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530) 历史不应忘记的黄埔抗战将领

markyang (2025-09-04 16:00:27) 评论 (5)

今年是二战胜利八十周年,而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相关的纪念活动,而作为一个黄埔军校军人的后代,我也格外感慨,今天想要回顾一下历史不应忘记的黄埔抗战将领。

对于很多八零后以及后面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太清楚黄埔军校,但是在中国近代历史,黄埔军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对于国共两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我就从黄埔军校的简单介绍开始。



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所以通常被称为黄埔军校。它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意识到缺乏一支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是导致革命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国共两党的支持下,他决定创办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培养属于国民党自己的军事干部,以便消灭军阀势力,实现国家统一。

黄埔军校从一开始就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国共两党都有很多优秀人才在校内担任重要职务,例如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与以往的旧式军校不同,黄埔军校不仅重视军事训练,还设立了政治部,强调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学生既能打仗,又懂革命理论,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而黄埔军校最出名的就是名将辈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许多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综合资料- 抗日战争纪念网

黄埔军校自1924年在广州创办,后因时局变化,校址曾多次迁移,包括南京、成都等地。最终,在1949年底迁至台湾。尽管校址和名称几经变更,但在中国近代史上,“黄埔军校”这个名称始终代表着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黄埔军校的历史可以分为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通常我们所说的“黄埔军校”主要是指其在大陆的办学历史。

大陆时期(1924-1949): 在大陆的25年间,黄埔军校本校(总校)共开办了23期,培养了约5.2万名毕业生。如果算上其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十多所分校和各种训练班,黄埔军校系统培养的军官总数则超过20万人。

台湾时期(1950年至今): 1950年,黄埔军校在台湾高雄凤山复校,并继续沿用“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至今仍在办学。

黄埔军校学员1-23期名单照片一览表- 抖音

黄埔军人在抗战中的贡献

抗日战争是黄埔军校学员贡献最大的时期。根据历史资料,在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投身于抗日战场。

参战人数: 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据统计,黄埔军校及其各分校在抗战期间,共培养了大约20万名学生,其中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抗战。

牺牲人数: 历史资料显示,有超过2万名黄埔军校毕业生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许多著名将领如戴安澜、张灵甫等都是黄埔军校出身,为抗战胜利献出了生命。这些数字有力地证明了黄埔军校学员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因为参与抗战的黄埔军人人数众多,为了方便直观的了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抗战的时间轴,其中每个将军后面括号中是黄埔的期号,比如杜聿明(1),指杜聿明是黄埔一期学员,张自忠(黄埔讲官),指张自忠是黄埔讲官。

主要战役与黄埔将领(按时间与战役)

1) 淞沪会战(第二次上海会战,1937.8–11)

代表性黄埔将领(参加/指挥或有直接关联):杜聿明(黄埔一期)、张灵甫(黄埔一期)、郑洞国(黄埔二期)、蔡炳炎(黄埔一期)等。

已知在役中阵亡的黄埔将领(举例、并非穷尽):黄梅兴(黄埔一期,淞沪阵亡,后追授)、蔡炳炎(黄埔一期,淞沪阵亡)、官惠民(黄埔四期,淞沪阵亡)。(参见黄埔校史/牺牲名单汇编与抗战阵亡名录)。

【探索时分】国难当头 你不知道的淞沪会战(下)

2) 南京保卫战 / 南京陷落(1937.12)

参与或有关联的黄埔将领:若干黄埔出身师旅级将领参与南京保卫(多为地方编成、国军各师师长/团长为主)。

阵亡(举例):在南京保卫与淞沪前后战斗中有黄埔出身的师团长、旅长伤亡(历史资料中有多人列名,详见牺牲名录汇编)。(注:南京大屠杀引起的大量平民与军人死亡,牺牲统计复杂)。

Sit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 Battle of Nanjing南京保卫战

3) 徐州会战 / 台儿庄战役(1940/1938 台儿庄为1938)

代表黄埔将领:戴安澜(黄埔三期/或六期之记载不一,史料常列戴为黄埔毕业将领)、王铭章(黄埔一期,川军将领)等;孙立人在滇缅/徐州战区亦有活动。

阵亡:王铭章在台儿庄相关战斗中牺牲(地方部队、川军将领牺牲被记录);戴安澜虽在多次战役立功,但最终于1942在缅北殉国(详后)。

台儿庄战役有多惨?中国军队参战29万人伤亡5万,日军伤亡令人难以置信【揭秘】

4) 忻口会战 / 太原会战(1937.10 起)

代表黄埔将领:郝梦龄(黄埔一期,第9军军长)等。

阵亡:郝梦龄在忻口会战中战死(被记为抗战时期国军高阶将领中的殉国者)。

太原会战- 抖音百科

5) 台儿庄大捷(1938)——(徐州战役组成部分)

