放空情绪与其它压力源。

练习专注力比较容易,有阅读习惯的可以读书,不喜读书的可以通过其它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认真投入一二十分钟去做某件事情都算。

练习放空相对难一点,因为人要面对很多固有观念、情绪和自执。不过,这些都可以通过自觉去实现放松。如果难放松,一次就选一样去放松好了。

情绪比较容易觉察到。当情绪来临时,告诉自己情绪只是一个指标而已,对于它所指示的深层内容,人都可以选择去深入理解或暂时不跟自己计较。对于自我责备习惯性比较强的人而言,如果情绪上来又正处于想要放松的时候,那就不要去自我批评了,充分享受一下没有内在自判的时候,情绪自然平稳后的轻松感。

固有观念是很难自觉的东西,这个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还会继续进化下去。人老的过程中,只要利用好和与小辈接触的机会,给他们充分表达真实观点的机会,基本足以让新观念“熏陶”自己,适时打开自己的眼界。

以我眼下的情况而言,把孤独感看淡,把不时浮现的情绪放空了,我的精神基本就平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