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的柔情:抗战时期流行于日本的中国歌曲

宇中一尘 (2025-09-03 08:26:45) 评论 (2)
侵略者的柔情:抗战时期流行于日本的中国歌曲

宇中一尘

中国人习惯把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军人叫做鬼子,把他们描绘成凶残的敌人,很多人进一步把这一时期来到中国的全体日本人(包括老师、技术人员、公司职员等)看作侵略者,认为他们助纣为虐。这种看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很片面,没有看到这些人的另一面, 也就是他们温柔、细腻的一面。把侵略者的形象简单化,戏剧化,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也很难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从更高的层次来讲,战争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斗争,另一方面,战争也为文化和人员交流提供了机会,因为双方都有强烈的动机推动交流,尽管目的有所不同。仅从流行歌曲来看,中国的一些歌曲流传到日本,日本作曲家重新填词,风靡一时。同时,日本人也创作了一批和中国有关的歌曲。从这些歌曲当中, 你可以看到日本人内心的一部分,这是从中国抗日文艺作品中看不到的。

中国歌曲

四十年代流传于日本的歌曲中,有《何日君再来》、《夜来香》、《蔷薇蔷薇处处开》等。仅从歌名就能看出,这些都是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 当时中日处于交战状态,日本人为什么传唱这些“靡靡之音”,而不是叫嚣杀死中国人、或者辱骂中国人的歌曲呢?

《何日君再来》

原本是1937年上海拍摄的电影三星伴月》的插曲,黄嘉谟作词,刘雪庵作曲,周璇在电影中演唱,后来姚莉也曾演唱,在上海、香港等地轰动一时。1939年,长田恒雄填写日文歌词,渡边滨子(美日混血歌手)首先在日本演唱。1940年,李香兰(在中国出生的日裔第二代歌星和影星)分别用中文和日文演唱,随后这首歌曲红遍日本,下面是日文歌词第一段:

忘れられない あの面影よ

ともしび揺れるこの霧の中

二人並んで寄り添いながら

ささやきも微笑みも

楽しく溶け合い

過ごしたあの日

ああ愛しの君いつまた帰る

何日君再来(中文发音)

大意是:

雾中灯火摇曳

你的面容,我忘不了

你我肩并肩偎依在一起

低语、微笑

快乐地互相融化

那天共同度过的时光

亲爱的人,你什么时候再回来

何日君再来

评论

可以看出,日文没有受到中文歌词的束缚,而是重新创作,描绘出新的场景,新的情绪,和中文意境不同。中文古雅,但是晦涩、抽象,日文歌词描写具体的场景,别有一番滋味。

需要说明的是,日文歌名采用了中文原文,并且这句歌词用中文唱出。由于中文和日文的相似,日本人也能看懂,并且可以用日语读出,这无疑给日语听众增加了情趣。中国八十年代曾经翻译引进一批日语歌曲,但是都翻译成中文,从未保留一句日语。

夜来香

1944年黎锦光创作于上海,李香兰首唱。据说黎锦光最初邀请周璇演唱,不甚满意,因为歌曲音域广,带有西洋音乐特点,周璇很难驾驭。后来邀请李香兰试唱,由于李香兰从小接受过专业意大利声乐训练,驾轻就熟,黎锦光非常满意。灌制唱片后,一炮走红。

翌年日本战败,在随后而来的混乱艰苦的几年中,大多数日本人无暇娱乐。但是当生活逐渐恢复后,日本人也恢复了对音乐的追求。1950年,佐伯孝夫填写日文歌词,此时已经回到日本的山口淑子(李香兰)用日语演唱。同时,渡边滨子也演绎过这首歌曲,红极一时。

如前所述,这时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日本还处于战后恢复阶段,物质生活贫乏,类似同一时期的中国。当时中国传唱革命歌曲,歌词简单、情感粗糙。 相比之下,夜来香日文歌词散发出淡淡的忧伤,体现出人内心的细致的一面。

第一段如下:

あわれ春风に 叹くうぐいすよ

月に切なくも 匂う夜来香

この香りよ

长き夜の泪

呗ううぐいすよ

恋の梦消えて 残る夜来香

この夜来香

大意是:

在令人感伤的春风里啼鸣的黄莺啊,

在月光下默默地放出香气的夜来香

这股香气

长夜流泪

黄莺啼鸣

春梦消逝,只留下夜来香

这夜来香

评论

以上是我的翻译,读起来不顺口,我曾经试图用GoogleAI翻译,结果驴唇不对马嘴,让我哭笑不得。我说这话的目的,不是想说我水平高,而是说,原文文字、情感非常细腻,机器根本不能把握。再一次体现出曾经的“侵略者”柔和、哀婉的内心,与何日君再来如出一辙。

除了翻译中国歌曲,日本人还创作了和中国有关的歌曲,如《支那之夜》、《旧金山的唐人街》等,都曾经传唱一时。歌词和曲调都属于婉约、惆怅的风格,不再赘述。

结语

从个人层次来看,人是复杂的,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侧面。从国家层次来看,战争、国家关系也是复杂的。在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困难时期,日本这个国家还允许人们引进敌国的流行歌曲,抒发“颓废”的个人情怀,表现出细腻、甚至柔嫩的一面,这恐怕是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去知道的。中日战争已经过去80年了,很多人还拘泥于过去,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日本什么都好,两种看法都是幼稚的。我们应当用成熟的、老练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邻居和兄弟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