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聚会,相约在俄亥俄的山水之间(上)

yuntai (2025-09-09 05:43:34) 评论 (6)


久未更新博客,原因是一场预料之外的回国之行,送别驾鹤西去的岳父大人。老人家身居武汉,前几年扛过了凶险的新冠肺炎,这次终以92岁高龄辞世。太座和我不得不办加急签证。时间仓促,行程匆匆,这也是所有人在他乡的我们迟早都会面对和经历的一遭吧。过几天会写一写这趟回国之行。这里,先记一下上星期在俄亥俄州进行的一场老友聚会。

早在数月前,几家老朋友就约定好了这场期待已久的相聚。三家分处相距遥远的伊利诺伊和新泽西,负责策划的朋友便决定,把聚会地点选在距彼此住地里程数相近的俄亥俄州阿克伦(Akron)和??克利夫兰(Cleveland)之间,那里有俄亥俄州境内唯一的国家公园——凯霍加谷国家公园,在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上有一座南巴斯岛。

于是,在劳工节前夕,一场相约在俄亥俄山水之间的“双向奔赴”正式开启。几家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聚。其中一位队友也是刚从国内回来,来不及倒时差,也不畏劳苦和不适,克服困难,按时赴约。

算起来,上一次长距离的中西部公路行还是整整十年前的2015年。那次西行最远到了印第安纳州,而俄亥俄州则主要到了该州西北部城市托莱多,美国著名的汽车品牌Jeep就诞生在那里(参见:《西行散记(二):Jeep的诞生地托莱多》),还去了也是位于伊利湖畔的克利夫兰(参见:《西行散记(四):伊利湖畔的克利夫兰》)两座城市。

此次,我们选择住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位于凯霍加谷国家公园区域内的凯霍加瀑布城(Cuyahoga Falls),另一个是伊利湖中间的南巴斯岛上的普特因湾(Put-in-Bay)。

凯霍加谷国家公园(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占地32,783英亩(51.2平方英里;132.7平方公里),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但其边界内有一些区域作为郡级公园、公共或私营企业独立管理。凯霍加谷最初于1974年被指定为国家休闲区(NRA),26年后的2000年被重新确定为国家公园,至今仍是唯一一个最初作为国家休闲区的国家公园,进门和停车都免费。

凯霍加谷既是俄亥俄州唯一的国家公园,也是五大湖流域的三个国家公园之一,另外两个是苏必利尔湖的皇家岛国家公园(Isle Royale National Park)和与密歇根湖接壤的印第安纳沙丘国家公园(Indiana Dunes National Park)。这座国家公园与美国其他国家公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位于两个大型城区阿克伦和??克利夫兰之间,是一座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兼而有之的国家公园。2023年,它成为美国第十二大游客量国家公园,吸引了近290万游客。

虽然距离克利夫兰和阿克伦市区不远,但凯霍加谷国家公园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蜿蜒流淌的凯霍加河、丝带般的飞流瀑布、广袤无边的森林、神秘的洞穴、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视野开阔的农田,赋予了这里仙境般的景色,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游览,人们在此放飞自己的心灵,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曼妙和多姿多彩。

我们的旅程,从布兰迪万大瀑布(Brandywine Falls)开始。

凯霍加谷有着大大小小70多条瀑布,但布兰迪万大瀑布却显得格外耀眼夺目。这条65英尺(约20米)的大瀑布是俄亥俄州第二大瀑布。

当我们离开停车场,走近木质栈道,耳边已传来哗哗的水声,在静谧的森林深处显得格外另类。





往下走,掩映在树林背后的瀑布若隐若现。





观景台上,早到的游人已占据最佳位置,观赏飞流直下的美景。



巨量的“白兰地酒”飞流直下,水流沿着古老的贝里亚砂岩(Berea Sandstone)倾泻而下,层层岩壁记录着3亿多年的地质历史。冰川退却后,溪流雕刻出这条优美的峡谷,层叠的页岩岩石结构让水流呈现阶梯状,使大瀑布更完美地呈现在游人面前,非常适合摄影。



几家人兴奋地聚拢在一起,把相机对准瀑布方向,拍下这值得纪念的一幕。



游人越聚越多,我们告别观景台,准备上到大瀑布上方的桥上。



在瀑布旁,曾经有一座水力发电厂,为附近的磨坊和小镇提供能量。如今,工厂早已销声匿迹,只剩下涛涛水声,诉说着工业与自然的交替。



沿着飞瀑上方的桥缓步而下,从桥上回望,瀑布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宛若一条从时光中流淌而出的白色缎带。



走到瀑布的另一侧,继续在峡谷环线步道上顺着水流下行,沿途可见峡谷和溪流,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景观,绿意盎然,清凉宜人。



一只老鹰在树上歇息,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沿途随处可见恣意绽放的各色野花。



下游河谷水流平缓,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涉水过河。





瞧这几位昔日的学霸,即使在外出度假,本该尽情享受幽谷深处这一派美景的时刻,依然不忘交流探讨着高深的专业问题。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跨过这座人行铁桥,再次来到河谷左岸,很快就走完环线步道,结束了这段行程。



下一站,我们前往阿克伦峡谷公园(Gorge Metro Park),一处被称为“阿克伦的秘密峡谷”的地方。这里的莎朗砾岩(Sharon Conglomerate)峭壁巍然耸立,仿佛天然的石墙,守护着下方涓涓流淌的凯霍加河。



