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的命运 刘振墉
我们刘家的家族公共坟地,可算得上「豪宅」。占地六亩,因为是从曾祖父起始,只埋葬了三代人,坟墓较少,空地全部栽满了柏树。柏树生长很慢,但到我记事时,已经成林成材,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只有在东北角落上砌有两间小瓦房,那是给守墓人住的。最后的守墓人姓蔡,留下这印象的,不是来自扫墓,而是在逃日本兵到达这里时留下的记忆。那时我才刚刚懂事。以后来扫墓时,柏树一棵也没有了,变成了农田。这是由于子孙们迫于动乱和战争,经常失业,生活无以为继,将墓园中的柏树全部出卖,园地一分为四,各房子孙种粮度命,时间大约是在一九三九年前后。
这片墓地就在我们家往北约三里多些,属于江苏如皋县境内。南边是葛家圩,北边是四沟圩,各相距约一里多,东西距居民区更远,在人烟稠密的沿江地区,这里算得上是空旷地带了。它三面临水,正南方横着一条两三丈宽的大河,东南角是一个水潭,名字叫做“龙潭”,面积约三四亩。龙潭与大河间隔着一道又窄又高的堤岸,每次我走过这几十米长的堤岸时,看着两侧水深坡陡,总是感到紧张。在风水先生眼里,这块墓园应该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吧!当然不是龙脉,出不了皇帝总统,想出个将军、省长也不容易,顶顶不济,保佑后人衣食无忧总可以吧?可是,后人们却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所以我现在完全不信风水。
土改时,各村有将耕地进行交换,我们家的一亩半地给了四沟圩,另外分得了两亩附近地农地。至于祖坟地转手到什么人家就不知道了,虽然遗憾,但大势所趋,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
即使经过土改,原来土地上的坟墓,早期的新主人是不敢随便破坏的。不过到了人民公社时代,要平整土地,通常是深埋去掉坟头。直到八十年代,才听说祖父的坟在文革的「破四旧」运动中被红卫兵挖开,造反派以为做过官(知县)的墓中一定有贵重物品,岂知一无所获,只是将祖父的骸骨扔在河坎上不知所终。
我的曾祖父刘西铭原籍江南的高淳,移居到江北做生意,在乡村集镇上开着一家杂货店,靠蝇头小利日聚月积,才挣下两处店面房和这片坟地。可以设想,他老人家为了这片坟地,要付出多少心血,又寄予后代多么大的希望!只经过三代人五六十年,就消亡得没留下丝毫痕迹了。
我的琐碎记录,也许仅仅是我们这辈人所经历的大时代的一个侧面,一个缩影。
2025 /08 /14。发表于世界日报
祖坟的命运
UH (2025-08-14 05:23:48) 评论 (0)祖坟的命运 刘振墉
我们刘家的家族公共坟地,可算得上「豪宅」。占地六亩,因为是从曾祖父起始,只埋葬了三代人,坟墓较少,空地全部栽满了柏树。柏树生长很慢,但到我记事时,已经成林成材,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只有在东北角落上砌有两间小瓦房,那是给守墓人住的。最后的守墓人姓蔡,留下这印象的,不是来自扫墓,而是在逃日本兵到达这里时留下的记忆。那时我才刚刚懂事。以后来扫墓时,柏树一棵也没有了,变成了农田。这是由于子孙们迫于动乱和战争,经常失业,生活无以为继,将墓园中的柏树全部出卖,园地一分为四,各房子孙种粮度命,时间大约是在一九三九年前后。
这片墓地就在我们家往北约三里多些,属于江苏如皋县境内。南边是葛家圩,北边是四沟圩,各相距约一里多,东西距居民区更远,在人烟稠密的沿江地区,这里算得上是空旷地带了。它三面临水,正南方横着一条两三丈宽的大河,东南角是一个水潭,名字叫做“龙潭”,面积约三四亩。龙潭与大河间隔着一道又窄又高的堤岸,每次我走过这几十米长的堤岸时,看着两侧水深坡陡,总是感到紧张。在风水先生眼里,这块墓园应该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吧!当然不是龙脉,出不了皇帝总统,想出个将军、省长也不容易,顶顶不济,保佑后人衣食无忧总可以吧?可是,后人们却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所以我现在完全不信风水。
土改时,各村有将耕地进行交换,我们家的一亩半地给了四沟圩,另外分得了两亩附近地农地。至于祖坟地转手到什么人家就不知道了,虽然遗憾,但大势所趋,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
即使经过土改,原来土地上的坟墓,早期的新主人是不敢随便破坏的。不过到了人民公社时代,要平整土地,通常是深埋去掉坟头。直到八十年代,才听说祖父的坟在文革的「破四旧」运动中被红卫兵挖开,造反派以为做过官(知县)的墓中一定有贵重物品,岂知一无所获,只是将祖父的骸骨扔在河坎上不知所终。
我的曾祖父刘西铭原籍江南的高淳,移居到江北做生意,在乡村集镇上开着一家杂货店,靠蝇头小利日聚月积,才挣下两处店面房和这片坟地。可以设想,他老人家为了这片坟地,要付出多少心血,又寄予后代多么大的希望!只经过三代人五六十年,就消亡得没留下丝毫痕迹了。
我的琐碎记录,也许仅仅是我们这辈人所经历的大时代的一个侧面,一个缩影。
2025 /08 /14。发表于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