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伟的人生路(5)

潘文鸣 (2025-07-02 08:52:29) 评论 (1)

江伟的人生路(5)



9、新的门路

     就在他昼思夜想,苦闷中想找新的路子时,一个朋友的几句话,使他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原来,晓丽在摆服装摊,卖儿童服装和生活用品时,和旁边一位同样也做儿童服装生意的袁姓妇女相识,她们年纪相差不大,那位袁姓妇女称晓丽为大姐。两个人在市场互相熟悉以后,平日做生意时,晓丽经常帮助这位小袁看摊,或者是照看她5岁左右的孩子。一来二去,晓丽的丈夫江伟与小袁的丈夫梁小东也认识了,并且两家人彼此成了朋友。

一次,小袁夫妇和江伟夫妇一起吃饭,彼此聊起来,大家都把自己的经历讲了讲,江伟才知道,梁小东是江苏人,在空调厂干过,从装配工干起,现在在一个科技公司当生产部经理。

   小梁说,他们公司要的美容仪器配件,都是浙江余姚一位姓毛的老板供的货,他是在浙江加工生产,然后运到北京,成本比较高;假如能够在本地生产这种配件,成本肯定低得多,只要能源源不断供货,他们公司可以长期收购。

     小梁又说,他曾经和一位干过车工的罗姓师傅谈过这件事,这个罗师傅对金属加工有一定经验,他听了想试一试,小梁就拿了一个样品给他,他搞了一个多月,拿来的产品和浙江毛老板的产品一比,还是不行,主要是抛光和电镀两道工序达不到要求。

    江伟听了,心想自己虽然没有干过金属加工,也不妨试一试。因为江伟一直考虑,我不能一辈子就这样下去,我必须闯一闯,否则自己永远翻不了身。他拿到样品和图纸,找到一家搞机械加工的小企业,询问能否把这个配件搞出来。小企业负责人也姓梁,他听说产品搞出来,会让他们进行批量生产,大家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就把活接下了。

     这个小企业很快把样品搞出来。江伟知道,罗师傅是在抛光和电镀上过不了关,那么下一步必须闯过这一道关口,才会成功。

     他首先上网,把北京附近搞抛光和电镀的企业,逐一搜索出来,然后他再找离南苑最近的抛光电镀加工的企业,然后开车去把样品交给他们,提出要求,请他们加工处理。结果,光洁度总是达不到要求。江伟心想,莫非自己也要和罗师傅一样以失败而告终?

     他不甘心。他在网上查到在廊坊有一家电镀企业,是中科院所属的一个基地。他想,也许这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比较高,能达到要求?他开车跑到廊坊,找到这家企业,见到一位管生产的吕主任。他把自己生产加工的样品拿出来,并把自己的质量要求告诉吕主任。江伟同样也提到,如果抛光和电镀加工达到要求,以后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批量生产。

      看得出来,吕主任为人不错,他知道江伟半年多的时间东奔西跑,花了不少时间,跑了不少冤枉路,他心里也许对江伟有些同情,就把他拿去的样品作为急件处理。江伟看到,他们在加工样品时,先清洗,然后电镀了三层,又进行清洗,最后是用电吹风吹干,每道工序都很仔细,很严格。

     这次,江伟把加工好的样品拿到梁经理的公司,梁经理把江伟生产的样品和浙江余姚毛老板供的货一比,质量几乎一样。用仪器检测也好,组装起来运行也好,都没问题!

    经过将近9个多月的摸索,江伟终于取得成功。他和妻子晓丽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几天都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之中!因为江伟可以摆脱开黑车这个充满风险的地下职业了,也不用和宋莉刘坤这些人混在一起了!

     从2006年底开始,江伟开始从事这种美容仪器配件加工。浙江余姚的毛老板每套配件是350元,江伟则以每套300元供货,这就使江伟的产品有了竞争力。自然,开始因为江伟自己没有机床设备,都是靠别人的企业加工,干起来很辛苦,利润也不算高,但与开黑车拉活相比,主要是安全,没有什么风险。

     通过几年的努力,江伟夫妻节衣缩食,陆续投资买了万能铣床一台,锯床一台,钻床一台,螺纹机床一台,又买了数控机床两台,使他的生产设备逐渐基本配齐,除了抛光和电镀以外,买来的铜、铝、不锈钢和工程塑料等原材料,基本上都可以由自己的设备来进行加工。

     现在,江伟办的小企业,生产车间设在南苑南边一个村庄里,车间里有四五台机床,其中两台是相当先进的数控机床,4名工人都是技校毕业生。车间生产好的配件都是由物流公司送到家里,江伟和晓丽检测包装好,再由物流公司派人上门把装箱的产品运到长期合作的仪器公司交货。

     江伟现在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也有固定的产品收购单位。他不需要再起早贪黑去进货,或者风里来雨里去出车拉客,多数时间他是在家里打理生意,工作时间自己可以灵活掌握。每月除了房租水电及工人工资外,有近3万左右的稳定收入。

     这样一来,投资50多万的设备,利润回报很快回来了。经过近10年的努力,江伟终于成为经营微型加工企业的小老板,收入远远超过以往做生意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摆脱在社会底层谋生那种毫无体面可言而且充满风险的日子了。

江伟说,我是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就是说,他现在的生意,只要质量保证,按时供货,已经不需要再去拉关系,开后门,也不用请客吃饭送红包……这些违心的一套世俗应酬,曾经使他感到十分烦恼。

