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以北

五湖以北 名博

Dundas Street 唐人街上印度小哥跑外卖 - 多伦多手机”扫街”

五湖以北 (2025-09-30 09:38:29) 评论 (14)


今天要走的街是 Dundas Street,照例起点在西边的 Bathurst 街路口。

Dundas 街很长,东边起自多伦多的东约克区,然后穿过市中心和多伦多西区,但没有终止于多伦多界內,而是继续向西延伸,穿过邻近的密西沙加市,沃克维尔市,最后终止于伯宁顿市北部,全长将近八十公里。这条街的街名来自一个人的姓名,他是安省前身上加拿大的首任总督 John Simcoe 的好朋友。几年前”取消运动”盛行时曾有人提议修改街名,说该人是殖民主义分子。幸好当时当局者还算清醒,不然这条街名改了,其它很多街也难逃同样的命运。

Dundas 和 Bathurst 路口的东北角,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附院之一西区医院。进门后的大厅是一个 Food Court,从早到晚食客满座,不知道的还以为置身于一个繁忙的购物商场之內。很多年前一个傍晚曾去看过急诊,当时候诊的人不算很多,大概有十来位,但就诊的速度很慢,很久才进去一个。等待了大约三个小时,到了晚上十点过,发现前面候诊的人忽的消失了不少,很快就轮到了自己。事后才明白因为医院附近是流浪人士的一个聚居地,那些人不少来急诊室混时间,但他们耐心有限,熬到晚上十点前后就自动离开了,剩下的才是真正需要就医的平常人。





Bathurst 到多伦多唐人区所在的 Spadina 路口这一段过去就不大好,沿街是杂七杂八的店铺很难说清种类,以前都是开车一晃而过,但现在更冷清了。有些铺面改成了修车铺,还有一间好像火烧过,只胡乱搭了些塑料布挡雨,这一段看来只有推倒建公寓楼,或许还有转机。





Spadina 以东就是多伦多现在的唐人街,其实严格的说,Spidina 和 Dundas 路口那一片都算多伦多唐人区,只不过Dundas 那一段店铺更密,唐人街氛围更浓而已。

多伦多唐人街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为了修建东西横贯加拿大的铁路,从中国招来大量修路的华工。铁路建成后不少华工留在加拿大,其中不少定居多伦多。尽管1885年的华人移民法案迫使不少人离开加拿大,但仍有一些人留了下来,他们定居在现在的市政厅附近。上世纪六十年代兴建新市厅时拆移,老唐人街的店铺大多搬移到现在的 Dundas 和 Spadina 路口附近,只有几家餐厅还留在市政厅附近,食客以市府人员为主,口味当然随之而改变了。









搬移到 Dundas 和 Spadina 后多伦多唐人街又经历了几次变迁,不过不是位置上的挪移,而是居住人员的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唐人街的人员大都是以前华工的下几代,或者少数来自香港台湾的移民。但1975年越共夺取全国后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潮,很多人逃亡到泰国和香港成为难民,其中不少为加拿大接收,来到多伦多的一些则定居在唐人街。九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省份有过一阵走线热,其中一些来到多伦多后也选择了唐人街。现在唐人街上送外卖的又换成了印度来的小哥们,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唐人街的东边是有名的安大略美术馆 AGO,Art Gallery of Ontario。美术馆成立于1900年,原名叫多伦多美术馆,到1966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其实原名更好,美术馆在多伦多,当然应该以城市名为好。2004年,美术馆决定来一次改头换面,聘请了生于多伦多的美国建筑师 Frank Gehry 主持这项工程。美术馆原来的主体沒变,只在外立面加了一个巨大的玻璃曲面。曲面是钢木结构,透过外面巨大的透明玻璃,里面一览无余。这个设计争议很大,我的看法也是一个不算成功的设计,感觉从沒完工过。

尽管外观充满争议,但内部满漂亮的。工程完工后有几天向公众免费开放,当时我们也找了一个晚上进去打卡。那幅巨大的玻璃曲面之内是一个长廊,长廊一侧是直达屋顶的原木墙壁,另一側则是那幅巨大的玻璃曲面。那天晚上走廊里面灯火辉煌,外面则是夜幕低垂的多伦多街景,当时才体会到了设计者的用心。当晚一个主要的展出,是英国雕塑家摩尔的铜雕和石雕。摩尔的作品以前看过,但几十件作品同处一室,那还是初次看到。







University Avenue 到 Yonge Street 那一段是商业街,有不少玻璃幕墙的写字楼,但大机构不多,估计里面不是律师事物所就是会计师,反正都是男女白领们。





Dundas 和 多伦多有名的商业大街 Yonge Street 的交叉点,一直是一个人来人往的路口。西南角是多伦多市中心知名的购物中心 Eaton Center。Eaton 曾经是加拿大高端百货的一哥,在这个购物中心拥有一个七层楼面的百货大楼,从女士化妆品到男女服装,从婴儿用品到厨房用具,都应有俱有。1999年破产后,先是 Sears 当了接盘侠,但没几年自己也走了同一条路。

两大百货公司先后破产后,原本以为这个路口的风光不再。但当时市政府启动了一个复兴项目,将路口东南角开劈成了一个类似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场。广场也呈三角形,介于 Dundas 和 Yonge 之间,另一边是一个不大不少的露天舞台。多伦多现在是一个移民城市,居民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成百上千个族裔,可以说每天都是某些族裔的节庆日,所以广场上各种活动不断。这个路口过去是购物的热点,现在则成了公共活动的热闹去处。







过了 Yonge Street 以东,是这十几多伦多特有的现象。老的充满匠心的老建筑旁边,是几十层高的住宅建筑。老房屋像上海滩上的老克勒,而高层建筑则是生气蓬勃的新城市人。一个优雅,另一个活力四射,希望这种融合会持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