代表黄埔将领:部分黄埔出身的师旅参与台儿庄及相关战斗(区域多为第5、第9等集团军部队)。

阵亡:局部将领与师旅干部有牺牲,黄埔学员基层干部伤亡惨重(校友会/回忆录统计显示许多期生在此期与随后的会战中损失严重)。

抗日战争时期,川军是贡献最大的地方军

6) 武汉会战(1938.6–10)

代表黄埔将领:宋希濂,戴安澜、孙立人、其他师旅长(国军多将领参与)。

阵亡:武汉会战中个别黄埔出身的旅长、师长在防御或掩护撤退时牺牲(牺牲名单在国军牺牲名录中可查)。

YouTube

7)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长沙会战(1939 / 1941 / 1942)

代表黄埔将领:薛岳(虽为黄埔教官出身/核心人物)、张灵甫、郑洞国等。

阵亡:长沙系列会战中黄埔将领的牺牲相对少于前线步兵团级的阵亡,但大量黄埔出身的中下级军官与排长、连长在长沙战场阵亡(校友会资料有统计)。

第一次长沙会战影像终于公开,中国血洗10万日军,逼的日军首领首次向中国求和【揭秘经典】

8) 常德保卫战(1943)

代表黄埔将领:多名國軍旅/师长参与(例如张灵甫和余程万将军)。

阵亡:常德会战中,地方与正规军均有重大伤亡,黄埔学员中有师、旅级干部受伤或牺牲的记录(详见战区志与师志)。

常德保卫战57师-西瓜视频搜索

9) 昆仑关战役(1939–1940)

代表黄埔将领:饶国华(黄埔四期)在昆仑关作战中阵亡(或在附近激战中牺牲的黄埔将领记载)。

阵亡:饶国华在昆仑关战役中牺牲(资料记载)。

昆仑关战役手抄报怎么画-西瓜视频

10) 百团大战(1940,敌后大规模运动)

代表黄埔将领(转入中共革命阵营的黄埔生):林彪(黄埔一期)、徐向前(黄埔一期)、陈赓(黄埔一期)、左权(黄埔一期,八路军副参谋长)等。

阵亡:左权于1942年在太行地区掩护突围时殉国(中共抗战阵亡中级将领中等级最高者之一)。

百团大战——八路军敌后抗战秘档在线收听-mp3全集-蜻蜓FM听出版精品

11) 滇缅战区 / 中国远征军(1942)

代表黄埔将领:孙立人(黄埔一期,新38师)、戴安澜(黄埔毕业,将领,200师师长)、杜聿明、廖耀湘等。

阵亡:戴安澜在缅北突围战/作战中负重伤并于1942年殉国(为国捐躯,国府追赠)。

远征军入缅作战,戴安澜身中两枪,牺牲前下死令:反攻!祖国万岁- 知乎

12) 滇西缅北反攻 / 收复腾冲、密支那(1944–1945)

代表黄埔将领: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李弥等均在滇西、缅北反攻中负重任并取得战果。

阵亡:战役虽胜利但双方都有伤亡,黄埔出身的将领中少将以上殉国者在此期相对较少(大多是在先期与1942年前后的突围/掩护战中牺牲)。

中国远征军(七)兵败野人山之: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及缅北大溃退

13) 其它重要战役 / 区域战事(补列)

(这些战斗也与大量黄埔学员相关联)

太原会战、太行缙云地带剿敌、豫南会战、皖南淮北各战斗、湖北沦陷与作战、华南防御与南部战区的桂南、粤桂会战等。

在这些区域战役中有大量黄埔学员(尤其是1930s后期毕业的中尉、排长、连长、营长)牺牲;校友会与军史汇编中有分期统计,但数量庞大,基层牺牲特别多(见校友会统计)。

以下为常见史料中反复出现、且在战役中牺牲并被记载的黄埔将领(仅为示例,完整的名单可以在WIKI中查到)

赵登禹(黄埔一期)— 1937年7月南苑战死(平津防务战中牺牲)。

佟麟阁(黄埔教官/黄埔相关)— 1937年7月南苑阵亡。

郝梦龄(黄埔一期)— 忻口会战中阵亡(1937年10月附近)。

王铭章(黄埔一期)— 台儿庄/滕县战斗中牺牲(1938年)。

黄梅兴、蔡炳炎、官惠民、吴继光、李维藩、杨杰等——(多个黄埔期次)在淞沪/南京/山西/皖北等地阵亡(详见黄埔与牺牲名单汇编)。

饶国华(黄埔四期)— 昆仑关战役阵亡/壮烈牺牲(资料记载)。

戴安澜(黄埔毕业生)— 1942年滇缅作战中在缅北殉国(5月)。

左权(黄埔一期)— 1942年在太行(辽县/十字岭)掩护转移时牺牲(中共抗战中级别最高的阵亡者之一)。

下面是一个生前职务在旅级以上,以殉国时间为排列顺序。

        姓名      期数          籍贯            职务                                  殉国时间    殉国地点   备注

