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央美国际|第八届油画研修班日记(3)
央美国际|第八届油画研修班日记(3)
有锋芒,亦知藏;信笔写尽人间冷暖,静心读懂岁月深长
虽然昨天我一直画到晚上10点多才回去休息,但今天一早还是精神抖擞的8点就到教室了。我进屋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有好几个“早起的鸟儿”在“找食儿吃”了,看样子大家都觉得时间紧,任务重,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有了昨天的一个罐子打底,我心里好像没那么紧张了,今天要画视觉中心的那几个石榴了。
打眼一看,这几个石榴的固有色是橘红色,表面有一层水果特有的果蜡,灯光一照,有很强的反光。我从没画过油画静物,一时脑子有点儿发懵。,怎么调色呀?
按照自己的理解调色,画了半只石榴就发现整体颜色发绿,看着跟发霉了一样。不能再继续了,必须请教老师。上实体课就是有这一点好处,有问题随时问。
李老师听了我的问题,二话不说拿起笔来给我示范。老师娴熟的在调色板上快速地沾点儿这颜色,沾点儿那颜色,三下两下就把颜色调的八九不离十,再画两笔在画布上比较一下,调整一下,齐活了。
我赶紧问调色的真谛,李老师说,调色一靠色彩理论知识,二靠感觉,三靠经验。我一听心里发凉,知道这样的绘画经验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但李老师说的另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你调色的时候,一边調一边感受,觉得暖就加点儿冷色,觉得冷就加点儿暖色,慢慢的就调对了。是这个理儿,以前怎么就没这想法呢!
本以为有了老师的调色“葵花宝典”,我的调色能力可以有个提升,但在画剩下的那几个石榴的时候还是找不对颜色。无论怎样努力,就是调不出石榴那种橘色中带土红的颜色,几个石榴看起来有点儿半熟不熟的发暗。
我越看越觉得画面不顺眼,刚想挥舞刮刀,把前面已画好的部分刮掉,正巧王老师走过来说:“不用刮呀!”
“不是写实吗?我画的跟原图不一样呀!”我很疑惑。
“只要把物体实实在在地画出来,就是写实。并不是说要画的跟原图一模一样才是写实。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画面进行自主的处理。其实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抄照片,反而会鼓励画家按照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王老师给我解释。
原来如此!
傍晚时分,我完成了罐子前面的一堆石榴。打眼一看,整体的明暗关系都对,效果也不错。环顾左右,看着身边的专业画手们都在精雕细琢,突然感觉自己画的是不是有点儿粗糙了。不过老师很会鼓励人,他说:画的不错,你的画有一种很质朴的感觉。”
嗯!有感觉就行。绘画的意义不就是要传递感受吗? 无论传递的是不拘小节的粗旷,还是精益求精的细腻,那其实就是绘画人的内在本质。
天黑了,下课!北京今天下雨了,我踩着月亮回家。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研修班的老师给了画人物肖像时的配色方法,听起来很简单直接,但真正画的时候还是会翻车。配色调色光有公式不够,必须动手画,而且要多多的练习。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研修班提供颜料,但不明确规定必须使用哪几种颜料。但同学们很自觉的跟老师保持一致,】
多谢博主和 'PrimeryColor' 分享,涨知识了。
我过去因为工作需要,学了色彩理论。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印刷三原色是 cyan, yellow, meganta, 等等)
业余时间由于对美术感兴趣,读到了一些常见的颜料组合:
最简组合:红黄蓝各一(如 Cadmium red, Cadmium yellow, Ultramarines blue),黑白各一,再加一个土色(如 Burnt umber,省钱,省事,不必用黑白颜料把鲜艳、昂贵的彩色颜料的饱和度降下来)。
有的组合在最简组合上扩展。
一种扩展法是红黄蓝各二,一冷一暖。(如 Ultramarine blue 是暖蓝,phthalo blue 是冷蓝,等等)
好奇,研修班的教师有没有说他们自己画油画用的颜料组合是什么?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rimeryColor' 的评论 : 你说的很对,写实油画其实就是加了色彩的素描。而素描画的就是关系,明暗关系,虚实关系。。。把关系找对了,画面就立起来了。不过会画素描的人不一定能画好油画,因为调色能力也需要训练。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研修班提供颜料,但不明确规定必须使用哪几种颜料。但同学们很自觉的跟老师保持一致,因为水平有限,谁也不敢自由发挥,哈哈哈!
PrimeryColor 发表评论于
紅色盯久了,視網膜就會有其補色-綠色出現。不能盯局部太久。要看整體,畫整體。
PrimeryColor 发表评论于
回 新林院。用電子顯微鏡研究,印象派畫家用的顏色不超過20種。但能畫出非常鮮豔的畫。這個純粹是個人愛好。太多難管理。
PrimeryColor 发表评论于
樓主對明暗的理解有待加強。明暗我認為主要是理解。不能理解,就要浪費時間畫素描。和駕車一樣,不能盯著一點,一物。要看大局。關子乎?LOL。
PrimeryColor 发表评论于
回--新林院,畫家通常不會把問題答全,你問得太深刻,他就打哈哈,你問得膚淺,人家賴得理你。許多回答要回味,等幾十年後,才能回味過來。LOL。發現當時的回答真沒有錯,只是不是普通人的語言。就像孫悟空的師父一樣,要自己悟。美國的畫家會好很多。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我赶紧问调色的真谛,李老师说,调色一靠色彩理论知识,二靠感觉,三靠经验。】
那个研修班有没有要求学生用特定的几种颜料?
还是没有限制?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rimeryColor' 对博主上一篇博文的评论 :【畫家通常最喜歡賣關子。】
记得有一次我在北京走进一个明、清时代建的园林。
在一个建筑里,有一个书法家正在表演书法。
他左右手各拿一支毛笔,两手同时连贯地写下一副对联。(当然是不同的字)
不知道他的书法水平在哪一级,但这种脑、手协调肯定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