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歌剧中文版

雾里一农夫 (2025-09-04 16:08:57) 评论 (1)

西洋歌剧中文版

过去知道郑小瑛推广西洋歌剧中文版,并从意大利语歌剧入手尝试。目的是向国人推广歌剧艺术。现在又尝试俄语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可见郑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歌剧首先作为一种声乐艺术,它是与语言的发声特征密切相关的。

先说中文,中文发音特征是单辅音加单元音:辅音定唇位齿位,元音定舌位。因为总是元音结尾,所只唱起来很容易。人们经常为外国人唱中文叫好,其实是因为人家元音发声到比中国人还要准确,所以歌声非常之好听。辅音略不准确无伤大雅。

意大利语有与中文类似的地方,即每个一节多是一辅一元。歌词经过诗歌化处理,节奏韵律特征得到加强,段落感增强。特别是多音节词可以直接与后面的词连拼,使得较长的词汇非但不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反而更容易上口。也就是说,你可以将意大利语直接按汉语拼音逐个音节”’搬”到来。例如Libiamo就可以直接读成li-bi-ya-mo。但是,若是翻译成汉语,则是一个再创作过程。如果把四句以元音a结尾的歌词翻译成同样数量音节的四句a结尾的中文,并且表达大概原意,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语与意大利语相反。大量词汇以单辅音或双辅音结尾。如将kt“搬”成汉语拼音ke-te,那肯定是不行的。更况德语不能前后两词连读,每个词必须“硬性”拼出来。所以,搞德语歌剧的中文版几乎是不可行的。当然,可以去掉词尾辅音,取其元音,再保留音韵进行汉译。但可以想象,听起来可能象没有舌头的德语。因为德语尾部辅音的发声是歌曲表现力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如果将意大利语德语作为两个极端,那么中间的将是法语俄语。法语词汇的尾部多为轻元音,可以连读。俄语词汇尾部则或元音或弱辅音,不能连读。

回到中文版的事。对于大众而言,意法俄德原汁原味歌剧是没有任何参照作用的,中文版即是原汁原味。亦即无需在乎各式鸡肉料理,到了我这里就是小鸡炖蘑菇,一个字,炖。对于小众来说,则是难以接受。首先是没了异国情调,二是在原文版和百年歌神参照下,中文版就显得粗糙了许多,也许是要多粗有多粗,倒了胃口。

如抛开主义不计,那么中文版是会有一定的市场的,尽管它略有些变味。制作方面也容易一些,毕竟一切标准都由自己来定。演员用母语演唱也更容易适应和“成功”。

在眼下AI泛滥的大形势下,西洋歌剧中文版有理由有条件向更大的空间发展。先搞“山寨化”,然后慢慢地提高也不迟。百余西洋歌剧,其内容寓意的覆盖面远远超过中国的京剧和传统地方戏。

如有两出中文歌剧,“空城计”和“茶花女”,你会向大众推荐哪一个?我推荐“茶花女”。

如何向小众推荐哪?

我坚信一点,听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连斯基“Куда, куда,“的人,肯定不会喜欢“哪里,哪里”。但听过“哪里,哪里”的人,一定会更加喜欢“Куда, куда,“。

2025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