1,黄梅兴(黄埔一期) 广东梅县 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 1937 08 14 上海 追赠中将

2,睦宗熙(黄埔一期) 江苏丹阳 第98师政训处少将处长 1937 08 17 上海(日机攻击)

3,蔡炳炎(黄埔一期) 安徽合肥 第67师201旅少将旅长 1937 08 26 上海 追赠中将

4,张本禹(黄埔三期) 安徽巢县 第4师12旅上校副旅长 1937 08 23 河北昌平 (日机攻击)

5,李维藩(黄埔三期) 山东莱阳 第67师第201旅上校副旅长兼402团团长 1937 08 25 上海

6,杨 杰(黄埔四期) 河北容城 第1师1旅少将副旅长 1937 10 11 上海

7,官惠民(黄埔四期) 广东曲江 90师270旅少将旅长 1937 10 28 上海嘉定

8,丘之纪(黄埔三期) 广东揭阳 税警总团第2总队副总队长 1937 11 02 上海

9,吴继光(黄埔二期) 安徽盱眙 第58师174旅少将旅长 1937 1111 上海青浦 追赠中将

10,路景荣(黄埔四期) 江苏武进 第98师少将参谋长 1937 11 上海

11,曾庆敏(黄埔六期) 广东东莞 第159师457旅副旅长 1937 11江苏江阴

12,易安华(黄埔三期) 江西宜春 第87师259旅少将旅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13,朱 赤(黄埔三期) 江西兴宁 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14,高致嵩(黄埔三期) 广西岑溪 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15,罗策群(黄埔潮州军校教官) 广东兴宁 第66军159师副师长1937 12 12江苏南京

16,姚中英(黄埔二期) 广东平远 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17,黄纪福(黄埔潮州分校二期) 广东梅县 159师477旅副旅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18,刘国用(黄埔三期) 广东梅县 第58师147旅少将副旅长 1937 12 13 江苏南京

19,雷 震(黄埔二期) 四川蒲江 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 1937 12 13 江苏南京

20,谢琼珠(黄埔四期) 湖南湘乡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少将司令 1937 12 19 上海

21,蓝运东(黄埔一期) 湖南醴陵 预备第10师少将参谋长 1937 12江苏南京

22,万全策(黄埔一期) 广西苍梧 教导总队第1旅少将参谋长 1937 12 江苏南京

23,华品章(黄埔五期) 四川西昌 第88师262旅上校副旅长1937 12 江苏南京

24,陈 节(黄埔七期) 广东梅县 第66军159师参谋处长1937 12江苏南京 追赠少将

25,谢升标(黄埔三期) 浙江临海 苏浙皖边区少将游击司令1938 04 02安徽广德

26,李必蕃(黄埔训练处长) 湖南嘉禾 第23师中将师长 1938 05 14山东荷泽(自杀)

27,黄启东(黄埔长沙分校) 湖南平江 第23师少将参谋长 1938 05 14山东荷泽(自杀)

28,马威龙(黄埔四期) 广西容县 第46师136旅少将旅长 1938 05 24河南罗王寨

29,王桢祥(黄埔一期) 湖南醴陵 暂编20师少将副师长 1938 07 湖北武汉

30,范 荩(黄埔教官) 江西丰城 第198师少将副师长 1938 09 湖北黄陂

31,周卓然(黄埔六期) 湖北钟祥 骑兵第7师中将师长 1938 秋 山西芮城

32,蔡 劭(黄埔二期) 湖北黄陂 预备第10师补充旅副旅长 1938 秋 湖北武汉

33,雷 忠(黄埔六期) 湖南嘉禾 皖北游击少将副总指挥兼军事联络员1938 10 15安徽霍邱

34,李大中(黄埔三期) 山东滕县 山东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1938 10 湖北武汉

35,张廷玉(黄埔三期) 江西兴国 第3军第7师上校政训处长 1938 12 19 山西沁源

36,李少初(黄埔军校战术教官) 安徽蒙城 鄂赣皖第2游击挺进纵队副司令 1938 枣宜战役

37,龚选登(黄埔六期)海南乐会 第76师少将参谋长 1939 0321江西修水

38,郑作民(黄埔一期)湖南新田 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 1940 02 03 广西昆仑关 追赠中将

