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系列·制度回应篇(其七)
太平洋够大,制度够远吗?——回应一种冷战幻觉与“双王并治”
一、川普参加中国阅兵?当“遥言”变成制度幻觉
2025年6月,中国社交媒体平台频频流传两类看似“惊爆”
“川普将在9月参加中国的阅兵式”;
“川普在采访中承认美国网攻中国,等于双方早有默契。”
这类信息常伴随一套宏大叙事出场:中美关系不是对抗,
这种叙事有一个技术名称,叫做“地缘隐喻式幻觉”——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叙述越多,制度的判断越少。它不但无法回答“
二、“文明秩序在哪里”?看清的不是制度,而是灰尘
有中国青年在转发这些内容后发出这样的疑问:
“文明秩序在哪里?大家都一样嘛 ”
这是一种相当典型的文化疲劳表达:
我们当然要承认:
中国有腐败,美国也有利益集团;
中国媒体有审查,美国也有立场媒体;
中国社会有身份等级,美国也存在不平等。
但如果把这些现象都看作“制度等价”,那就是把“现象对称”
制度差别,不在于有没有问题,而在于:
谁能追问问题?
谁能纠正错误?
谁的权力是有限的?
谁的财富能受审?
谁的舆论可以存活?
三、“双王并治”的冷战回声:一场错时代的叙事结构
这类“双王并治”幻想,往往混杂着一种过时的三角平衡想象:
“太平洋够大,容得下中美两王”;
“中美不该争斗,应联手整顿犹太财团”;
“川普不是反华,而是联华打深层政府”。
这种叙事语法带有几个典型误区:
幻想片段 | 真实结构 |
川普可参加中国阅兵 | 川普不是在任总统,也无外交权;若真参加,将引爆美政界巨大反弹 |
中美可联手打财团 | 美国国内金融系统本身多元化,川普与华尔街多有勾连,而非对立 |
川普“承认”黑客行动 | 视频多为断章取义,实际采访内容并无此句,属于剪辑误导 |
这不是制度建构视角,而是“民间剧本编写”——
四、制度判断力的底线:不靠幻想,而靠设防
制度的高低,不靠谁喊得响,而靠谁不能越界。
真正的制度文明,不是完美,而是有设防。
不是“领导不犯错”,而是“领导犯错时制度能动手”。
一个制度是否文明,应看:
是否能对最高权力形成实质限制;
是否允许异议者安全表达、不被销号或失踪;
是否存在宪法、法院、议会、媒体多重制衡路径;
是否可以被起诉、弹劾、罢免,而不是“永远正确”。
从这个标准看,“大家都一样”只是认知的低分辨率。
五、太平洋够大,制度够远吗?
冷战时代的确有过“三边缓冲”的梦想:中美苏三国对峙时,
而今天,太平洋虽大,制度差距却更大。
一个制度能容纳异议、容纳纠错,它的海域才真正辽阔;
如果制度容不下反对者,只能靠神剧叙事来想象明主,那就不是“
当青年问出“文明秩序在哪里”时,我们不能给他一个“都一样”
制度并不完美,但好制度有检修口,坏制度只会封死出口。