10、走进江伟家

      2015年,我带着坐轮椅的妻子,从多伦多回北京南苑探亲,只见南苑镇的棚户区已经进行了拆迁改造,住在平房里的南苑居民都分到楼房和拆迁费,南苑棚户区的农民,家家都住上电梯房,过上了焕然一新的生活。

    母亲和离异的五妹住在一起,五妹分了三套电梯房和一笔不菲的拆迁费。母亲和五妹住在一套80平米电梯房的12楼,而江伟夫妻恰好住在同一单元的3楼。我们夫妻回家探亲住在五妹家,由于五妹家没有开通网络,所以,我经常到江伟家上网收电子邮件。

     走进江伟家,只见同样80平米的房间,南北贯通,光线充足。客厅、小餐厅、厨房,卫生间,以及3个卧室,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江伟告诉我,这套房子是他父母的平房拆迁以后分的6套住房中的一套,是父母的赠予,而他们夫妻贷款购买的一套电梯房,则在北京往南的固安,正在修建中。

    白天,每次我到江伟家,常常看到在客厅的大茶几上和小餐厅的饭桌上,摆放着一些类似茶杯大小的金属机器配件,江伟用卡尺在检测,他的妻子晓丽则把经过检测的配件用纸包好,放进纸箱里。

     江伟告诉我,这就是他的微型企业加工的美容仪器配件,这些配件组装起来,加上外壳,就成了美容仪器。这些美容仪器,有的可以除皱纹,有的可以吸脂和减肥,有的可以用光子嫩肤,还有的可以拔除皮肤上的汗毛……

   我问,这不是一些高科技产品的配件吗?你能生产?对于我的吃惊和怀疑,江伟笑了笑说,大舅,这些配件的确要求精度比较高,但只要有设备,小作坊也可以生产加工。江伟说起来很低调,也很谦虚;可我对江伟不免一下子刮目相看。

     再看江伟的妻子晓丽,她再不是当年那个土头灰脸,顶着烈日在街上摆摊卖服装的少妇,她现在不再做生意,每天的任务是买菜做饭操持家务。她化了淡妆,显得比那时更年轻,更精神,也更漂亮了。在当地长相普遍平庸俗气的女性中,她那江南女子的苗条秀气,和一双大眼睛,显得十分出众。每天晓丽除了买菜做饭操持家务外,空闲时间就是协助江伟检测美容仪器配件,打包装箱。

    此外,每天早晚晓丽还抽时间去南苑公园跳跳集体舞,踢踢毽子……。我问晓丽,现在生意不忙,你为什么不去打麻将?晓丽笑着说,她打麻将尽输钱,觉得没意思。又说,江伟和女儿雯雯回到家里,他们看不到我,就觉得屋里空荡荡,没着没落,我把饭菜准备好,把屋子收拾干净,他们回来看到屋里干干净净,心情都会好一些……

      这不免使我想到一些城市妇女,她们好吃懒做,喜欢打麻将和跳舞,把许多家务事都推给丈夫。从这个角度来看,江伟找到这样一个勤快能干的贤妻良母式妻子,实在可以说是非常幸运。

     另外,晓丽每礼拜还要进城去参加一次培训,课程是幼儿教育。她居住的小区的幼儿园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正在安装门窗和装修,估计年底以前要招生。她准备参加小区幼儿园的教师应聘。

      我和妻子及母亲几次受邀去她家吃饭,饭桌上的饭菜都是四川风味,与我熟悉的北方粗放的伙食,大不相同。心想,晓丽不仅做生意能吃苦,在屋里操持家务和炒菜做饭也是一把好手。母亲也几次说,江伟找了一个好媳妇,长得又俊,又能吃苦,真是打着灯笼难找……

    的确,从结婚以后开始,晓丽就是江伟的好搭档和好助手,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吃了许多苦,现在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闲谈中,江伟夫妻提到他们的女儿雯雯,说她在班上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今年要参加高考,由于她选择的专业方向是金融,这个专业目前很热,对考生的素质要求也较高,所以像所有经济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样,江伟夫妻俩对她尽全力支持。

     一天晚上,我见到他们夫妻的独生女儿雯雯,她已经18岁,高高的个子,披肩长发,大大的眼睛,在北京地区来说,应该算是个漂亮女孩。雯雯告诉我,她目前正在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其余时间是找专人进行专科培训,据说每次培训费是五六百元。说明北京的考生竞争相当激烈,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很高。

     几次交谈,我发现雯雯的知识面很广,谈吐不凡,完全像一个很成熟的知识女性,而不像一个高中生。那天英语模拟考试回来,她说,方法是给考生一篇英语短文阅读,然后就短文内容,用英语回答面试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面试检测难度很大,对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另外,谈起核心价值,谈起“一路一带”,她也是侃侃而谈,讲得头头是道。她母亲晓丽告诉我,说雯雯小时候上完课,回家就常常让父母坐好,然后她模仿老师给父母上课……看来雯雯不是一个普通女孩,她将来可能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回想江伟过去的挫折和失败,以及他在众多亲戚长辈面前抬不起头来的日子,看看现在江伟一家三口过的生活,虽说他们没有大富大贵,也算不上取得多么惊人的成绩,但他们一家三口终于过上比较体面和有尊严的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