39,蓝 挺(黄埔三期) 福建武平 第49师参谋处主任兼第四团上校团长 1940 06 08湖北南漳 追赠少将

40,燕鼎九(黄埔四期) 河南新蔡 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第22纵队副司令 1941 01 28 河南汝南

41,程啸平(黄埔潮州分校二期)江西乐平 预8师少将参谋长、金华警备区副指挥 1941春 浙江绍兴

42,蒋志英(黄埔潮州分校一期) 浙江诸暨 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官 1941 04 19浙江海门 追赠中将

43,王 竣(黄埔三期) 陕西蒲城 新编第27师中将师长 1941 05 09山西台寨

44,陈文杞(黄埔五期) 福建莆田 新编第27师少将参谋长 1941 05 09山西台寨

45,梁希贤(黄埔五期) 陕西同官 新编第27师少将副师长 1941 05 10山西台寨(投黄河自杀)

46,陈中柱(黄埔六期) 江苏建湖 鲁苏皖边区第4游击纵队少将司令 1941 06 07 江苏武家泽

47,杨 生(黄埔五期) 江西南昌 南浔挺进纵队少将参谋长兼游击第2支队司令1941 07 13江西南昌

48,赖传湘(黄埔四期) 江西南康 第10军第190师副师长 1941 09 24 湖南长沙 追赠中将

49,李 挺(黄埔六期) 江西德化 第十集团军少将参议兼桐乡县长 1942 04 14 浙江桐乡

50,戴安澜(黄埔三期) 安徽无为 第200师少将师长 1942 05 26 缅甸 追赠中将

51,岑家焯(黄埔三期) 广东文昌 军统新加坡站少将站长 1942 06 12 新加坡

52,胡义宾(黄埔三期) 江西兴国 第96师少将副师长 1942 06 27 缅甸理通

53,周 复(黄埔三期) 江西临川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 02 21 山东张家骝 追赠中将

54,张少舫(黄埔五期) 江西瑞金 第113师少将参谋长 1943 02 21 山东张家骝

55,李竹林(黄埔七期) 湖北长阳 滇缅少将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部参谋长 1943夏 缅北

56,陈飞龙(黄埔三期) 广东新会 新编第10师代理师长1943 10安徽凤台 追赠少将

57,彭士量(黄埔四期) 湖南浏阳 第73军暂编第5师师长1943 11 15湖南石门 追赠中将

58,孙明瑾(黄埔六期) 江苏宿迁 第10军预10师师长 1943 12 01 湖南常德 追赠中将

59,纪乃武(黄埔三期) 海南万宁 第25师233旅副旅长 1943 福建

60,丁立群(黄埔三期) 安徽怀宁 第3战区皖南游击纵队副司令1944 01苏北

61,王成桂(黄埔二期) 四川成都 重庆卫戍司令部第3区副司令1944 02重庆(日机轰炸)

62,吕公良(黄埔五期) 浙江开化 新编29师师长兼许昌守备司令 1944 05 01 河南许昌

63,黄永淮(黄埔五期) 四川安岳 新编29师副师长 1944 05 01 河南许昌

64,王剑岳(黄埔五期) 湖南澧州 第57军第8师副师长1944 06 10河南灵宝

65,吕旃蒙(黄埔五期) 湖南零陵 第31军参谋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

66,徐亚杰(黄埔成都中央军校教官) 河北蠡县 暂编第6军参谋长 1944 雪峰山

WIKI上面有个更加完整的列表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戰鬥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6%8A%97%E6%97%A5%E6%88%B0%E7%88%AD%E6%88%B0%E9%AC%A5%E5%88%97%E8%A1%A8

从卢沟桥的枪声到湘西的最后一役,八年抗战中,无数黄埔将领以热血和生命守护着民族的脊梁。

他们中有的在南苑浴血殉国,有的在滕县、昆仑关、缅北战场长眠异乡;有的忍受饥寒困苦,仍坚守战线;有的在敌后纵横驰骋,用游击战书写坚毅。

他们不问生死,只问家国。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得以安居乐业的和平岁月。历史不会忘记:赵登禹、郝梦龄、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左权…… 这些名字,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最亮的星辰。

而今,战火的硝烟已远去,中华儿女共同生活在和平年代。黄埔军校的校歌中写道:“誓作先锋,救国救民。”

这种精神,超越了党派,超越了时空,成为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血脉记忆。愿历史的苦难成为我们的警醒,愿先烈的牺牲成为我们共同的守护。在今天,我们更应懂得:和平弥足珍贵,民族团结为本。

我们不只看到胜利的凯歌,更要怀抱祈福:

愿中华民族永不再经历战火。

愿两岸同胞以黄埔精神为纽带,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愿未来的中华大地,山河无恙,人民安康,世世代代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