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的鄂温克博物馆是一座展示鄂温克族历史与文化的专题馆,外观设计融入民族特色,极具地方风情。馆内陈列从古老的狩猎工具、桦树皮制品,到精美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全面展现鄂温克族由森林狩猎转向草原牧居的生活变迁,是感受呼伦贝尔多元民族融合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从海拉尔市区出发约 7–10 公里,打车约几分钟即可到达。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 09:00–12:00,下午 14:00–17:00,免费参观。
门前雕像:鄂温克民族英雄海兰察骑马铜像
博物馆目前只开放两个展区,历史厅和民俗厅
历史厅:展示鄂温克族族史、名将事迹,以及抗战参与记录等珍贵文物与资料。
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自通古斯语族,意为“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他们早期以渔猎、采集和驯鹿放牧为生,足迹遍布大兴安岭与额尔古纳河流域。清代时,部分鄂温克人编入八旗,成为边疆防卫的重要力量。近现代,鄂温克族逐渐由森林狩猎向草原牧业转型,同时保留了独特的桦树皮工艺、萨满信仰与驯鹿文化,成为呼伦贝尔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石雕、铁器和陶器
鄂温克人纳入清朝
清代官帽
清代铜东布壶、银碗
清代铜壶
海兰察是清代著名鄂温克族将领,出身于满洲正蓝旗。自幼勇武善战,因屡立战功被乾隆帝赏识。
海兰察墓碑
光绪皇帝诏书
穆图善将军马刀、马镫
民俗厅:以实物、场景模型再现古老的桦树皮器具、弓箭、狩猎工具、萨满祭祀用品等,丰富多样。
鄂温克族民俗独具草原与森林特色,传统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居住撮罗子毡帐或木刻楞。人们崇敬自然,信奉萨满教,常以祭火、祭山林祈求庇佑。服饰多为皮毛制成,兼具御寒与装饰功能。节庆中那达慕最具代表性,赛马、摔跤、射箭热闹非凡。歌舞豪放,口弦琴与长调唱腔展现浓郁民族风情。鄂温克人热情好客,以奶茶、手把肉迎宾,展现淳朴民风与悠久文化传承。
鄂温克腰刀
鄂温克皮包、手套、背夹等用具
始祖神
神偶
阿隆神
鄂温克妇女头饰
鄂温克妇女服饰
五爷逛世界 2025中国游 (二十二)内蒙呼伦贝尔: 起点--海拉尔(2)鄂温克博物馆
wuye_gallery (2025-08-22 18:02:48) 评论 (0)海拉尔的鄂温克博物馆是一座展示鄂温克族历史与文化的专题馆,外观设计融入民族特色,极具地方风情。馆内陈列从古老的狩猎工具、桦树皮制品,到精美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全面展现鄂温克族由森林狩猎转向草原牧居的生活变迁,是感受呼伦贝尔多元民族融合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从海拉尔市区出发约 7–10 公里,打车约几分钟即可到达。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 09:00–12:00,下午 14:00–17:00,免费参观。
门前雕像:鄂温克民族英雄海兰察骑马铜像
博物馆目前只开放两个展区,历史厅和民俗厅
历史厅:展示鄂温克族族史、名将事迹,以及抗战参与记录等珍贵文物与资料。
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自通古斯语族,意为“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他们早期以渔猎、采集和驯鹿放牧为生,足迹遍布大兴安岭与额尔古纳河流域。清代时,部分鄂温克人编入八旗,成为边疆防卫的重要力量。近现代,鄂温克族逐渐由森林狩猎向草原牧业转型,同时保留了独特的桦树皮工艺、萨满信仰与驯鹿文化,成为呼伦贝尔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石雕、铁器和陶器
鄂温克人纳入清朝
清代官帽
清代铜东布壶、银碗
清代铜壶
海兰察是清代著名鄂温克族将领,出身于满洲正蓝旗。自幼勇武善战,因屡立战功被乾隆帝赏识。
海兰察墓碑
光绪皇帝诏书
穆图善将军马刀、马镫
民俗厅:以实物、场景模型再现古老的桦树皮器具、弓箭、狩猎工具、萨满祭祀用品等,丰富多样。
鄂温克族民俗独具草原与森林特色,传统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居住撮罗子毡帐或木刻楞。人们崇敬自然,信奉萨满教,常以祭火、祭山林祈求庇佑。服饰多为皮毛制成,兼具御寒与装饰功能。节庆中那达慕最具代表性,赛马、摔跤、射箭热闹非凡。歌舞豪放,口弦琴与长调唱腔展现浓郁民族风情。鄂温克人热情好客,以奶茶、手把肉迎宾,展现淳朴民风与悠久文化传承。
鄂温克腰刀
鄂温克皮包、手套、背夹等用具
始祖神
神偶
阿隆神
鄂温克妇女头饰
鄂温克妇女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