步入峡谷,我们沿着蜿蜒的小径走向玛丽·坎贝尔洞穴(Mary Campbell Cave)。传说这处天然岩洞曾是玛丽·坎贝尔的避难所——一个在1759年被美洲原住民俘获并带到此处的白人女孩。洞穴幽暗而凉爽,石壁上的苔藓在湿润的空气中闪着微光,仿佛保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



沿着步道,我们继续探寻峡谷大坝(Gorge Dam)。这座建于1911年的水坝,曾为阿克伦橡胶工业的兴起提供了能源保障。如今,大坝静静伫立在凯霍加河上,成为自然与人类历史交织的见证。坝上流水飞溅,阳光在水雾中折射出彩虹。



攀过这条“石门坎”,可以近距离看大坝。



走到步道尽头,本来可以折返回到起点的,但我们看到步道上方有一座高大的铁桥,随即决定上去一探究竟。

后来查资料得知,这座跨越凯霍加峡谷的钢桥建成于1949年,全长900英尺(约274米),距谷底约210英尺(64米),建成当年获得美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的“最美钢桥”年度奖。



因为是穿越密林来到桥上,没有拍到大桥的全景,但站在高高的桥面上,依然可以感受到钢桥的高大巍峨。一位队友两眼发直,不敢朝桥下看,还死死抓着另一位队友的手,慢慢挪着小碎步,好不容易才走过桥面回到平地上。

其实,站在大桥中点往下俯瞰,景色特别壮观——凯霍加河谷尽收眼底,整个河谷全都被郁郁葱葱的森林所覆盖。





进入了凯霍加瀑布城,沿着居民区的小路返回公园入口的停车场。



走过这条小街,沿途看到许多造型各异的民宅,算是这段行程意外的收获。





第二天吃过早饭,在前往伊利湖之前,我们先到凯霍加谷国家公园的心脏地带的弗吉尼亚肯德尔公园区 (Virgina Kendall Park Area)。这里最著名的景观是岩壁步道(Ledges Trail)。游览这条环形步道,宛如穿越到史前的迷宫。高耸的岩壁布满冰川风蚀的裂隙,形成一道道鬼斧神工般的“一线天”。苔藓与蕨类紧紧攀附,仿佛绿色的羽衣披在灰色的石巨人身上。







莎朗砾岩形成的这处悬崖峭壁,似上帝之手建起的一堵高大的石墙。



沿垂直节理的风化作用导致岩壁中出现狭窄的通道。



遇到一堆乱石,必须得手脚并用向前走。



沿着岩壁步道穿过一片铁杉树林。

从巨石缝隙里的生长起来的高大树木。





一个狭窄的入口将岩壁与步道连接起来。



岩壁上方巨大的岩石仿佛是一层层码放得整齐划一的石板。



飞来石。



建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石阶梯。



穿过石阶,走进一处狭窄的岩缝,阳光被切割成细细的光带,空气中带着湿润与泥土的气息,耳边只有脚步声与偶尔的鸟鸣。我们找到了著名的冰盒洞穴(Ice Box Cave),洞口吹来的凉风瞬间驱散夏日的暑气。冰盒洞已关闭,并安装了金属门以保护这处蝙蝠冬眠地。



下图展示了一些刻在岩石表面的古老雕刻,描绘的是美洲原住民的头像。这些雕刻的来源不明,但它们是用金属工具雕刻的,因此可能并不是那么古老。





巧遇一队前来游览的阿米什人(Amish)游客。



步道沿线有一处别具一格的“快乐时光小屋”(Happy Days Lodge)。这座木结构建筑建于美国施行罗斯福新政时期的1938–1939年,由平民保育团(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CCC)修建,作为城市孩子的夏令营场所。它的名字源自一首美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歌曲《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1932年,当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是,成为竞选主题曲,象征着大萧条后对美好时光再现的渴望,也成为新政时代的乐观标志。于是,当CCC工人们在这里建造这座小屋时,便赋予它应该充满希望的名字。如今,这里成了活动场馆,也是健步者汇集的起点。



这尊CCC雕像似曾相识,想起来在我们州也有一尊同款雕像。(参见:《山中三日》)





站在小屋门前,耳边似乎还能听见八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笑声,与FDR那句“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遥相呼应。



来到步道尽头的岩壁观景台(Ledges Overlook),视野豁然开朗,景色绝佳。这里是欣赏凯霍加谷中部地区的最佳视角之一。壮丽的山谷景色在眼前铺展,苍茫的森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白云与蓝天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郁郁苍苍,生意盎然。





穿越凯霍加山谷,仿佛走过了一条跨越数百万年的时光隧道。从瀑布到岩洞,从冰川雕刻的岩壁到人类筑起的水坝,从古老的洞穴到新政时期的木屋,自然与历史在这里交织,谱写出一首壮丽的长诗。

离开观景台,一行人心满意足地走回停车场,准备前往下一站伊利湖上的南巴斯岛。有人还在回味瀑布的喧腾或岩壁的奇险,有人不停翻看和分享在岩壁间拍下的一张张美图。大家发自内心地感叹: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这不只是走一段步道,更像一场穿越时光的旅行,一份会在记忆深处长久闪光的体验。风吹过林间,带来松木的清香,仿佛在为这段旅程画上柔和的句号,也预示着令人期待的下一站行程将会更精彩,更圆满。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